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哥的九月碎碎念,这些感悟也许对你价值很大!
大家好,我是敏哥。好久没有给大家更新碎碎念了,难得在国庆期间闲下来,给自己一点点放空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公司的未来做一些清晰的规划,对于项目方面做一些深度的思考,包括自己三年五年后大概的生意业态能做成什么样子。甚至包括可能会开辟一些全新的业务板块。
作为创业者来说,一旦开始,就注定你只能在这条路上狂奔,永远不能停歇。因为一旦你停下来了,也许你就会脱节,市场就有可能会把你淘汰。所以时时刻刻都要保持“危机意识”,在学习和复盘的同时,顺带整理了一些九月的碎碎念,都是自己的一些最真实的感悟,觉得有些点应该会对大家有些许启发,就整理发出来了,仅此而已!

9.30
最近看到很多的跨境电商博主在说,字节马上要下场做跨境电商平台了,很多人都很看好,都觉得这个是机会,巴拉巴拉。
但是我跟他们的观点都相反,我不看好字节做跨境电商平台,理由很简单:没有电商基因。
纵观整个互联网历史,阿里想做社交、腾讯想做电商、顺丰想干电商、百度想做外卖,无一例外,全都以失败而告终。
更何况是出海做电商平台,面临着语言、文化、运营,各方面的挑战。
同时老牌的跨境电商平台在欧美的渗透率是极高的,光凭亚马逊遍布整个欧美的FBA仓库,就拥有极深的护城河和壁垒。
后发者想要从这些老牌电商平台中抢走一点市场份额,不容易啊!
做电商平台跟做内容平台,完全是两个概念。
做电商平台,算法只是一小部分,更核心的是在供应链端口、物流端口、客户服务和体验端口。
这些核心的部分字节有沉淀吗?没有啊!
有人说:阿里的旗下不是有速卖通吗?凭什么字节在欧美就做不出个速卖通二号呢?
阿里为什么能做电商平台?说到底还是因为有电商基因,我从出身就是干这个的,这是阿里最擅长的事情。
再者你去看看速卖通在北美的市场份额,占比能占到多少?
凡事不要想当然,也不要无脑吹,冷静下来思考才是关键。别被这些博取流量的人给带偏了。
9.29
大面积关店,办公室清空,跨境电商平台VOVA发生了什么?曾经的VOVA就好比是国内的拼夕夕,价格非常非常的低,基本全靠跑单量来赚钱。
其实不光光是卖家难,连平台本身都很难。你说还怎么破?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哪个平台能够真正的让卖家赚到钱,真正的让卖家盈利,这个平台的发展不会差的。
卖家看到赚钱的机会后会不断的涌入,能够给消费者提供的优质产品会越来越多,平台能够吸引越来越多优质的买家。(参考飞轮理论)
反之如果一个平台只是一味的搞低价,也许出单会很多,最后卖家一看利润,两眼一抹黑。
也许短时间内卖家因为有订单,会忍着。但是没人是傻子,最后发现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啥也没赚到。
时间一长,离场的优质卖家会越来越多,平台能给消费者提供的优质产品会越来越少,最后走下坡路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也是我不看好拼夕夕长远未来的一个最本质的原因。你认同吗?
9.28
兄弟们,好消息!未来的亚马逊海运运费估计可能要往下走了!前段时间圈子内几乎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抱怨运费太贵的声音。但是近期在拉闸限电之后,工厂的产能开始往下走了,有些地方下降的还是比较明显的。产能下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产品供给侧必然会出现下滑。运费为什么一到旺季就涨那么高呢?说到底还是因为供需不平衡导致的,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涨。所以正准备发货的老铁们,可以稍微等等,价格应该会掉下来的。回头记得来谢我。
9.27
这两天限电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的,很多的卖家好像觉得事不关己。
其实不然,你要想限电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工厂的产能进一步的降低,尤其是像广东和江苏这样的生产制造大省更是如此。
产能一旦开始降低,跨境电商人的供货的周期必然会被无限期的拉长。
供货周期拉长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链接有可能会面临断货风险,而断货给亚马逊卖家带来的影响想必不用我多说了。
在当下严峻的形势下,你还不提价吗?你还在螺旋低价吗?没必要的啊!
我们生产的产品真的卖不出高价吗?真的不值高价吗?我想未必!
