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在历史上是怎样的存在
太监原是高级官名,不一定是阉割后的宦官。而且也不是大家在宫廷剧里看到的那样,是个阉人就能叫太监。太监在先秦时就有,代表人物是嫪毐,他就没有阉割。是宦官的一种,不是传说的混入宫中的。一直到东汉时期,宦官才全部需要阉割。
不同时期的阉割方式也不一样,据史料记载,至明万历年以前只割蛋蛋。万历年以后实行全摘出手术,清朝沿袭明制,所以蔡伦有鸡鸡、无蛋蛋,李莲英是啥都没有,小便也得蹲着。
再往前找,殷商时期甲骨文就有记载。那时候是商朝捕获的羌人,男性全部阉割。颜值好点的,机灵点的,就变成了宦人。“宦”者养也,就像养猫养狗一样为商朝服务。其中有部分人做了祭祀用品,这时候叫寺人或者侍人,其他大部分做了奴隶搬砖头去了。 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的太监是《春秋左转僖公二年》记载的竖刁,齐桓公时期的阉人,齐桓公就是被他坑死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监叫孙耀庭,天津人,一直活到1996年才去世,终年94岁。
唐高宗时设中御府,首长有宦官担任,称太监。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太监一词,其他阉人不能称为太监。是个官名,属三品大员。至明代以后,地位较高的宦官也可以叫太监,直至清朝才以太监加诸所有宦官,太监与宦官遂成为同义词。 阉人不同时期又叫寺人、宦者、小人、中使,俗称公公,老公。现在很多人称丈夫为老公,想起来是不是有点怪怪的?
太监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名人,最有名的就是写史记的司马迁,他的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影响极大。东汉时出了一个闻名世界的太监,他就是发明造纸术的蔡伦。推动了纸张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被列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也是一位太监,他率领当时世界最大的船队。七次远洋航行。访问了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地区,展示了中国强大的船队和海上实力。其他著名的太监有赵高、高力士、魏忠贤、李莲英、童贯等。
那么,同为汉文化圈的其他国家有没有太监呢?答案肯定是有。越南,缅甸,朝鲜都有太监,特别是朝鲜盛产太监,明朝时一次进贡大明就达200多个太监。但是日本是个例外,确实是没有太监。因为其历史上在太监盛行之时他们都是女人当国。后来的天皇只是个象征性的存在,对太监没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