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湮灭残昼万字赏析——探求生命的价值与美好

2022-12-14 14:59 作者:RayzEndom  | 我要投稿

前言

刚过完17章,有感而发,所以趁热打铁一下。

      剧情情感的强弱,一是取决于代入感,二是取决于代入的角色,后者映射到每一位玩家上都是不同的。比如之前刷到一位贴吧老哥把十七章描述的非常简单甚至是简陋,再一看,代入的凡妮莎,那当然也能理解了。凡妮莎对于主角什么态度玩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凡妮莎进间章之前,他大概要对战双的剧情一直抱有这种态度了。

     写之前看了一些相关的评论,不幸的是,在我所见的这一小部分范围内,要么不说好,要么说好,但是只是搬出大名词,比如“思想深度”“真实性”“代入感”之类,要么只是做浅显的内容概括......作为初中学生党,我觉得这一章的剧情是可以按照语文赏析的方式来赏析的,也是值得抽丝剥茧的,于是在此做一些自己的尝试。

本篇文章并非零基础的分析,要完整看完请至少①过完17章②看过官方短片《微光螺旋》

,入坑尚且不够一个月,新号,所以

极昼的好感度剧情以及间章在此不参与分析。

目录

一、铺垫 二、环境 三、文本情节 ⑴043城市 ⑵奥赛兰姆 ⑶教堂 四、战斗与美术 五、音乐 结语

正文总长一万七有余,希望各位能耐心看完。

一、铺垫

1.游戏结构

     各位看到这种带星值的的正方形小框是什么时候?

     如果说长方形框关卡是是剧情的骨架,小框关卡就是剧情的一处处血管。在剧情叙事的过程中,它们是与长框关卡平分秋色,甚至更胜一筹的存在。各位在面对了无尽的现代文阅读题之后,一定能或多或少地懂得细节在文章中的重要性。小框关卡之于整章剧情,也是一样的。      在这类游戏中,构成骨架的部分,也即核心的部分,是战斗。战斗部分是剧情过程中钢性的部分。

在前八章,长框打,小框也打,玩家的情绪从开始一直绷到结束,在这名为战斗的长城上,甚至不给情感留几个大门,最多也就是留了个便道。情感连施展的空间都没有,还被城墙夹着,自然发挥不出来

。      在这里,剧情的目的不是抒情,不是感染力,而是纯粹的战斗的配角。

     从第九章开始,纯粹的剧情部分终于独立出来。这样的只有剧情没有战斗的黑小框,从第九章开始出现,最开始只是开头,十和十一章是开头结尾,到了十二章九龙环城的时候,大面积地取代了原本小框的位置,为剧情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自那以后,剧情模式中的战斗元素便逐渐淡化,从第十四章开始,战斗成为了叙事的工具,剧情真正成为了纯粹的剧情,这使得文案组得以展现出全部的实力。

2.叙事铺垫      帕弥什的故事到此已经是第十七章了。在十六章之前的故事里,只要不是跳过流派或者纯黑卡流派的玩家,虽然不一定有感情积淀和深度思考,但也应该对以下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    

①灰鸦和其他重要小队的队员,他们的性格与人格。由于十七章内容相对于之前剧情的特殊性(后面会提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②Ω武器。    

③帕弥什生物化的进度与程度

。      在细致地赏析之前,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二、环境

敌人

     在前面章节打完之后,帕弥什在各位心里肯定有了轮廓,在这里,我会简单概括为“天灾人祸”。其中“天灾”与“人祸”,在此之前,是两个紧密结合的概念,一个对应红潮(为什么不对应帕弥什本身,之后会说),一个对应升格者。      

与前面的章节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第十七章里,“升格者”与“人祸”(两概念部分相通)的元素极大的减少

,单独这一点还是比较浅显的。但是,单独红潮(“天灾”)并不足以在象征意义上成为剧情主线中的主要敌人,所以,正如我们所见,这一章的主要敌人是“双子”。      双子不也是类似升格者的存在吗?为什么说有很大不同?      做个简单类比,双子在帕弥什进化历程上基本相当于人猿,相比于人类,也相比于升格者,双子不具有高等智慧,身上“自然”的部分要更多。他们虽然有类似人类的身形,但本质更偏向于天灾而非人祸。      在剧情里,双子带着一群异合生物各处乱逛,所过之处无人幸免,只要是有生存欲望的活物都避之唯恐不及。      开头说过,代入感很重要,联想一下生活实际......      

洪水。

     近乎于纯粹的特大洪水。

其实,特大已经不足以形容这次的

天灾

了。      而对于洪水,我们中国人的DNA上早就布满它留下的印记了。尽管由于病毒设定的原因,这点不太能直观感受到,但是“抗洪”给我们留下的精神印记,已经在心底隐隐与之共鸣了。此处帕弥什以红潮的形式而非病毒的形式出现,也进一步强化了共鸣与代入感。 2.环境中的缺失元素      本章与前十几章另外一个重要的不同,就是空中花园支援与首席的指挥的缺失。这两点在事实上,比我原来设想中的影响更大。      此前所有的战斗,无论有怎样的变量,总归是首席能解决的,首席解决不了的,有空花的支援解决。在此前的不断战斗中,这种隐含的“首席代表胜利”的观念已经在玩家的心中不断加深,甚至可以归类到主角光环中了。

主角光环是剧情设计中的永远大敌,因为它意味着,也将导致不合理性以及对代入感的削弱。

     而在事实上,主角光环的所有者,并不是各个精英小队,也不是灰鸦小队,甚至不是露西亚这种绝对关键人物,而仅仅是首席一个人。所以,本章的剧情,在脱离这种相对的不合理性之后有了更强的代入感。      而在首席缺席之后,灰鸦小队队员也相对地失去了一定的特殊性,相比于其他的构造体,他们也只不过是构造体罢了。这时候,灰鸦的队员,即使是与其他人有观念的不同,也有了相当的普适性,也就是说,

