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范瑞娟唱腔赏析:《祥林嫂》

2023-03-29 22:49 作者:Jluke  | 我要投稿

范(瑞娟)派唱腔

范瑞娟,1924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嵊县黄泽镇一个雇工家庭。为了养家活口,十一岁就进入科班“龙凤舞台”学艺。由于她勤学苦练,加上天赋嗓音条件较好,幼年时已显示才华,如当时唱《失罗衫》“想起功名(啊)挂胸膛”一句,台下观众听了给以热情的鼓励。她十二岁就在科班挂了头牌。1938年春到上海演出,之后她更加发愤用功、苦心钻研,并广泛吸收艺术营养,博取众长。到40年代中期,终于形成别具风格、独树一帜的范派唱腔,蜚声于剧坛。1944年她又在越剧老调[正调腔]基础上吸收融化了京剧[反二黄]因素,在著名琴师周宝才的默契配合下,发展出优美抒情、表现力丰富的[弦下腔],为越剧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

范瑞娟在越剧舞台上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她所塑造的梁山伯这一典型形象,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52年全国戏曲会演和1954年华东地区戏曲会演,她均荣获演出一等奖。1953年《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彩色戏曲影片,为此她获得文化部颂发的金质奖。1954年7月,该片参加在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法利举行的第八届国际电影节,荣获音乐片奖。此时,正值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总理指示中国代表团新闻处在各国记者招待会上放映这部影片,并发电报给正在参加第八届电影节的范瑞娟等,将她们召到日内瓦会见世界著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1954年夏,卓别林在瑞士观看了彩色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认为这是一部最出色的片子,他说:“就是需要有这种贯串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影片!”他还特别欣赏范瑞娟的演技,梁祝的爱情故事尤其使他感动,甚至流下眼泪来。

范派唱腔的特点:朴实淳厚、文雅凝重;不但运气宽广,发声洪亮,而且粗犷豪放,具有男性的阳刚之气。唱法上讲究音色的变化,音量的收放,同时注重咬字的准与稳,做到以字行腔,以腔传情。善于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感情,将语气、语调、字调及声调糅合得自然熨帖。尤其可贵的是,她在演唱上不追求肤浅的舞台效果,而是精心致力、深入开掘剧中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许多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精彩唱段,引人入胜,有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感。

范派唱腔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在演唱时范瑞娟又能根据人物性格,予以创造性地运用。如同属古代书生一类的人物,梁山伯纯朴憨厚,贾宝玉洒脱柔美,焦仲卿诚实温顺,张生潇洒深情……;同属文武须生一类的人物,文天祥正气凛然,李秀成庄重英武,韩世忠则苍劲铿锵……在这里,范派唱腔给各种人物赋予了色彩绚丽、各不相同的性格特征。在现代剧中,她鲜明地塑造了许多不同人物的音乐形象,《祥林嫂》中贺老六的忠厚质朴、《向阳商店》中党支部书记王永祥的热忧诚恳,《不准出生的人》中扎西的深沉耿直,《十年树木》中小孙的诙谐乐观,《红花曲》中杜桂英的明快悠畅等等,听了之后,仿佛闻其声如见其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派唱腔在艺术处理上常用对比的手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在感情,其行腔随着人物感情的起伏跌宕,时而如涓涓细流,波纹涟漪;时而又如狂涛怒卷,激流澎湃,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在连绵不断的回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范派唱腔既讲究字音的清晰度和韵律美,又赋予浓郁的感情色彩。《楼台会》中梁山伯唱“英台说出心头话”的“话”字,通过滑音的渲染润色,将丰富而复杂的内涵生动地揭示了出来;又如“我肝肠寸断口无言”的“言”字,在波浪形的徐徐拖腔中,将梁山伯回肠九转、悲痛如绞的心情形象地倾吐了出来。生活中的说话语音,也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到了戏剧中的艺术语音,为了表达人物感情的需要,更要加以夸张强调,使它凸现出来。通过艺术加工使唱词的含义得以明显的揭示,有时还运用字音“变调”的方法来加以强调,如《回十八》中“叫四九急忙赶路程”的“赶”字,越剧语音“赶”字应该读作“中高平调”,这里为了表达急切兴奋的情绪,将其读作“高降调”,使之更好地体现了这一感情色彩。由于演唱时装饰音加强力度,因而使“中高平调”的特点还是显现出来,字音虽然“变调”,但还能清晰地听出“赶”字来。这里运用了“语音学”上所谓感情重音的读音方法。

由此可见,范派唱腔对于字音与感情的结合是非常讲究的。其字音既有清晰度,又有韵律美,从而达到字正腔圆、腔随情转,寓情于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

范派唱腔在句间常用垫虚字的方法来微妙地表达人物感情,如《回十八》中“她说是水里(噫嘿)鸳两成双”“她说是独木桥上织女(嗯)会牛郎”,此地垫虚字的作用,仿佛山伯联想到英台十八相送时的可笑比喻及突然会悟到双关语的含义,真是用得恰到好处。有时还在句尾加虚字,如“英台说山伯真是(嗯嗯)呆头鹅(啊)”“她说是庄上黄犬咬红妆(啊)”等,范瑞娟结合诙谐性的拖腔,生动地表现出山伯自责可笑的幽默情趣。在《祥林嫂》中范瑞娟塑造了一个朴实厚道的贺老六形象,“我老六今年活了三十多”的唱段颇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范派唱腔的旋律性强、起伏度大,板头慢,长腔多。由于常用“4”“7”两音,因而唱腔更为优美动听。

范派的唱腔和唱法技巧是多方面的,以上只是举例而已,从中也可看出她在艺术上具有较深的造诣。

范瑞娟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中所创立的范派艺术,在越剧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她的艺术经验,是中国戏曲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唱段赏析:我老六今年活了三十多(选自《祥林嫂》)

范瑞娟重视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人物的思想性格及感情变化。如创造《祥林嫂》一剧中贺老六的人物形象,1956年夏天,她去浙江四明山深人生活,山区猎户那种勤劳、朴实而艰苦地与自然斗争的品质,在贺老六的角色中有所体现。这段纯朴、爽快的唱腔,展现了贺老六性格的一个侧面。

——摘自连波编著(2013)《越剧唱腔赏析》

范瑞娟唱腔赏析:《祥林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