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宣传策划】食源性疾病的千层套路(食品微生物学作业)

2022-10-05 16:24 作者:我是陌某人  | 我要投稿

宣讲人:湘潭大学202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班石越(痛失网名兄弟们)

(这篇专栏是我们这个学期的必修课也就是《食品微生物学》的课程作业,老师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鼓励我们进行开放性学习,没有对这次课程作业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制,作为一个B站UP,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以轻科普的形式制作一期关于食源性疾病的食品在知识区投稿,但是老师要求我们上交纸质版课程作业,于是乎我又将科普的准星对准了专栏这块内容,如果大家对这方面知识比较感兴趣,改天我会把这篇专栏做成视频。毕竟是夹带私货,这次我也不厚着脸皮要一键三连了。)

Are you ready?Let us go!

【引出主题】

在我们的认识里,刚从超市买回来的苹果不能生吃,平时用来洗手的自来水喝了可能会拉肚子,然而每当你随手从你家餐桌上拿起一个鲜红诱人的大苹果往自己嘴里送时,你妈妈会一把抢过你手中的苹果,然后熟练地走进厨房打开水龙头用自来水为苹果“附魔”,然后一脸微笑地把这个叠着双重BUFF的苹果塞回你的手里。

大无语

哪怕是学过高中生物的小朋友都知道,无论是苹果看似光鲜亮丽的表皮上,还是澄清透明的自来水中,都潜伏着数以万计的病原菌及其孢子,或许有些时候你可以仗着有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免疫部队而不把这些微观世界的敌人放在眼里,但是敌人确实在那里,而且实力远远高于人类的想象,况且,一旦我们的免疫系统落入下风,叫醒你的白衣男人很可能就不是医生了。

叫醒你的还有可能是他们(狗头)

【名词科普】

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虽然咱们的老祖宗没有学过《食品微生物学》,但是在他们的脑海里已然形成了食源性疾病这个概念。

度娘对“食物中毒”作出的解释

所谓食源性疾病一般指食物中毒(包括进入口中的事物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或者食物中含有某种毒素,这种毒素可能源自食物本身,亦有可能是食物中病原菌的代谢产物),经食品传染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与包括过敏在内的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工作的头号敌人,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亿人次,我国平均平均每年发生的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约数十万起,发病人数高达数千万人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食源性疾病都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食源性疾病形势严峻

【病因病理】

正所谓“三人成虎”,食源性疾病如此“猖狂”和其多方面的发病因素息息相关。于是食源性疾病仿佛在嚣张的告诉人们:爷的手段可多了,总能教你防不胜防!

食源性疾病的千层套路

食源性疾病既包括传统的食物中毒,也包括通过食物而诱发的肠道传染病、人兽共患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食物过敏反应,以及由量变引起质变的慢性中毒性疾病。食源性疾病产生的主要因素就像理科综合一样,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其中,由微生物病原引起的生物因素是我国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因,经常跳出来搞事情的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有以下三种:

1.细菌:沙门氏菌、滋贺氏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旋杆菌、大肠杆菌、还有冰箱里面的李斯特菌;

冰箱大魔王———李斯特菌


2.寄生虫:贾第虫,旋毛虫;

3.病毒:甲肝病毒,诺如病毒;

在生物因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中,超过八成的罪魁祸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细菌,这也是食源性疾病如此防不胜防的重要原因。

食源性疾病的诱因多种多样


【代表事件】

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点开食源性疾病的主页,简单地了解一下食源性疾病的“光荣战绩”:

1.2010年9月16日广东仁化学生群体食源性疾病事件;

2.河南封丘县“营养餐”事件;

3.村民哄抢被海水浸泡后的榴莲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4.“三鹿奶粉”事件;

可能我小时候也喝过三鹿叭


虽然引发上述事件的原因不尽相同,当归根结底都属于食源性疾病事件。

【临床表现】

不同病因所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在摄入不良食品后出现症状的时间亦不相同,短则几天长则几周,而多数食源性疾病发病时间在进食后二到三天,伴随着强烈的胃痛、呕吐甚至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其中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中毒呕吐更加明显,呕吐物中常有胆汁和带血粘液,沙门菌等侵袭性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状更为明显,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高烧发热,腹部绞痛,便中带血。

腹痛,总是在吃错东西之后

除了上述急性症状,有些食源性疾病可能会给患者造成长期的健康问题,甚至为其它疾病带来可乘之机。污染的食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诱发包括关节炎、神经系统疾病甚至癌症。

值得深思


食源性疾病的影响不仅取决于食源性疾病本身,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免疫能力强弱和原发性疾病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婴儿、病人和老人不仅更加容易患上食源性疾病,而且食源性疾病带来的后果更加严重,我们国家每一年都有食源性疾病致死病例(可恶)。

【预防措施】

如前所述,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工作的头号敌人,唯有采取一定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才能一方面规避人民群众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另一方面降低食源性疾病造成的负面影响。

食源性疾病,你倒霉的时间到了!


首先食品生产和管理部门应该遵循《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污染,推动食品生产和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将食源性疾病扼杀在摇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地避免在卫生没有保障的场所就餐,不购买没有卫生保障和安全系数的食品,尽可能地减少购买散装食品,新鲜食品应该经过充分加工后再食用,避免生素食混放,注意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海鲜或者肉类食物,瓜果蔬菜必须洗净,注意冰箱卫生(李斯特菌),一旦出现不良症状及时就医,群体食物中毒及时上报。

完结撒花!!!交作业了!!!

在这篇简单的科普专栏的最后,我还是希望食源性疾病能够引起大家重视,希望大家科学饮食,健康生活!希望食源性疾病被我们的光芒所驱逐!


【宣传策划】食源性疾病的千层套路(食品微生物学作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