此处故事的人物,都是象征意义上的普通人了,这也是有利于代入的。

这也正是我在前文强调了解各队员人格性格重要性的原因。

三、文本情节

     得益于十五十六章的铺垫,十七章的剧情其实有三条叙事线:地面作战,空中花园的派系斗争,以及Ω武器的研发。这三条线索虽然有穿插,但叙事方面总体而言是并行的,并且后两条线主要为第一条线服务,所以后文将按游戏中三个板块大致对应的场景进行赏析。 由于本章主角的身份单一且明确,所以其他的角色会有一些细节被我忽略掉,有可能有些重要细节没分析到,这里只能恳请各位见谅了。   ⑴场景——043城市      开篇第一个剧情关,可以说是一份完美的简介,当前的处境也得到了展现。如果说永夜胎动是绝望的引线,那第一关就是爆炸的余烬。

从丽芙说明首席伤势开始,玩家的视角事实上就被抽离出来了

,从“首席”这个带光环的角色之上转移到旁观者视角,让玩家有了更多的选择。如果是厨剧情角色,此时完全可以选择性代入;不厨的人,或者像我这样本来要代入首席的人,此时也有了更理性的视角。

而在这一章之中,对于相对理性的(实际上不影响结果的)取舍,是各位体验感的来源之一。

     但很快,视角就再一次转移了。      在战双的世界观之中,像是十七章这种几乎把政治元素排除在外的情况下,“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是普遍适用的。而这句话若是整个当做定语,它所修饰的人,就会是故事的主角。      在这个地下室之外,是无尽的红潮。担起搜救和保卫责任的是露西亚,里以及其他的构造体。整个第一块剧情过完,很明显,他们不是主角。      在地下室之内,是更为棘手的问题:生存与否,生存的资源,生存的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争斗。而且,红潮过境尚有躲避的机会与余地,上述这些问题,是避不开的,若是避开,只会变本加厉。这些问题具象化,就是医疗,食品,床位......

这些更多更大的责任,是丽芙担当的,而且甚至是一个人担当的。

     这样对比下来,场景中的主角,毫无疑问是丽芙。      

如果我要给丽芙作评价,我会说丽芙是温柔与坚强构成的共同体,是责任教堂之中的修女,是“医者仁心”这一概念的近乎完全的具体化。

也正因如此,丽芙独自担起了那些更多更大的责任。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会让丽芙的信念与追求得到实现。仔细品读一下这句话,就会发现这是帕弥什横行的世界中特别的残忍:对实现信念的可能性的剥夺。这种特殊的残忍,与丽芙强烈的责任心,强烈的仁爱之心,形成了极大的不可调和的冲突。

     在剧情之中,丽芙的责任心与仁爱心每一次的实现,有时就会是深渊之前的高坡,在攀登的最后给她带来无尽的痛苦。比如说林赛小姐。

“但我看到了林赛小姐眼底的渴望和挣扎,每当她勉强恢复神智,都在视线范围 内搜索着另一个人的身影。一旦找到她,就会努力张开嘴,颤抖着想说些什么...... 她一定是还有想要传达的事,为此在努力吧......所以,我还是尽我所能进行了急敷,即使希望渺茫,我也在心底期盼着奇迹能够发生。”

作为重症病人,她的病痛所带来的折磨不仅是对病体的折磨,也是对医者的折磨——对丽芙责任心与仁爱心的折磨。因为那荆棘路的终点,仍然是冰冷的离别。她没能让荆棘退却,也没能在深渊之上架起通往未来的桥梁。      

崇高的信念以及心底的同情,可以说是“逼迫”她施以援手,帕弥什所带来的各样的困难,又会再把这一切再一次夺走。

要知道,这地下室之中,“林赛小姐”并非只有一位。即便一百七十人之中重症仍然是少数,但是,看着病人的生命在流逝的同时无计可施,再加上临时医护导致的时间的延长,

“饥饿与病痛的虫卵爬满了幸存者的躯体,向未来延伸的时间不再意味着欣喜,成为了孵化苦难与折磨的温床。”

无力感与责任未能实现的自责简直是一柄锋利的锈铁刀,以凌迟的手法(求您原谅我用这种说辞)切割着丽芙原本的责任心与仁爱心。

     只要不是绝对无可救药的人,能够全身心代入一下上述的情形的话,一定会被触动、震撼。      从间章剧情可以知道,丽芙的“医者”身份很早就确立下来了。与之并行的,“医者”的信念、精神与价值观跟随着她的生命历程不断强化,到了这间地下室自然不会有丝毫改变。丽芙的信念与人格意味着,在责任信念的实现与不能实现的轮回之间,她会成为链接一个又一个轮回的桥梁。

这样的轮回只会有一种产物,就是复杂而又强烈的内疚感。

     这种轮回其实是有终点的,但是,这条终点在岔道上。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毕竟在各种意义上,人生与生活的每一条路在走过学过之前都是岔道。不过对于丽芙,这是一条她所走过的道路——这条路上的终点线,就是凡妮莎式的绝对理性。      对于各位对本部分情节有共鸣的玩家,我可以提出一个猜想:如果我告诉你,我接下来要论证凡妮莎的绝对理性的正确性与它对于丽芙的可接受性,你的每一个细胞都会抗拒。 在理性上,确实就如同凡妮莎的方案一样,放弃那些注定不会再次绽放的昙花。但是,丽芙与凡妮莎最大的不同,就是丽芙人性的一面。

人性的光芒照耀在理性的管线钢筋之上才会让它们绽放光彩。

而凡妮莎的亮度最多算是个线路上的指示灯。

让丽芙接受这种方案,意味着她对自己信念的背叛,对自己日日劳动所创造的一切飘渺希望的背叛,这已经不是凌迟(原谅我!)了,这是把良心——既是丽芙的,也是首席的,灰鸦的,每一位共情者的——放在断头台上砍。