一些有差异化、有创新设计的产品线,就应该值得更高的价格。
不要怕提价,不要怕销量掉,我们需要通过提价来找到一个价格高点,1美金的幅度提价去对市场做test。
多嘴一句:同质化产品终究是做不长久的,终究会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多,利润逐渐降低。
有自己的供应链、有自己的产品设计和研发,产品有差异化、有竞争力,只有这样生意才值得长久的做下去。
旺季是干嘛的?是给我们跨境电商卖家赚钱的啊,不是来让你做慈善的啊!醒醒吧,兄弟们!
9.26
亚马逊冻结中国卖家上千亿,打官司能要回这钱吗?
打官司?我问你这个跨国官司怎么打?
你要去告亚马逊吗?
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呢?
要花费的资金有多少呢?这些大家考虑过了吗?
要知道亚马逊是一家科技公司,他们封店铺真的不是随随便便的去封的。
既然平台能够去封你的店铺,那代表着你百分之百是违规的,平台可以很容易的找出一些违规点。
最后你去打官司,耗时耗力耗钱,最后输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为什么会封那么多店铺?为什么会冻结那么多资金?
背后真的有所谓的阴谋论吗?其实不然!
背后的真相其实很简单,说到底就是自己违规太多了。
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曾经shua的越多,黑科技玩儿的越多,最后往往摔的就会越惨!
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总是想着阴谋论。
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想解决方案,多去思考如何才能规避风险,将创业的风险降到最低!
降低运营风险的方法无非以下几种:
第一种:多店铺运营,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第二种:告别所有的黑科技,坚持走纯白帽儿玩儿法的路线,不做任何的shua单、测评等
多站在商业的本质上去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最核心的?
自己是否能够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自己是否能够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仅此而已!
9.23
这两天一直在面试运营,对于一种人我是坚决不会要的,就是面试不带简历,慌慌张张的,同时对于行业的认知又比较浅显。上来就谈资源、谈shua单,一问到广告的精细化运营操作注意点的时候,就开始懵逼了。还有一种一上来就吹业绩的,自己的亚马逊店铺做到多少多少业绩,但其实深挖之后发现,跟他的相关度其实不高。我还是喜欢那些更踏实、更低调一些的人,这些人往往偏内向,但是普遍做事踏实靠谱,有责任心。
9.18
看到某个大V说:电商本质上就是堆人公司,不是高科技公司,我们做的都是搬运。所以人效就是很低的,也别想着做太高。
这一点上我是非常不赞同的,也许国内电商是这种情况,但是对于跨境电商来说真的不是这样。
一名优秀的亚马逊运营能够给公司创造千万以上的产值是非常正常的。
在电商运营这个岗位上,本质上其实还是靠人才去驱动的,在跨境电商领域更是如此。
你看很多比较小的亚马逊运营团队,一共也就几个人,但是创造的业绩和产值是非常高的。
做亚马逊不需要你去搞野蛮铺货,不需要你去持续的搬运和上架(当然做铺货挣人力差的公司除外)。
对于80%的卖家来说,做亚马逊最终追求的就是“小而美”、而不是“大而全”。产品研发上的“小而美”,运营人才上的“少而精”,仅此而已。

9.17
亚马逊扫号风波再次来袭,又有很多的卖家躺枪了!上周在直播的过程中我反反复复的跟大家说,不要shua了,不要shua了,不要shua了。每年的旺季来临之前必然还会有一到两波的大清洗,还有很多的卖家头铁,当然头铁的是深圳和广东的比较多,说什么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你搏个屁啊搏,这次的扫号是直接下链接的,当然不是给你直接封号的,但是也很严重的啊,不给你申诉的机会的啊,被扫到链接就直接挂掉,没有回旋的余地的。圈子内卖家就shua了5单,最后核心listing挂掉,所以兄弟们,忍一忍好吗?在黑五网一来之前不要乱来了好吗?当下的时代,合规化运营是唯一的出路!都好好想想吧!
9.16
这个世界上有四种不同的事情:
第一种是你擅长的事情
第二种是你喜欢的事情
第三种是对世界有价值的事情
第四种是能赚钱的事情
最理想的状态其实是四件事情合为一体。
其实我们的产品开发也是一样的道理,你自己到底擅长什么?有什么资源?
