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荷马史诗》——人类文明的伟大思想1

2022-09-06 14:57 作者:星火零字班  | 我要投稿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关于青铜时代历史的叙事史诗。《伊利亚特》长约1.6万行,讲述了亚该亚人围攻特洛伊城的第十年最具戏剧性的几周,以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的死亡和被埋葬告终。


《奥德赛》长1.2万行,部分是对《伊利亚特》的模仿,描述了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之一奥德修斯经过10年流浪之后返回故乡伊萨基岛的经历。虽然表面看来这两部史诗的关注范围有限,比如《伊利亚特》主题是“阿喀琉斯的愤怒”,且此书超过四分之一的篇幅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天之内的战事,但是通过长长的明喻、倒叙和英雄本人所讲述的故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整个英雄时代波澜壮阔的全景。


无论是就社会结构还是物质文化而言,《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所描述的世界都是由不同时期社会组成的复合体。有时,青铜时代的情况得到了准确的描绘,而有时,诗歌所反映的显然是公元前9世纪和公元前8世纪时的状况。因此诗歌常常会提到人们用香油处理羊毛和亚麻衣服,使其闻起来很香,看起来很亮——这样的做法在铁器时代的希腊是没有的,但是在迈锡尼的线形文字B的文本中却有充分的证据。有时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不同时期的事物被编织在一起。在《伊利亚特》的第二十三卷,佩琉斯的儿子阿喀琉斯为他阵亡的同伴帕特罗克洛斯举行葬礼竞技会,并拿出一连串的奢侈品作为各种运动比赛的奖品,其中包括一大块没有加工的铁。

十一世纪版本的《荷马史诗》


佩琉斯之子又取出一个没有加工的铁块,

力大无穷的埃埃提昂曾把它当作投掷的铁饼,

但是神一样的捷足阿喀琉斯把他杀掉,

把铁块和其他财物一起装运到自己的船上。

他站在那里,对阿尔戈斯人宣布:

“谁想赢得这件奖品,请站起来!

即使获胜者的肥沃良田远离任何城镇,

这块铁也够他用上五年了。

他的牧人和耕夫需要铁时,

不必再进城购买,

因为这块铁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这一段的叙述中,这个铁块本身就是一件名贵物品,作为贵金属有其内在的价值。但是到了最后,它已经被变成一种实用物品的来源:获胜者可以将铁块熔化,冶铸或锤炼成各种工具。在希腊,生产这种铁器工具的技术直到公元前1000年前后(“铁器时代”的开端)才出现。这一段的前四行似乎反映了青铜时代后期(前1600—前1070)人们对铁的典型态度,最后四行则反映了铁器时代早期(前1070—前900)的技术。


这种多层叠加意味着我们所看到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历经很多个世纪演变的产物。在这些诗歌之前,肯定有漫长的口头诗歌的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第二千年。可以推测,在这么多个世纪里,已经有一代又一代的吟游诗人歌唱过特洛伊战争和奥德修斯的流浪。他们所表演的诗歌既不是逐字记下来的,也不是现场即兴创作的,而是建立在大量灵活的格式化元素之上,其中既有单一的描述词,比如“有着灰色眼睛的雅典娜”,也有整个诗句,比如“聪明的奥德修斯回答道:……”还有格式化的场景,比如宴会、武装和死亡。我们应该将其想象为一个格式化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积累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早期社会物质文化和价值观的印迹得以保留,就像树干内部的年轮一样。

简而言之,这些诗被记录了下来,诚然这最终版本肯定出自个人之手,而不是集体。这些诗的感染力和诗意之美是毋庸置疑的,其中究竟有多少归功于最终的“校订者”,又有多少归功于他所借鉴的匿名的口头传统,对这一问题的追问直击艺术灵感之本质的核心。一代又一代口头诗人逐步修订和扩充前人的成果,《伊利亚特》中对于阿喀琉斯优美动人的描写是否应归功于他们全体呢?或者我们是否必须把功劳归给某一位天才主创者,认为他整理了口头传统的格式化元素,将这些青铜和铁转变成黄金呢?


此外,《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身份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最有力的说法是,它们是来自希俄斯岛(Chios)的吟游诗人(rhapsodes)集体创作的成果,这些人被称为“荷马里德”(Homeridae),源自希腊语中表示“集会”的“homaris”。到了公元前6世纪,他们开始自称是来自希俄斯岛的盲诗人“荷马”的后人,说这位荷马就是《伊里亚特》、《奥德赛》和其他神灵颂诗的作者,很快就有十几个城市对于这位诗人来自希俄斯岛的说法提出异议,但是这个名字却沿用至今。

荷马半身像-大英博物馆


——转载自西蒙·普莱斯《企鹅欧洲史》中的史诗评论


《荷马史诗》——人类文明的伟大思想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