当她尽全力奔走之后面对的仍是珊迪的冰冷躯体之时,那锈刀不仅是在丽芙心上,也在我们心上狠狠来了一刀。那是对丽芙信念的巨大打击,因为她的责任心曾让她做下那飘渺的约定,当她失约之时,伤害的也是她的责任心。

丽芙一次又一次选择了继续这看似无尽的轮回,因为她有信念,有对可能的未来的期许,而为了信念和未来,她别无选择;她不会愿意一次又一次的说出或写下“对不起”,她不会愿意独自流泪,而这一切,她也别无选择。这些冰冷的客观事实实际上都不是她所能改变的,但是她担当的责任让她有改变这一切的义务。

这般对于丽芙的折磨,得益于丽芙极为坚定的信念,并没有将其击垮,但是,这都会是对她信念的冲击,而且是相当剧烈的冲击。

这种冲击想要在剧情之中表现出来相当困难,所以,文案组的选择是,把它的来源呈现出来。在具体实践中,就是一页页的病历。它不仅仅是这种冲击的展示者,它所代表的冰冷事实也正是这种冲击的源头。通过这种特殊的载体,丽芙的无力感,未能尽责的愧疚感也传递给了玩家。当我们知道这些所谓的“责任”尽管超出她的能力,仍然为她所承担的时候,心底的同情心与共情之感无疑会更加强烈。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地下室这个场景中,丽芙是绝对的主要人物,但是其中有很多(相对)配角,塑造得也十分深入人心。但是

碍于篇幅原因

(每写下一个观点都要我去剧情的刀山火海之中再走一遭,我不仅要每天被刀亿次还有作业要写)

我会以一个略有不同的场景

(场景的局限性在于人物刻画的不全面,这点后面会看出来)

来以相对简短的篇幅描述我的体验——救护车的人选。

     丽芙在最开始已经有了两批次(时间上)人选的规划,然而在实际的剧情推进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了自己的抉择,这些人主要是此前剧情中已经略着笔墨的角色,他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首先是芳汀(看过《悲惨世界》的可能会跳戏,还是忽略吧,毕竟虽然有致敬的意思,但是两者的不同还是太多了)。芳汀的特殊性体现在“怀孕”上。我们先来看一段原文。      

“我还没有想好是否要扼杀这孩子的未来。”

     之前的剧情中,珊迪对芳汀的连续质问是剧情的小亮点。毕竟,珊迪所亲历的那样的以孩童作手段的家长属实是值得唾弃的存在。但芳汀是这样的人吗?跳戏一下,把时间线拉到她离世的时刻。      

“等她长大一点了,请告诉她......爸爸妈妈......将她带来世界......是因为......觉得这个残破的世界也......很美好......”

     作为一位母亲,想让自己的孩子看到世界的美好。不宏大,但是足以打动人心,因为这是她在短暂的生活中的有限思考,

能够做出选择,对于这位犹豫孩子生命的去留的母亲,已经很困难,也很伟大了,而做出的选择还是正向的,更令人感动——这些所谓生的意义,是她独立思考的成果——她是带着笑容离开的,那是生命的美好。

     然后是珊迪。看上去珊迪是被迫留下的,其实他在火柴奔离的时候,已经在生存与羁绊之间选择了后者。少年人的思维是会带有浪漫和极端的。珊迪在面对这道选择题的时候......      

“我知道这是我的自私......但我真的很需要火柴留在我身边,它是我活下去的意义和动力。”

     

一边是无家可归的生,一边是为情所赴的死。前者看上去那样灰暗,在少年的眼中,即便最终是迫近的虚无,它也远远不及后者的片刻光明。

     然而第二轮车来时,他再一次选择了下车。      

“连我朋友用命换来的东西都被他的狗吃了,害得我只能留在这里!”

     “丽芙姐姐,你们真的还会回来吗?”“......一定会的!”“那么......我来给他让出位置吧。”

     少年B的未来是有希望的,他有前进的动力与渴望,正因如此,他会对死亡感到恐惧与不甘。他是渴望生命之美好的人。珊迪呢?珊迪生下来就是父母的手段,在那里没有美好,他的生命的已知的美好,全然是火柴所赋予的。那是一种他已经体验过的,未来也类似的美好。

在已经体验过的个人的生命的美好与还未体验过的他人的生命的美好之间,珊迪选择了后者。这何尝不是一种特别的勇气与浪漫?

     最后是老妇人。     

 “我也老了,本来就舍不得我这个老伴,就留下来陪陪他吧。”

     老夫妇与其他人有一点不同:在他们尚有生命活力之时,他们真切地经历了生命的美好,而不是为了仅存于希望中的美好而求生。      

“将来有一天,你出去了,找一片地方把这稻穗种下......如果还愿意呢,以后不管吃什么,都留下一些种子,将我们口口相传的守则,告诉给大家。”

     这些种子,就是那段岁月的代表与象征。      

上车的人,是要创造生命之美好的人,是要追求生命之美好的人,是对生命之美好有真切渴望的人。下车的人,是已经经历了生命之美好的人,是见过光(无论这光对于外人如何),而后在黑暗中向光而行的人。

相比而言,如果一定有人牺牲,会是后者:他们亲历的美好是他们即使面对死亡而能慨然前赴的原因。他们也是生命之美好的创造者,对于那些没有见过生命美好的人,他们创造了生的机会与希望。

死亡永远不值得歌颂,值得歌颂的死亡,本身都不是死亡,是死者的生命价值与追求的实现。

     