比如说:
我们就有合作的工厂擅长做金属的表面处理,那么这块就是他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优势点,围绕这个优势点去做产品线的布局,那就能够充分的发挥优势。
第二种是我们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发现自己的兴趣点,能够发现自己对于某一类产品有强烈的兴趣,比如:户外类用品。
那么户外类用品跟自己擅长的金属件是不是会有重合的地方呢?两者的重合点是不是就是我们最佳的发力点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有足够的兴趣的时候,内驱力会驱使我们能够尽力去把这件事情做完美,做到极致。
同时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要去思考,这件产品最后做出来到底能够满足用户什么样的需求?解决用户什么样的痛点?对这个世界能够产生什么样的价值?
当你能够做到前三点,第四点的赚钱自然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所以大到创业方向上的选择,小到产品设计开发上的决策,多往这四个点上去思考分析,相信我,最后做出来的结果差不了的!
9.15
如果你做亚马逊,投入的资金不是特别多的情况下,做的sku数量也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创业前期不要合伙儿,夫妻店模式其实是最容易做起来的。见过太多合伙儿亚马逊创业,最后分崩离析的典型案例了。小项目自己玩儿就行了,一共加起来可能一年才能挣个十几二十万的项目,你合什么伙儿?钱最后都不够分的。最后兄弟朋友都没得做了,何必呢?
9.14
做亚马逊为什么有一些卖家最后赚不到钱,反而一直在亏钱?有多少卖家深度的思考过这个问题?
昨天有拍过一期关于流程优化的视频,我不知道有多少的卖家真的知道去做流程优化,或者是能够从流程优化中发现很多的细节点、优化点。
其实造成亏钱的细节点有很多很多,有很多的卖家迷恋在“螺旋大法”中不能自拔,看着每天几百几百的单量,沉醉在自己很牛逼的幻想中。
就像做拼夕夕的,最后一天出几千单,然后你去看利润呢?有多少赚钱的?一地鸡毛。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
有多少亚马逊卖家知道去跟亚马逊索赔的?能够清晰的知道哪些点是可以直接找平台索赔的?这些该索赔的钱你们真的不想要吗?
虽然平台的智能化已经能够涵盖大部分的索赔,但是一些能够争取的索赔,对于多数卖家来说还是不在意的,但是正因为你的不在意,这些钱时间一长,都被平台拿去了。
你真的有那么的土豪吗?细节决定利润,细节决定成败,这就是现实!
再举一个例子:
有多少卖家在旺季来临之前会去精细化的核算备货的成本呢?比如说:旺季备货的时间点是放的比较靠后,还是在七月份就开始筹备了?
虽然7月筹备旺季的备货,意味着你可能会付出一部分的仓储费,无论是海外仓还是FBA,但是有多少卖家是经过精细化的核算,哪种方式更靠谱更划算呢?
当你等到10月左右再去做备货的时候,意味着你的备货成本是非常高的,甚至一仓难求,一柜难求。
海运的价格甚至快赶上空运的价格了。
旺季的比拼其实说到底不是运营技巧的比拼,其实更多的是供应链效率的比拼,谁有货卖谁才是大爷,谁才能真正的赚到钱。
从细节点做好流程优化,把控好利润的每一个细节,是一个优秀的项目操盘手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共勉!
9.9
在今年,亚马逊行业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腥风血雨,行业的大卖接二连三的店铺被封,裁员的裁员、降薪的降薪,貌似都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尤其是莆田系的一些卖家,一向以胆子大著称,黑科技+一票的骚操作,在曾经的17-19年让他们收获颇丰,但是到了今年呢?还能玩儿得动吗?
这个时候有些人会站出来鼓吹,说什么亚马逊不行了,我们应该跑去做独立站,流量都是自己的,规则自己来定,自己来玩儿,自由度很高。
但殊不知,这存粹就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你要真的开始玩儿独立站你就懂了!FB的广告流量成本居高不下,投个500美金投了个寂寞,一单都不出你敢信?
不光是一个500美金,你素材把控不过关,几个500美金等于寂寞都是有可能的。
这个世界很公平,风险跟收益都是成正比的。
独立站的隐形门槛其实不比平台低,但是上手难度却比平台高了好几个级别。你连平台这种确定性极高的流量,你都承接不了,你妄想通过独立站能够翻身?
多渠道布局是很重要,鸡蛋确实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但是在开启多渠道布局之前,你问问自己真的已经到了非布局不可的地步了吗?一个平台你都玩儿不好,妄想通过一个新平台实现屌丝逆袭?
