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生两面,人生佛魔间——记路非《第一狂妃》
我的读后感:姬玥好帅,我好喜欢他。
别人的读后感:
世人皆曰:网络小说大部分是浪费读者时间的糟粕,然而,也不乏诸如《三体》般优秀的作品。今天,我想介绍一本虐情玄幻小说——《第一狂妃:绝色邪王宠妻无度》。
女帝华曦前世被妖王姬玥所救并以永生永世作为回报。转世后华曦由姬玥抚育成人。神族不愿妖王实力超过神王,于是让华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送了姬玥一坛药酒。下任帝君重夕与魔族无疆反叛,挑起神魔之战,并利用华曦对重夕的爱使华曦杀死其生父魔王,然后重夕杀了华曦。姬玥因药睡了三年,耽误修炼,未能渡过天劫,与华曦转世轮回十世。华曦重生后努力寻找真相最后屠戮神族,重建六界秩序。
这本书恢宏大气,写尽苍生百态。书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具有双重性。最典型的人物莫过于姬玥。他既是体弱多病的七皇子,又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符咒师。他心系华曦却身不由己。姬玥厌恶自己的不净,因此在皇宫中,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完全相反的人。姬玥强大,七皇子便软弱;姬明嗜血,七皇子便和善;姬玥戴面具,七皇子便素颜;姬明冷酷无情,七皇子便温柔痴情。人性的复杂被放大了。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在同一个人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却没有丝毫的不和谐,书中仅仅用了两个身份来表现人的性格的矛盾性,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身份,或者说人的侧面,不止两个。一个人应该具备所有的性格,在不同的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的侧面。因此,性格固有的全面性与表现的矛盾性是统一的。所谓笑里藏刀”“刚柔并济”,也正是为了描述这种情况而产生的。除此之外,性格还有演化性。无疆本是佛门大弟子,本不应在红尘中漂泊, 却被华曦引诱而堕入凡尘。随着情节的发展,无疆逐步认清了他对华曦的感情,从最初不敢面对,后来直面内心,最后舍弃佛门。这深刻地体现了人类性格的演化性。另外,多重性格也具有普遍性。上至以高傲著称的神王重夕,也有热烈的一面;下至“苍茫人海中的一粒灰尘”,也有身心不一的表现。花开生两面,人生佛魔间,这是全书的主题。
作为一本虐情小说,这本书必然是以情为基,以恨为调。多情自古空余恨,道是无情却有情。本书所有男主男配或多或少都会喜欢女主,他们各自的性格便导致了他们不同的恋爱观,姬明视华曦为生命中唯一的光,即使身边环肥燕瘦,仍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真爱,然而在面对情敌重夕时,他却退缩了。这是懦弱的表现。重夕的命是华曦给的,他也的确深爱华曦,也正是因此他才狠心杀死了华曦。为了横刀夺爱,他封印了华曦不爱他的那部分意识,甚至命令红线以命为他与华曦牵线,这是霸道的表现。无疆明媒正娶了华曦,却连俘获她芳心的念想都没有,这是绝望的表现。这些事本身是客观实在的,主观的是你用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来概括它们。爱恨朦胧,谁能读懂?情网恢恢,疏而不漏。此恨幽幽,却是玄情。况且,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感情,只有因人因时而异的感情。因此,我的爱情观是:谨守本心,永葆单身。
书中隐隐约约透露出半积极半消极的人生观。所谓半积极,是指书中强调当下的努力可以改变未来的状况,附带一点人定胜天的意味。华曦历经打击而坚强不倒,从因难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最后终于逆天而行,改写了自己的命运;所谓半消极,是指结局本该是个皆大悲伤的结局,而作者硬生生改变了原本的结局。似乎华曦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一个虚妄破灭的梦。这种无法抗争命运的无可奈何感,恰恰是一 种“不必努力,反正结局都这样”的意味。
从因果律上来看,事出有因,不经意间的所做所为,真有可能改变许多人的一生。这可以称之为“蝴蝶效应”。犹如华曦与姬明的初见,若是华曦揭开了他的面具,知晓了他的真实身份,那最后的结局恐怕就不一样了。前世有因,今世结果,果又成因,来世结果。循环往复,无穷尽也。前世的“因”世世相传,成为下一世的“命”。破“命”的方法,也即创造出一个“因”与之抵消,犹如正反相消。不过,众多因果终究不能违背因果律。正是因此,华曦才能执果要因,探寻真相。
抛开个人视角,俯瞰整体的人类,社会思考这样个问题:历史唯心乎?唯物乎?显然唯物,因为人心善变。以书观之, 人可以改变历史进程,不能否定人在历史长河当中的作用,但是冥冥之中又有定数,似乎结局必定如此。社会毕竟是人类的集合体,量变产生质变,适合整体的规律并不一定适合个体。因此从表面上看,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但实际上,抛开物质基础,历史的演变就无从谈起。历史,依托于物质,是“天道”的体现。
最后,我想谈谈这本书的艺术效果。有人说,看完这本书而不落泪,者未之有也。从文艺复兴时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元明清的《窦娥冤》,无一不是因为时间差产生的悲剧。这种悲剧很低级,全赖作者的一念神魔。 高级的悲剧是抗争悲剧的命运。也正因为悲剧的无可避免,主人公的抗争更显可贵作品,才更具有震撼力。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别人看。”然而“撕毁”什么,怎么“撕毁”,决定了悲剧效果之强烈与否。为了突出悲剧的结局,作者不仅用哀景渲染哀情,更用乐景反衬哀情。强烈的反差更令人印像深刻,因而催人泪下。书中前一小部分描写华曦与男主们的爱情之甜。为了突显男主们的高贵,作者不惜铺陈大量笔墨,写了许多优多的辞赋与诗篇,其用典隐藏在华丽的辞藻中,了无痕迹只有在认真对比古诗与作者所写的诗之后,我才能从中似有似无地感觉到这里用了典故。而书中的大部分,都是在残忍地撕毁华曦的爱情。乱世纷争,天人相隔,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不可调和。
合上了书,一切都结束了。然而,我的心情依旧沉重,一切又都在我的耳边挥之不去。也许作者无意表现什么深刻的主题,但是,这本书带给我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确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