在这末世之中,人性之暗如长夜,人性之光如流星。人来到世界上,一定要有追逐流星的激情与信念。

⑵场景——奥赛兰姆      在进入场景之前,剧情线索产生了一次交叉,即首席与丽芙返回空中花园。      

“在这之前,丽芙一直痛恨自己的无力。

   就算有多少难过和后悔,也无法改变什么,所以,她决定要继续向前。”

     047号城市地底的黑野飞船在轮回之中打开了一条新路。Ω武器的前景看上去是那样光明,正如汹涌大海之中陆地的一角,那是新的希望,与她所经历的希望全然不同。      

“既然迟早要被浩劫吞没,不如让我做一些实际能改变灾难的事,就算只是一个尝试,我也愿意。”

     无论那陆地的一角代表的是一座孤岛,还是广袤的大陆,舵手都会让船转向的。即便莫瑞没有帮哥哥说话,即便里的状态更适合这次任务,这一次也会是丽芙来承担。

这一路上的风雨,让丽芙比任何时刻都更渴望改变,渴望着责任心的实现。即便那条路上的一切,看上去是那样可怖

:不成功,阵亡,或者成为升格者,成功,也仅仅是三个小时的成功,即便是有奇迹发生,撑过这三小时,她的生命也被衰竭环所严格限制。      

她不会后悔,因为她已经后悔过无数次,而这一次,她终于有能力让自己免于内疚。

     

在丽芙离开之后,灰鸦与突击鹰、三头犬汇合,这样为数不多的好消息很快被新的困局所冲刷得一点不剩。遗忘者的据点被袭击了。

     对于他们这些末世之中的小个体小群体而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灰鸦剩下的人,露西亚和里,带上库洛姆,三个人前往支援。我认为在此之所以选择库洛姆,是因为库队的精神是与灰鸦的价值观相通的,所以在情节上选择了库洛姆。      场景很快转移到奥赛兰姆之上。第八章的剧情让我们知道,阿迪莱内部也是有派系之争的。这一次只是一笔带过,其实也隐含了创作者的思考以及一个剧情内的事实:在绝对强大的外敌面前,人类无论原本的争斗如何,都是有凝聚力的。      

“无论是阿迪莱还是空中花园,我们的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更多人活下去,并且寻找新的转机。”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会让贾米拉和渡边的目标得到实现。丽芙曾经所面对的客观事实的困境,现在也同样摆在两人的面前。在逃亡路上,人们为了生存三次自毁列车,即便这样,车上的构造体仍与异合浪潮奋战良久,才换得片刻喘息的机会。      而有一个东西是此刻列车上的众人有而丽芙所没有的:Ω武器。尽管直接把武器与物资作比较不合适,但是它们都意味着一件事:转机。      转机很小,但是为了转机的到来,要有人作努力,才能让列车上的所有人拿到通向未来的门票。

未来是集体的未来,也正因如此,每个有能力做出改变的人都在努力

:灰鸦,遗忘者,常羽和苏菲亚,史莱克,甚至也包括贾米拉。      史莱克的牺牲看上去是那样揪心,揪心的主要原因,不是他的牺牲带来的一线生机,而是他的生命本身,那生命是那样真实,你甚至能在现实生活中触碰到史莱克的行为与思想的身影,他是个活生生的普通人(没推枯朽为灯),而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要牺牲了。

他的目的、结局以及他的牺牲所带来的一切都是那样清晰地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有与丽芙一样的体验,那种异样的责任感与它所带来的无力感也同样压在我们心头。

     

“寒冬之所以可以被跨越,是因为有人燃烧了自己的灵魂去融化冰雪,纵然这火焰微薄又脆弱,但它......足以点燃希望的引线。”

     感谢文案组,在本章之中,这一句话直接点出了一整个板块的主旨。在此我只略微修改,让整体观感更贴合场景与我的个人感受。     

 “寒冬之所以可以被跨越,是因为有人燃烧了自己的身躯去融化冰雪,纵然火焰微薄,但它......足作长夜路上的明灯。”

⑶场景——教堂极昼     

 “意识海如同被撕扯般传来了剧痛,丽芙的视野一片模糊,她扶在墙边,勉强稳住了躯体的平衡。”“虽然在希波克拉底教授的帮助下,隐痛的频率降低了不少,但疼痛的深度并不会因此减少,每一次都如同头部被刺穿,令她难以集中精神。”

     如果说之前的情节之中,丽芙的内疚感所带来的对于她自己和玩家的痛苦,还能在内疚之下略有隐藏,从本块剧情开始,直接以“意识海隐痛”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而且有一点比较特殊。

以“如同头部被刺穿”这种比喻来形容隐痛,实际上,是在各种意义上把绝大部分可能的代入感全部剥离了。

(之所以加上“绝大部分”一词,是我写草稿写到音乐部分那天凌晨头皮炎症复发了,那时候疼过之后感觉“头部被刺穿”这样描写还挺准)

这意味着,丽芙此时承受的一切,已经是外人所无法体验和理解的程度了。 不过这与地面上的一切给丽芙所带来的冲击仍有不同。支撑着她的,责任之心,仁爱之心,即使在043的地下室里历经千刀万剐,仍在跳动,跳动得也更有力。在空中花园,虽然不断有意识海的疼痛,但是意识海里,

丽芙的信念从未动摇过。这份信念是对新世界的渴望,它在现实之中的投影,是救死扶伤,是担当责任。在灰鸦小队的经历还为这份信念增添了一笔,那新世界的渴望里,现在也有了同伴的身影,现在的她,也在为了同伴的未来而奋斗,因为同伴的未来也是她的未来。

     在空中花园的每一天,丽芙适配新机体的同时,每天都去生命之星帮忙,每天都去找联络官问一问,有没有地面上的消息。这一切,全然是她的信念使然。      空中花园的物资毕竟还是充足的,应该说,丽芙的部分信念在这里是得到实现的。