屌丝就是屌丝,换个平台一样是屌丝。
能够在一个平台,让自己从屌丝变成高富帅之后,再去切入一个新渠道,你的成功概率才会更高。
浮躁的社会,浮躁的圈子,谁的心更静谁才能走得更远!共勉!
9.8
做亚马逊,产品开发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客单价由低到高的节奏。不要一上来就去搞一些投入很大、技术繁杂,门槛和壁垒相对都比较高的品类,这样的品类对于新卖家来说你hold不住的,原因也很简单:行业的水你还没有摸透,一不小心可能会摔得头破血流。你以为的好产品未必是好产品,消费者愿意买单的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价值产品,至于品牌那都是五年十年后的事情了。

9.7
我一直觉得亚马逊这个行业是一个人才驱动型的行业,优秀的运营人才最后给公司创造的价值是远远超过一名普通的运营的。而对于团队方面,我的原则是:一定要小而精,小而美。
在面试这一关就必须要做好严格的筛选,价值观不一致、学习能力差或者是性格有缺陷的运营,哪怕再便宜都不能要。
其次对于进来之后通过考核的优秀运营,我愿意付出比行业高30%以上的薪资,给运营充分的发挥空间,让运营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其次不搞所谓的职场PUA,不加班、不996,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提高运营的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
最终我要的是小而精,虽然员工不多,但是个个能力都过关,业绩都能做的不错。
而不是像很多的跨境电商公司一样,一眼看过去乌央央的一群人,试问这群人当中有几个是真正的运营人才?
在河南和山西一带,为什么很多的跨境电商公司一眼看过去一群人,本质上这群员工是做铺货的,每天基本上是重复劳动,不停的上链接、修图、搬运,最后的出单其实也是碰概率。
当然这种模式能不能赚钱,也是能赚到钱的。基本上一个员工公司要承担的成本也就是两三千,一个月从一个铺货员工身上能够赚到四五千,那10个员工、20个员工呢?
但是这种模式你放到一线城市能行得通吗?行不通的啊!
在一线城市,房租贵、人工贵,一个运营的用工成本基本上达到了七八千,这个时候你再搞这种模式搞得起来吗?搞不起来的啊!赚不到钱的啊!
本质其实赚的是一个人工差,铺货、店群、大量低效能运营,赚得还是个辛苦钱!到最后,这群运营干个一两年出去,再找工作的时候,发现求职是多么的艰难。
而宝贵的青春呢?浪费了啊!
9.6
在亚马逊选品的过程中,一个核心的维度其实一直是被很多的卖家忽略的,就是复购率。一件有复购的产品和一件完全是没有复购的产品,最后相差其实是非常大的。老用户的复购对于卖家来说,就是送上门的免费流量。不要小瞧这一点点的免费流量,聚沙成塔之后的流量效应会很恐怖。
当然复购必须是要有前提条件的,比如说你本身的产品属性是易耗品,有使用的时效性。你向用户展示的东西必须要足够的好,要超出他们的预期。比如说:额外的一些小赠品,比如说:有逼格的包装,比如说:极致的服务体验,这些都是能够增加复购的小细节。
如果你是一个没有太多资金和供应链资源的小卖家,不妨在做产品开发的时候,从一些客单价不高,但是有复购率的小件着手,做好极致的服务,摊低流量的成本,“小而美”的生意模式难道不比高运营繁杂度的、退货率30%以上的服装品类要好吗?
一点选品小思路,仅供参考!
9.1
做亚马逊竞争对手是自己最好的老师,经常性的、反复性的去研究竞争对手的变化,看到竞争对手做得好的地方,研究竞争对手的创新点,研究竞品的吐槽点,从竞品的吐槽点中去挖掘创新机会。参考这些吐槽点在自己原有产品线上做改良,解决掉这些痛点。这要比你自己盲目的在市场上做大量的调研分析、拓宽新的产品线要有效得多得多。而不是整天看着别人卖的好,就想着去攻击别人。在存量中找增量,在竞争对手的身上找增量,让不确定性事件尽量变得确定性,是每一个跨境电商行业的创业者需要思考的点!
国庆假期,90%的人在放松,在玩乐!而对于优秀的人来说,这个时间点是超越竞争对手最好的时间点。你想成事,想成为少数人,就必须要吃常人吃不了的苦,忍受常人忍受不了的孤独,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