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第四章 变声学院的创作是一帆风顺么?
声乐系列课结束后,我陷入了一个尴尬的瓶颈中,那就是,当时我并不清楚自己的变声水平到底是什么水平,因为没人比得过我,哪怕是同行,在我眼里也没一个能打的。
道理很简单,当时粗浅掌握混声的我就能直接变声唱大鱼了,吟唱部分也是信手拈来,高音部分虽然飘,但也是实打实的有一定质量的。
别说当时,哪怕放到现在,我也没看到哪个人能用变声唱一首完整大鱼,且不挤不卡能听的。
以我们变声学院的眼光看,我认为当时进修完毕的我已经是地阶巅峰的水平了,再加上上述我所说的四大优势,我已经可以熟练的得心应手的把每一位客户从黄阶调教到玄阶了。
按理说,这个水平已经够用了,我自己也应该满足了,而我也确实满足了。
直到随着后续的调音,我又遇到了更多更懂声音的人,大神确实存在不少,在与一位参加过中国好声音的唱歌主播交流过后,我逐渐发现了问题与方向。
先说问题
依照我进修后的理论来讲,如果纯从声乐体系搭建,使用混声去配合变声软件达到男变女,优势非常明显,但劣势也很明显。
优势在于,声音更打开,更自然,基本能唱一切网络流行歌,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所谓“放轻说话”“温柔说话”,效果呈现上是降维打击。
劣势在于,声音缺少力量,缺少支撑,用现在变声学院的体系来说,就是缺少金属芯。
当时我虽然没有能力写出变声学院,但我认为,以声乐中的强混弱混为核心,去组建一套适配变声的理论这件事是非常可行的,因为已经有了大量成功的案例足以证明这一点。
但是我发现,在我遇到很多会唱歌、懂唱歌的人后,最终的调试效果,却并没有我理想中的那么好,当然也不差。
我并不怀疑这些人对声音的认知理解,理论上来说,如果提取声乐体系中的弱混强混,细节改动适配修正后,就能直接把新的更优秀的变声教程做出来。而这样,其实已经是足够大突破性的进展了,别说领先国内了,放眼国外我觉得都没几个人做得出来这套适配的教程体系。
那既然如此,按照这个逻辑,越是懂唱歌、懂声乐的人,变声效果应该就越好,应该就越完美。
可是结果却是,这些有底子的人的调教过程,确实比较流畅,我所讲的一切概念人家也都懂,也都能应用,但就是有的地方不对味儿。
理想中调教后是地阶,可结果却是玄阶巅峰,少了一点最关键的金属芯,当然,别人自己觉得是很满意的,但这却让我又开始了动摇。
这结果不对劲啊。
看来直接生搬硬套声乐的基础知识这条路,行不通。
经历完这一圈后,其实我已经十分疲倦了,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在折腾些什么,在一次次的尝试,否定,怀疑后,我似乎已经感觉到了自己对变声的探索热情已经逐渐耗尽了。
我只需要把客户从黄阶变成玄阶就足够了。
我只需要让客户的变声不再是小黄人就可以了。
我只需要让我自己的变声能够吊打一切同行就已经够用了。
那我到底还在研究什么呢?
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人的心血和耐心更是难能可贵的,我将海量的时间精力砸到这个看上去渺茫的“项目”上,最终收获到什么了?
谁会在意你变声突破研究到哪了呢?拜托,别人只是想找你调个音不再是小黄人能用就行了。
我把全部的时间精力都扔到了这个看上去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而它对我的工作真的有什么帮助么?其实是没有的。
潜下心去在一个个插件中测试,去翻阅各种声乐教程,甚至连SLS这种非人类看的东西也硬啃了不知多少次,在这段期间内,我的一切账号基本如同透明人,停更所有视频,心烦意乱没有进展的时候直接开始打游戏散心,这也让我开始越来越倦怠,越来越怀疑。
有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我不去发个什么免费变声器分享,为什么我不去直接找个女生来配音做个视频,走一条捷径,而自己在这里死耗。
按照励志故事中来讲,像我这样的人,这个时候该成功了吧?
很遗憾,毫无成果,我就这样卡瓶颈卡了好几年,我的声音技术没有任何提升,相反,我还在不断退步。
除了调音以外,我开始大幅度减少使用变声的频率,因为在一番付出后,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所以我潜意识里认为,到此为止即可,之前的一切都是无用功,浪费时间,那保留住现在的成果就可以了。
大家有没有玩游戏玩腻的情况呢?一款游戏刚下载来,一开始热情奔放创意无限,狂玩几个通宵后,逐渐觉得腻了,之前只要开电脑就会立刻打开的游戏,后来放在桌面也懒得看一眼,甚至连游戏界面都不想进,更别说玩了。
我当时的心态就是如此,只是我比较有长性,不是几个通宵,而是几年。
再加上一些现实的事情影响,我索性直接放弃了本来准备好的后续教程的计划,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谁爱探索探索去吧,这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爷不干了。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低谷期,在这段期间内,你会疯狂的怀疑自我,疯狂的自我否定,有时也会反思自己一切的所作所为,但反思过后不是励志改正,而是“哦,原来我之前是个鸟样啊”,好,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