之所以我们在旁观者视角看到的丽芙,仍然在痛苦——内心的痛苦,究其原因,是灰鸦小队的经历所带来的“牵挂”。

     如果我要给灰鸦按照家庭人员来分,首席算爹,露西亚和里应该算平辈,丽芙算是家里的小妹妹。这时候再以丽芙的视角来看,父亲重伤昏迷,哥哥姐姐在地面上困守......代入感一下就强化了。      此时地面上的情况更加困难。在物资耗尽的情况下,临时小队已经困守教堂十天了,而这一切,是

“为了不把灾难扩大”

,露西亚和里,现在的寄托也是

“只要丽芙和指挥官还平安地活在空中花园,灰鸦小队的信念就不会熄灭。”

没有首席,没有空花的支援,没有物资,他们与其他的,存活或牺牲的构造体小队,亦无分别。

     如果自己注定看不到寒夜尽头的第一枝嫩芽,就让自己的身躯成为燃烧的烈火吧,那样还会为这严寒的大地带来些许温暖。

     

不管是露西亚、里,还是库洛姆,又或者常羽和苏菲亚,都毅然踏上同一条道路。无论道路的尽头,是否是深渊。

他们有牵挂,他们更有信念。尽管在无尽的红潮面前,这微薄的星火看上去那样渺小,但此时此刻,每一点星火都弥足珍贵。

     

“丽芙反复确认着自己的内心,反复确认着实战三小时中的计划。一旦到了地面,生命就只剩下三小时,每一秒都必须安排紧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她再次检查了一遍内心的坚定,这种情绪已被她铸成坚固的鳞甲,在她心中搭建起绝对稳固的防御。可最深处的针刺感又是从何而来呢?”

     剧情文本没有给我们答案,但是行文至此,答案呼之欲出。      

她的渴望:救死扶伤,担当责任的渴望——集体利益的实现,已经在可预见的未来得到了实现;但是她的另一方面的渴望:与同伴一起跨越寒冬,走向未来的渴望——丽芙作为少女的愿望,在可预见的未来,迎来了无可避免的失败。在地面上,面对无可挽回的生命的流逝,她的责任心曾经谴责了她的无力,所以她选择了参加这次任务;人类曙光初现的时刻,面对将近与将尽的未来,离别同伴的事实,再一次谴责了她的无力。这一切,她都似乎有机会,有能力改变,而实际上,这一切都没有改变的可能。这些虚妄的可能,像是无数条钢线,把丽芙的责任心与仁爱心割开一道道伤口。归根结底,这是帕弥什横行的世界独有的残忍。

     这种针刺般的矛盾感,不仅刺在丽芙心头,也刺在每一个玩家心头。     

 “少女的心底依然残留着微弱却又无法抹除的痛苦。”

     

那是对同伴的内疚。

她不知道露西亚和里还有没有在地球之上奋战,她不知道指挥官还会不会醒来,同样的,他们也不知道丽芙踏上了这样的道路。而她就要在这相互的未知之中离开。      丽芙还能为指挥官留下什么吗......她的生命的尽头已近在咫尺。

她像是每一个在末世之中有牵挂的普通女孩,只能这样的弥留之际,

留下眷恋——

     

“她把所有话语倾吐给沉睡中的人,让隐藏在心中的泪水肆意流淌。”“她带着难以割舍的眷恋,向仍在沉睡中的人深深鞠了一躬。”

     

留下期盼——

     

 “但唯独,唯独在此刻......请原谅我无法控制自己......竟然在荒谬地祈求来世......”

     

留下回忆——

     

七根医疗针是她的青春,日记是她的曾经,帆船是过去,昙花是现在。未来......未来还在病床上昏迷着,未来还在教堂中挣扎着。

      而现在,她要去创造未来了,一个新的未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涌动的死亡铺满了长夜,少女的歌声已无人聆听。乌云化为永夜,悲鸣仍在逝者身旁环绕。喷发的赤红色簇拥在运输机旁,又一次将它扯入地面。残骸发出了滚滚浓烟,这烈焰却没有造成任何伤亡。护送运输机的构造体们从安全降落伞中走出,抬头望去,在这片混沌的阴云之下,晓光,已从天而降。纯白的机体舒展自己的翅膀,摆脱了重力的束缚,悬停在教堂的钟塔顶端。”

     两翼为生命,两翼战离别。白玉一般的火焰如同小雨,淅沥了整个教堂。      

此时的丽芙,是纯粹的,集体的武器,她的生命只剩下三个小时,每一分少女的牵挂都会让希望的烈火烧少燃烧一分。

在此之前,这片土地上经历过的一切黑暗与抗争,都在这玉火之中焚尽。      非常感谢文案组,这一次没有把希望比作光明,而是火焰。火焰放出光明,要有可燃物,也要有氧气。      少女的身躯与灵魂为火焰提供能量的同时,黑暗世界之中的污浊空气,那些个体的挣扎、不甘与悲苦成为了火焰的养料。      倪文尖老师赏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有一个转折让我印象深刻。

当海子的诗中出现“陌生人”“你”的时候,海子的与之对立的“我”也就出现了。

     同样的,

当这些陌生的,外界的悲苦流向意识海的时候,丽芙就从纯粹的理性武器,成为了构造体,更确切而言,构造体本来的理性与人性并存的形态。

那个在043和生命之星奔走的丽芙,那个时刻关心着他人的感性的丽芙,那个充满感性与人性的丽芙也再次醒来了。这一次,她却醒在了地狱的中心。濒死感甚至只是这无边地狱的表象。      让我们再看看,丽芙意识海里的一切。      根据我们之前的分析,丽芙是有信念的,有责任心与仁爱心的,渴望集体利益的实现的,渴望同伴与个人的未来的,同时,也是在濒死线之上徘徊的,是被世间苦难所冲击的,被死者的记忆折磨的。      在官方的视频之中

(《微光螺旋》没看过的一定在看后文之前先补上)

