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哲学的胡扯(一)
怎么样判断一件事是否有意义,我感觉可以从事情的结果出发,如果能带来有益的结果,那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比如说为了期末考试而复习,这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里的意义是基于考试的,如果没有考试,那么复习的意义还存在吗?几乎所有人都会一致认为——当然存在,复习了,便记住了,对自己的能力是一种提升。确实如此,从能力提升角度来看,即便是不是为了考试而复习,那也是有意义的。如果这样讲,假设某人在复习,复习的过程中并没有用心,只是在装样子给别人看,以至于效率接近零,那么他的复习是有意义的吗?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并没有得到任何知识,对于考试是没有意义的,即便是没有考试,对自己也没有提升。不过,若是我们把目的(想要达成的期望)变为让别人以为我在认真学习,给别人一个好印象,那么这便是有意义的。因为目的达到了,也是一个有益的结果——虽然这个“益”很让人不齿。所以意义就像运动,火车对于轨道来说是运动的,对于坐在里面的人是静止的——参考系的改变会使运动(静止)的状态改变——我们不能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说火车运动,这样是不严谨、矛盾的。所以一件事是否有意义,要看“参考系”,即:事情本身并不存在有意义与无意义,如果件事A对于某件期望的事B有促进作用,并且所期望的事B可以促进事件C发生,类推之后,最终期望的事情X是显然的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事件A便是有意义的。这样听起来可能确实晦涩难懂,可以通俗的解释为,如果无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有意义,那么你可以去判断做完这件事情得到的结果是否有意义,如果仍然无法判断这个结果是否有意义,那么可以去判断由此结果引发的另一事件(结果)是否有意义,直到可以判断是否有意义为止。但是有一点,判断中的过渡事件是否有意义是不能判断的,我们只能说我们要判断的那个事情是有意义的。a与b相对静止,b与c相对静止,所以a与c相对静止;a与b相对运动,b与c相对运动,但不能判断a与c相对运动。此点有待考证,需要大量实例来证明,这里我得不出结论,所以以上皆为推测,我认为很难成立。不过,如果我们未知结果,能否在结果出现之前判断事情是否有意义呢?如果可以判断,那么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这点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可以找到一个准确的判断方法,可以不经过结果来判断出事情是否有意义,那么就等同于预言未来。这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事件的发生看成低维度的事件,所谓低维度,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做事情,在做的过程中,无法看到结果,等到结果出现便不能更改过程,所以变得麻烦。当我们用更高维的角度来审视问题,那么这件事情就很简单了,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事件,还有许许多多结果,他们互相联系,我们可以找到一个事件到达某个结果,也可以根据某个结果找到是由哪件事情引起的。这时候,事件的维度被降低了——也就是等于观测者的维度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