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方快车谋杀案》不完整观影装X指南

2017-11-10 21:48 作者:我是怪异君  | 我要投稿

哈喽大家好, 我是怪异君,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上映了,你们懂得,怪老师身为一个推理迷,怎么能放弃这种蹭热点的机会呢?虽然网上已经有很多关于东方快车的盘点,但我还是要来和大家聊一聊,阿加莎·克里斯蒂和她的东方快车。

1、可爱又迷人的推理女王

阿加莎·克里斯蒂本婆

英国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粉丝们都尊称她为阿婆。

阿婆自1920年发表《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开始,到她离开我们,总共创作了80多部侦探小说,这还不包括短篇和剧本,而且她的作品到现在都是畅销小说。在侦探小说盛行的黄金时代,她的创作速度较同时期的作家来讲,可谓是人肉打字机般的存在。

当然,她的小说很精彩,她的人生也像小说一样精彩。

阿婆自幼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拮据,但她依然坚持创作,生活也因此慢慢发生变化。可就在她发表她的成名作《罗杰疑案》之后,母亲的离世加上婚姻的破裂,阿婆选择了人间蒸发。她这一玩失踪不打紧,整个英国都随之轰动了,据说就连福尔摩斯的作者柯南道尔同志都参与寻找工作。

年轻时的阿婆

虽然之后有惊无险,但阿婆再也没提过她消失的12天去了哪,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之后阿婆继续创作,并认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这位比阿婆小了14岁的伙子,让阿婆走出了前任带来的爱情阴影,却可惜地在二战中不幸阵亡。

就在这个时间里,阿婆写出了她笔下两位大侦探波洛和马普尔小姐的最后一案。只不过等到和读者见面,也是30年之后的事情了。阿婆的后半生除了继续写小说之外,她还尝试剧本创作。第一本被搬上舞台的作品,就是她的成名作《罗杰疑案》。其后她专门为舞台版《无人生还》写了另一个结局,还为女王的生日创作了《捕鼠器》。

早年的经历,造就了阿婆对自由的向往。她非常喜欢旅游,尤其是坐火车。所以纵观阿婆的小说,你完全可以凑一套旅游谋杀书单,坐飞机有《云中命案》,坐船有《尼罗河上的惨案》,坐火车就更不用说了,《蓝色列车之谜》《命案目睹记》,还有就是我们今天聊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2、诡计与毒药之王

福尔摩斯探案系列的风靡,影响了很多侦探小说作家的创作模式,阿婆也是其中之一。但比起福尔摩斯的演绎法推理和带着猎鹿帽放大镜四处冒险,阿婆笔下的侦探更注重心理与人性的探究。

她的作品虽然套着传统的叙述模式,但她却一点也不墨守成规。《罗杰疑案》《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abc谋杀案》《无人生还》这些作品层出不穷,不仅开创了叙述性诡计、暴风雪山庄这种未来推理小说的经典模式,还把读者牵着鼻子溜得团团转。要么猜到凶手不知道作案手法,要么就是出场所有人都有百分之百的杀人动机,要么干脆全书所有人都死绝了。这种做法在那个保证侦探小说公平公正公开的年代,招致不少读者或者同行的骂街,觉得有失公允。

对此阿婆表示:多看几遍书,老娘什么细节伏笔线索都留给你们了,自己看不明白怪我咯?

阿婆最爱的毒药之一:吗啡

除此之外,阿婆早年的从医经验,造就了她对各种药物与毒物知识的精通。所以在她的作品里,比起用刀或者用枪的谋杀,毒杀才是她小说的一大亮点。这把日后那部一言不合就苦杏仁味的谋杀的动画片,不知道甩出了多少条街。

3、比利时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阿婆1934年发表的波洛探案系列中的一部。纵观侦探小说乃至世界小说史,因为一个小说人物去世而搞出大新闻的,屈指可数。其中侦探小说中的两位,一个是《最后一案》中跳崖的福尔摩斯,另一个就是阿婆笔下在《帷幕》中病逝的赫尔克里·波洛。

但不同的是,福尔摩斯good拜,作者柯南道尔遭遇的是粉丝堵门骂街,英国皇室致电要求复活福尔摩斯,而波洛去世则是举国哀悼哭声一片。毕竟波洛的出场年龄已经不小,再加上岁月流逝,因病去世也是人之常情。比起柯南道尔一个心血来潮,就让福尔摩斯和莫里亚蒂同归于尽的仓促收尾,读者的反应当然大相径庭。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这两位享誉世界的伟大侦探都在读者心目中拥有很高的地位。