,丽芙的意识海之中,有两个丽芙的形象。这样看来,上述的各个特质,应该是与两个丽芙有一定对应关系的。由于这部分的分析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元素,后文就不再细说推导的过程了,直接上结论。      

我的结论是,这两个丽芙的形象同时具有上述的一切特质,而在部分方面各自有突出。受难的丽芙,有对万事万物的责任心与仁爱心,渴望集体利益的实现,同时,在濒死线上徘徊,被冲击,被折磨。而未受难的丽芙,有对同伴的责任心与仁爱心,渴望同伴与个人的未来。

     当未受难的丽芙哭泣的时候,也就是丽芙的牵挂之心在哭泣的时候,受难的,实现集体利益的丽芙安慰她不要哭,因为受难的丽芙是相对强化了的追求集体利益的部分,她的价值与追求已然实现。但是当未受难的丽芙说出“是你在哭”的时候,这两个貌似对立的价值追求合并了。

     受难的丽芙,既有强化了的实现集体追求的喜悦,也有弱化了的无法实现个人追求的遗憾——而这样的个人追求,其实也是小集体,灰鸦四个人的追求,这两个看似对立的人格所代表的价值追求合并的时候,她个人的遗憾“转变”了,强化了,她意识到了在她全心全意为集体奉献的时候她所不能见的一部分事实:她的抉择不仅牺牲了个人的未来,也牺牲了灰鸦的一部分未来。前者是她的决定,后者虽然也是,但是这是“替别人做决定”,是在互相的未知之中(不知不觉之中)伤害了灰鸦其他三人的未来。这时候的遗憾,进一步变为了悔恨。既是一种自责的悔恨,也是一种无法回头的悔恨。

本已经被集体利益的实现所抚平的个人追求的伤口,再一次剧痛起来。

     而这一次,是对丽芙的信念的伤害。

信念之外的各种痛苦从来不曾让这个坚定的女孩停下脚步,然而当这种悔恨感无可阻挡地袭来之时,她还是留下了眼泪——黑色的眼泪,那黑色便是这世间的苦难在她的内心留下的伤痕。

     

(在寻找资料的时候,才发现首席的巧合一般的苏醒好像是另有隐情,后面剧情没推呢,这里就不做评价了,直接跳过)

     首席苏醒,了解情况之后,果断选择了下地球去。由于战双主线是弱主角剧情,分析的时候没有办法完全客观,在此也只说我的

个人理解

。      虽然说,我们站在玩家的视角而言,在此前剧情之中对丽芙的形象不甚了解,

但是首席这个人物,是有能力完整地了解自己的队员的。首席清楚的知道丽芙的价值追求,也知道如何破局。

     当外来的情感与价值淹没自我的情感与价值之时,要么强化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要么削弱、否定外来价值。后者在丽芙回到空花之前难以实现,

不过,前者如果是一把锁,首席自己就会是钥匙。

     在此前的所有章节中,随着剧情的推进,

首席的大致轮廓:理性与感性的双重巅峰,一个“理想人”,

已经呈现在玩家面前了。

对于凡妮莎,薇拉一类人,首席虽然物理上的力量不行,但是她们自身与首席的精神力量相比,可以说远远不及。这种精神上的力量,是无法以绝对理性的方式理解的,所以,薇拉和凡妮莎,按照她们理解世界的方式,会在面对首席带队所创造的奇迹面前感到迷茫,她们只能看到结果,却不能理解过程,所以她们对于首席的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崇敬。而对于丽芙,露西亚一类人,她们能真切的看到,体会到首席的感性力量,也能见到(对于这两位,甚至是“参与”)首席理性力量所创造的奇迹,她们对于首席的情感,正如同对于远航者之灯塔,探路者之路标。

     理解首席的人追随首席,不理解首席的人敬仰首席。确实厉害。

     首席在丽芙的心中种下了羁绊的种子,成为了她前进的灯塔。当波涛汹涌之时,那灯塔只能是,也只会是首席。把丽芙救回来,不只是首席作为指挥官的一己私欲式的希望,更是整个灰鸦的希望与未来,甚至是人类的未来——灰鸦不是已经被宣传为英雄了吗?      

“我们约好了......四个人要永远在一起。”

“因为丽芙也选择了一样的道路。 因为她是我的同伴。”

     在希望的摇篮之中,首席是雄鹰的话,丽芙(也许不止丽芙)就是雏鹰。      

首席要去再创奇迹了,一个团圆的奇迹,一个光明的奇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当丽芙踏入升格网络之时,这人类的终极之问不约而至。好在,升格网络给了她推演的机会。      向死,她似乎得到了解脱,但是随着推演的步伐,她的心又开始闷痛。那样的没有肉体痛苦的未来所带来的一切,真的是她想要的吗?      向生,她看到了争吵,复健,重复的生活,随着推演的步伐,她也看到了无可避免的未来。      

“你又不是不清楚丽芙的性格,只要你在她面前恳求两句,她什么苦都会自己咽下去。”

     在我所能查到的资料之中,对于这句话有共鸣的人不在少数,甚至于想让丽芙放弃这条道路,或者是否定这条道路——不去成为极昼,或者是在选择中昂首走向死亡。不可否认,这样的利他性格的人真实地在我们的游戏外生活之中存在着,

但是如果各位要是把希波克拉底教授的这句话当做塑造丽芙形象的一笔,当做丽芙真实存在的特质,我就要提出我强烈的反驳。

     丽芙的价值追求,是集体利益的实现,也是个体美好未来的实现。她的意识海在对抗帕弥什时裂出两块,但是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两个部分的追求,无论是在哪种意义上,都不是对立的存在,都是能共同实现的存在。丽芙从来不是二者求其一,更不是为了他人眼中的美好而抗争,她也有自己的追求,她也有自己的渴望。独自忍受苦难是丽芙曾经为了实现集体利益的选择,但是现在的灰鸦,把选择的括号展开放平。首席和丽芙,都会是这道题目的作答者——个人,还是集体?

