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8年狂赚130亿美元,当年在两伊战争中,究竟卖了什么?

你敢相信吗?我国兵工厂不务正业,武器不生产,偏偏去搞副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80年代初期,我国军工企业,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在那时候,有不少兵工厂命悬一线,面临倒闭,为了能存活下去,无奈只得改行。于是大家就看到了,生产歼-20顶尖战机的成飞集团。在当时,成飞集团利用手中的军工技术,开始生产起了洗衣机,主打的就是军工出品,质量过硬。而在几年前,一些偏远地区的小旅馆、招待所、包括卫生院,仍然可以见到正常工作的成飞牌洗衣机。毫不夸张的说,成飞集团最困难的时候,就是靠着卖洗衣机撑过来的。

当你认为成飞集团,生产洗衣机不可思议时,接下来的这个军工厂,会让你感到更加离谱。它就是位于甘肃兰州的504厂。这个企业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第一艘核潜艇的浓缩鈾供应厂,为国家立下过众多的汗马功劳。然而面临同样的经济危机,504厂也被迫放下身段,改行卖起了雪糕。更有坊间传闻,当年制造雪糕的奶油,就是在制造核弹的离心机内,搅拌完成,就连盛雪糕的箱子,都是以前工厂用来装手榴弹的木箱。时至今日,504雪糕依旧在售。

虽然这些事情可能不值一提,但它反映出的,却是一场军工企业的求生之战。而在这关键的时刻,两伊战争的爆发,再次让我国军工看到了希望。

人们总说海湾战争打醒了中国,却很少有人提到,两伊战争拯救了中国。那么,两伊战争与我国有着怎样的渊源呢?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向伊朗边境发动进攻,自此,两伊战争正式爆发。在当时,两国各自有美苏在背后撑腰,导致这场战争一打就是8年,成了20世纪战争,最久的马拉松式消耗战。不难想象,美苏在此尝尽甜头,在后期,不仅限制了武器出口量,而且还提高了价格。无奈两伊最终把目光投向了,当时军工体系较为完整的中国。

首先与我国联系的是伊拉克,并以15亿美元的高价,从我国订购了2900多辆69式坦克、300辆装甲车。没过多久,伊朗也向我国,订购了各式武器装备,其中包括2000多辆坦克,外加大量130毫米加农炮,107毫米火箭炮,56式半自动步枪,63式装甲车等。紧接着,伊拉克又订了80架歼-7、40架歼-6以及海鹰-2反舰导弹,伊朗收到消息后,一口气又订了30架歼-7和24架歼-6,而自此后,战场上出现了歼-7打歼-7,歼-6打歼-6的奇特场面。

在两伊战争的8年时间里,我国累计军火出口额,高达130亿美元,不仅拯救了我国岌岌可危的军工厂,还为日后我国的军事发展,累计了大量的资金。

8年狂赚130亿美元,两伊战争拯救了中国军工厂。而事实上,在两伊战争期间,不仅只有伊拉克和伊朗,向我国购买武器装备,还有一位土豪金主,也是非常出乎意料。

因地域问题,沙特夹在两伊之间,从而每天提心吊胆,为了避免掺和其中,只能请求中国,购买镇国武器。而在沙特与中国谈价环节时,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在当时,因我国与沙特还没有建交,所以对沙特并不了解,当对方询问我国东风3号导弹价格时,我方代表只伸出了一根手指,其本意就是一千万美元一枚,而身为土豪金主的沙特,却误以为是一亿美元一枚,对方认为非常便宜,没有多想,当场决定以35亿美元的价格,一次性订购35枚东风-3号导弹,并且以现金方式结算。

就此,双方达成协议,签署了一份代号为“隼”的购买合同,并表示由于购买数量之多,身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多送一枚给对方。然而两伊战争结束不久,伊拉克就再次发动战争,攻占科威特,剑指沙特,在沙特亮出36枚导弹后,伊拉克果断退兵。也可以说,沙特35亿美元购买的导弹,换来至少30多年的和平,你认为这钱花的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