纽约时报报导波洛去世

波洛形象的灵感来自于阿婆认识的比利时难民,所以这位个子不高,鹅蛋脑袋的侦探,是一个比利时人。但他的口音却经常让人误以为是法国人,所以每次他都要给别人强调,哦,亲爱的,老子是比利时的咧!波洛的形象第一次被真人化,是由北爱尔兰演员克劳德·奥斯汀·特雷弗扮演的,至此之后不同版本的波洛越来越多,但最经典的莫过于大卫·苏切特的版本。大侦探波洛的剧集播出十三集,时间跨度长达20多年,大卫·苏切特一直担任着波洛一角。从年少到老迈,大卫·苏切特的神级演技把这位大侦探诠释的淋漓尽致;从说话口音到走路步伐,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他都下足了功夫。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的电影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导演加主演的肯尼斯·布拉纳,这位曾在哈利波特之密室里饰演过臭不要脸黑魔法教授的导演,也在波洛的口音上下足了功夫。只不过口音问题解决了,有点洁癖留着精致小胡子的比利时侦探,却变成了留着粗旷串脸大胡子的座山雕。

最新版波洛

4、多次翻拍的不朽神作

除了长寿的电视剧集把波洛探案的长短小说都拍了一遍之外,阿婆的经典作品也无数次地被搬上大荧幕。光是《东方快车谋杀案》迄今为止就有五个版本,分别是1974年经典版、2001年美国版、2010年英剧版、2015年日剧版,和现在正在上映的2017年奥斯卡豪华阵容版。五个版本五种不同的诠释。

《东方快车谋杀案》故事相对简单。大雪封路,一个黑老大被人捅死,全车上下有12个人都有作案嫌疑。波洛通过和这些人摆龙门阵,最终得出了两个结论,当然,在这我就不剧透了。

原著小说中,所有情节都是波洛和这些人的对话,直到结尾。听上去好像是有那么一点乏味,但是!偏偏就是这么简单的剧情,阿婆却在两节车厢这小小的环境中,勾勒出了人性,和令人瞠目结舌的结局。

1974年的经典电影版之所以经典,是因为这是在阿婆有生之年上映的电影,而且里面的阵容也可谓相当豪华。有后来的007扮演者肖恩康纳利,还有参演过希区·柯克《惊魂记》的主演。这版电影从叙事到基调都老老实实地遵循原著,主演对波洛的塑造也得到了阿婆认可,结尾happy ending正对应了小说结尾那句简单的,“那么,波洛说‘我的解决方案已向大家说明,我可以荣幸地退出此案了’”。

第一版波洛扮演者

本来这个版本是让后人难以超越的,比如后来的美国版就印证过这一点。抛开老美翻拍他国作品的惯有风格,把故事时间线挪到现代不说,光是这一版的波洛扮演者,就分分钟让我出戏到蜘蛛侠的章鱼博士和达芬奇密码的红衣主教这样的反派角色。

但是,当2010年英剧版出来的时候,这个结论就不好说了。我刚才提到过,东方快车谋杀案有两大亮点,一是案件二是人性,既然前者已经有人完美复刻了小说,那后人怎么拍才能出彩呢?

没错,这次英剧的编剧就把故事聚焦到了人性上,全剧风格变得阴冷,大雪中发生过谋杀案的火车车厢变得更加让人不寒而栗。演员大卫·苏切特的独到理解,也将波洛从满脑子灰色细胞的侦探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一版的波洛没有破案的激动和轻松,而是随着案件的慢慢收尾,内心天人交战。最后那一幕,波洛独自走在雪地中,紧握十字架眼含泪水的画面,成了全剧的点睛之笔。

大卫·苏切特饰演的波洛

虽然与原著完全变了一个风格,但这细致入微的解读,让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更加生动。也正因这版的成功改编,使得岛国的著名编剧三谷幸喜同志被打动,随即日版东方快车诞生。日版同样卡司阵容强大,故事这次干脆直接分成了上下集,上集讲案件,下集把凶手的故事原创了一番。故事毛病倒不大,只不过这一版的侦探变成了表情包。

日版波洛

时至今日,新版东方快车上映,从预告片里我们就能感受到这次的风格变得更加时尚,卡司更不用说了,老版猫女、新版绝地武士、蜘蛛侠里的绿魔、极品基老伴的万磁王嫂、还有出演尸体的杰克船长。不过这版电影,能否把经典再次演绎,我们还得看后才知分晓了。

5、东方快车谋杀案

新版《东快》里的强尼德普

东方快车谋杀案,这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却有无限的戏剧张力。它更像是一幅人性地图,小小的车厢,聚集着不同国籍、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到底谁才是凶手,是乘客还是那个被杀的人?这就是阿婆独有的谋杀魅力。

如果你读过这本小说,那它绝对适合你在不同阶段反复回味;如果你还没读过,那还在等什么?不管这次的电影版拍得怎么样,我都一定会去影院看看的,毕竟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有机会在电影院看阿婆的作品。

对了,本篇分享的视频版在此:

欢迎关注我的频道 我是怪异君 观看~我会在视频里介绍更多的推理书籍。

《东方快车谋杀案》不完整观影装X指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