     在那死亡的路上,她的集体愿望,对于人类的一半成功了,对于灰鸦的一半失败了;她的个人愿望,则完全地失败了。

而在那生的路上,她的集体愿望完全地实现了;她的个人愿望,与灰鸦共存的愿望,得到阶段性的实现。虽然最后无可挽回地败给了自然,但败给自然,不会让她在无尽的内疚之中迷失。

至于肉体的痛苦如何,我认为,完全不在她考虑的范围之内。丽芙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人。那死的道路上,除了一片平坦的大路,只剩下无尽的虚无与长夜;那生的道路上,虽然布满荆刺,但那路上有光,有太阳,有希望,有生命的美好。

     这些事情,学生时代的丽芙,也许不清楚,她学生时代的老师也许不清楚,但是现在了丽芙,历经悲喜的丽芙,见过光明的丽芙清楚,她现在的老师——首席也清楚。

     

“听到熟悉的声音,她那残破不堪的自我防御在这一刻终于土崩瓦解。”

     丽芙选择成为极昼之时,她舍弃了个人,选择了集体。现在,她的个人的祈愿,也实现了。      

“人类微笑着点了点头,在这份笑容中,丽芙身体上残留的疼痛也开始消失。”

少女

最终选择了生的道路。她所见的一切,包括胜利,也如她曾经所见的一切一样。      

生命的美好在丽芙心中开出了最美的两朵花。一朵红色,为了集体;一朵白色,为了自己。红色与白色交融,便是粉色。那粉色的波浪,蚀暗,流光,仰望太阳,成为太阳。

四、战斗与美术

这样的关于人性光辉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的生动强烈的展现,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优质电影的级别。一部优秀的末世电影,还要有战斗与美术的配合,就像是3S+的角色再怎么强,还需要专武和意识。 开篇铺垫部分有提到,战斗部分是情节的工具。在本章之中,战斗对于叙事的铺垫强化作用,可以说,在库洛摸索了十六个章节之后,终于玩明白了。      

情节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代入感,但是战斗的一部分特色正是在于独特性,不仅过程上,也在结果上。

     为了在剧情的各个环节维持、强化这种代入感,本章的所有战斗部分,都限制了配队角色,严格按照剧情人物来安排。      战斗结果的不确定性其实也是影响代入感的。该赢下来的没赢还好说(我就不信这么多指挥官第一遍打蔷薇之剑都能把灰鸦保全活),毕竟这会把问题导向自己,大不了就是多学多肝;该输的没输,也就是“剧情杀”,在玩家内心则会把问题导向剧情设计者,破坏代入感,而且“剧情杀”对于代入感的破坏可以说,跟“主角光环”是一个级别的。      为了尽可能削弱这种对代入感的破坏,本章内容中的战斗部分的尾部,大部分没有链接正常的战斗结束的动画,而是重新做了一套新的动画作为叙事的工具,甚至它还做到了真实,比如说该闪避的时候没闪开,看上去就像是自己打的时候会犯的毛病。

该打的时候就打,打完立刻接叙事动画,换音乐,不急不缓,整体节奏非常流畅

(虽然说打完心里难受,但那是另一回事)

在街机风格的作战之中,这种流畅感以及对于主线剧情的匹配感仍然维持得很好,还让各位切实体验了帕弥什对于天空的统治力。

各位过剧情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把每一位战斗机驾驶员平安送到空花?这种来自于末世时生命之间互相的责任感与帕弥什的力量无可避免地冲突了,于是,我们也以我们玩家的特别体验方式,感受到了了丽芙的无力感。

在BOSS战的后半段还特地给露西亚配了新的特效与配音,让当时递进的情感更上一层楼。

对了,kl要是有人看这篇文章记得帮我给双子带个话:学而不思则罔。      情感的窗口之一是神态。之前的剧情之中,我们常见的剧情内立绘,无非正常、笑、闭眼三种。这一章内为了与场景匹配,人物的立绘也更新了。比如说,丽芙闭眼流泪的时候,又或者露西亚、里和库洛姆战损的时候。

这些立绘就像是一个个台阶,把情感抬到了一个个更高的位置。

     这些高位的,强烈的情感,只是新的立绘已经无法承载了。

这方面美术组做的真的非常好(该画新背景的时候一定不要怜惜笔墨),

每个新的场景图不仅有生动的与文案交相辉映的神态动作,背景的人和物也都包含了一些只有特定场景之中才会出现的元素。这些优势一一合并,给玩家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甚至我觉得,就是很久没动过剧情的养老玩家,逐一地,缓慢地看一看下面这些图片,心底也会有波澜。

写了这么多,我现在看到这些照片,甚至都(最后一张好像不是主线的,但是升格选择的时候的图官网没有)能看到它们背后的情节之中人物的情感,更不必谈这些画面本身所带来的情感以及其自身的优秀。

我一个艺术领域的外行,所能想到的赞誉就是:每一次我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我都能体验到第一次看到它们时的那样强烈的情感。

五、音乐

     音乐部分,这一次新剧情带来了三首新歌以及对应的伴奏,总共上了六首歌曲。吉他配乐的《风的视线》,《盘旋》,以及合成配乐的《风的视线》。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士,就只从大概的体验、文本以及情感的方面进行分析了。      先说《盘旋》。虽然说是极昼机体的角色曲,但是极昼在剧情里出场时间也就是教堂这一个场景。而整首歌曲反复听了十几遍之后,

我认为这整首曲子应该是下面这段文字的配乐

(可以一边听一边看)。       

“涌动的死亡铺满了长夜,少女的歌声已无人聆听。乌云化为永夜,悲鸣仍在逝者身旁环绕。喷发的赤红色簇拥在运输机旁,又一次将它扯入地面。残骸发出了滚滚浓烟,这烈焰却没有造成任何伤亡。护送运输机的构造体们从安全降落伞中走出,抬头望去,在这片混沌的阴云之下,晓光,已从天而降。纯白的机体舒展自己的翅膀,摆脱了重力的束缚,悬停在教堂的钟塔顶端。”

     所以说要分析这首歌,还要让我们继续我们之前场景3的剧情分析,这一次我们可以用上之前的结论。      丽芙的人生之路本来可能是一条道路,但是由于帕弥什,这条路从中间裂开,分离成两条道路:集体与个人。

选择了极昼机体的丽芙,是选择了集体道路的丽芙,她心中的集体追求的部分强化了,与之相对的,个体追求的部分弱化了。反映在歌词之中,所有关于“我”的部分,基本上都在副歌部分,而描写丽芙此时的选择与行动的部分,贯穿了整首歌曲。

      我看到有评论说:这首歌曲从一般的标准而言有不足,而意义与多多(丽芙中文配音)的动情演唱掩盖了不足,使之成为优秀的角色曲。应该说,元素都对了,但是逻辑不对。这首曲子的核心应该是角色本身,本来就是照着角色曲设计的,就不能够按照一般标准来评判,而应看有没有把人物(极昼机体有场景性,所以在此也可限定为场景中的人物)的情感表现出来。      按照上文分析的对应的场景,(作个不恰当的对应)

应该说理性的部分表现出来,而且多于感性的部分。

反映到其歌曲之中,副歌部分许多句子,比如下面两句,     

 “我所爱的 我倾注了情感的「它是何物」,那些 我渴望能拯救的「悬在何处」。”

     

唱的时候,字与字之间连绵起来,配合弦乐独奏,像是棉缎一样柔软,内容虽然说相对少但是情感真切动人。

而下面这些句子,      

“盘旋 为践行我的誓言,窒息于光辉之间 奉献 委身胸腔中的火焰,盘旋 涌向无限的边界,终于煎熬与 苦难 伤痛 迎来 终结。”

      

唱的时候每一个字都有一种巧妙的分隔感,加上宏大的交响以及管钟(这乐器真的特别贴合场景,不知道哪个天才想出来的),就像是丽芙理性追求的一面。而句子内容又把这些字链接起来,构成了极昼机体高悬空中吸收病毒的场景,非常巧妙,既有即视感,也体现感情。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首优秀的角色曲,加上场景以及人物剧情的配合,达到了“百听不厌”的高度。      

《风的视线》这首曲子,我认为,吉他配乐对应了043地下室的场景,合成配乐则没有明确对应场景,但大概是从升格选择到结束这一段剧情,也就是剧情的尾声部分。两首歌曲尽管按照曲风和场景分开,但是主旨是统一的,也就是“生命的美好”。

     先说吉他版。场景上来看,与043地下室是强相关的,甚至于第一次在关卡之中直接加入歌曲部分。      

“丽芙轻轻拍着茜的背,为了打破这份沉痛的绝望,她唱起了一首久远的歌。”

     如果各位后台正在放这首歌,就会发现即使是把歌词直接接在这句话后面,也不会有违和感,甚至还很合适。究其原因,      

“我记得是免疫时代一位作曲家写来纪念朋友的,但那时,很多人都失去了家人或者朋友,(‘为了打破这份沉痛的绝望‘)这首歌也就传开。”

     

绝望永远是人的敌人。无论是免疫时代的人们,还是现在地下室的百余人,都会急切地,如饥似渴地需要对抗绝望的武器。

帕弥什也许能在物理上暂时占据上风,但是绝对不会取得精神上的胜利。人类与之对抗至今,所仰仗的武器之一便是精神和意志的坚定。这种武器的强大之处,帕弥什本身无从理解,大部分升格者也无法理解(这种无法理解一般外化为蔑视)。

而此时此处,这免疫时代的精神武器再一次向绝望宣战。

合成配乐的《风的视线》在我看来,更像是丽芙对首席的独白。此时的武器化作了载体,丽芙情感的载体。比如说下面一句,      

“我愿 化身为风的视线,环绕 湖心的三千日夜,拂过你影迹 多停留一些,再无声息地走远。”

     从这一句而言,其实能看出来丽芙对于首席是有眷恋的。整首歌的歌词部分,感性的个人追求占据上风。

极昼机体的隔膜的圣洁感,在歌曲之中软化成为丽芙作为普通少女的追求,圣洁感得到保留,而隔膜感消散了,变得普通、触手可及,而又伟大。

     ‘在这末世之中,人性之暗如长夜,人性之光如流星。人来到世界上,一定要有追逐流星的激情与信念。’      

这首歌曲,便是丽芙逐光时留下的足迹。

结语

特别感谢

@Skygarden_LLer(不知道拼没拼对,视频链接BV1WV4y1M7DR)分享的湮灭残昼剧情的文字稿,如果只有游戏内的文字,肯定是写不出这个量级的内容的。 读文稿看画作听歌曲,反复看反复看,为了写粉字的原创分析孩子都被刀麻了。不过我还是希望以后的剧情产出也能有这么高的质量,那样的话我们其实被刀也心甘情愿。倒是有些网上的言论,又要高质量,又不想刀,好好想想帕弥什的世界观。实在想看,这里建议左转格林右转安徒生。 个人认为视频的形式其实不利于深度思考,

专栏不会在任何平台以任何形式发布视频版

,如有发现就是洗稿/抄袭,建议各位重拳出击。 目前在站内搜索湮灭残昼,应该我这一版分析能到第一梯队。

如果觉得写的好写的在理,长按右下角点赞图标就可以三连。

终于结束辣!

湮灭残昼万字赏析——探求生命的价值与美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