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命题演绎的本质性($-1-3-3)——命题逻辑中的“原初”逻辑...

❤️❤️❤️原文:
我们现在讲主义主义的$-1-3-3,那这个点位实际上就是essentiality——独立的本质性。
但是这些本质性……我把它叫做命题的演绎的四种方式
命题化的演绎的四种本质性Four essentialities,那实际上是五种(同一、差别、变异、对立、矛盾),但是四种,实际上这不可计数的,它就是同一、差异,还有一个就是diversity变异、对立、矛盾。

它发生学机制是这样的,但实际上不是一样的,实际上是这样的,它们的发生学机制实际上是:
★绝对差别→同一→然后变异→然后差别,然后其实是先有矛盾,再有对立
黑格尔的体系里面这命题演绎的4种方式
这些机制通通来自于反思和它自身的对立
所以我最后落脚点环节是在对立这里
反思和它自身的对立,或者说那个……
在黑格体系里面同一就是差别
这个东西我们就简单来说
同一对于黑格尔而言就是反思着的自身的绝对差别
这个自身的绝对差别被一次性的返回到自身来
就它这种绝对差别……
就是在黑格里面同一和差别两者没有差别,同一和差别之间无差别
它们只有一种对立,而这种对立并不是它们自己之间的对立
这种对立是两种反思对立,内在反思VS外在反思,内在反思和这个外在反思一个对立
★这个外在反思就导致差别,内在反思就导致同一。
内在反思归根结底就是知道所有我返回的这个自身和我从之而来的自身都是我自己
内在反思就是说immanent reflection ,这一句话归根结底就是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原来只有我自己,像歌词“原来只有我自己”,这个话里面“原来”,这个原来是一种presupposition前提、前设,或者我们用另外一个词就是negating positedness(否认了的被放置性),就是原来只有我自己,其实不止它自己,但是它会把它……
★就是在黑格尔那边,所谓的identity同一性就是separation分离
从什么当中分离?separation from everything else
也就是从差异当中分离separation from difference
而且是from the possibility of difference
从所有的差异当中分离就是我偏把看成是同一个,比如说同一,我现在画了这么个图形,我现在偏把这一部分看成是同一,我就不管其它这些和它的差异,我不管它有连接起来那种可能性,我偏把这部分看成是同一部分,我偏把这部分看就是相当于我有一个隐藏的边界,我偏把这两段线看成是同一,it is self-identity,它是自我同一的,我偏这样做,我偏就不停地无视这里可能连过来,这里可能让它好像去和这个才是同一的,我偏无视这个东西和这个东西好像有差别,它们相互之间好像不具有那种连接的可能性,我偏无视这种东西......
所以这同一性会被看成一种和差别的分离,也就是说同一性归根结底它是一种绝对差别。
它就是这么一种反思活动,它执拗地说“我不是其它一切玩意,我就是我自己”,它同一性里面包含这样绝对差别:
这种绝对差别是反思它所不停地进行的一个和别人划清界限
你不是我 x N,不停地做这件事情,就相当于我把这个画成是同一的,就这里我再来了一个这个“不是这个”x N,反思的过程当中不停地……就执拗的把一个东西
就同一性本身而言执拗地把一个东西设定为是和它自身相同一的,那就意味着它执拗的去进行一个划分、一个差分
不停地回到它自身,这回到它自身也就是说它所临时中转的每一个瞬间、每一环节,它都不满意
这么一个绵密的绝对差异当中、这个运动当中,最后回到它自己、和自己相重合
这就是同一
★
同一是一个整体,它包含两个环节:
同一:这个同一就意味着它返回
差异:这个差异包含了它对于设定性的、对于那些positedness被设定状态的一个否定,negating the positedness——它对被设定状态的一个否定:“你这被设定的”“我不要是这个东西”,它不承认同一性是来自于被设定状态,它排斥这种被设定的、不由它自己说了算的,它非要说我这个同一性是由我自己说了算的:比如说我们说A等于A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有一种执拗,就是A非要自己就是它自己,它不是被谁设定它是它自己,它A就是它自己,所以你在这样去把握这个A的时候,你就觉得它是同一个,它自己在维持它自己的同一性,自己在不停地返回到自己、在不停地排斥那一种它可能是被设定这种可能性,不停在否认这种它可能是被设定的这种可能性。
所以同一性它背后代表的是这种内在反思活动。
★
差异也是一样的,作为绝对差异,差异实际上和同一性就它的环节构成是一样的,它也是一个整体。
差异也有两个环节构成:同一︱差异
只不过差异对它进行把握的反思的运动,或者说反思所停留的那个维度、那个阶次不一样,这个反思不是内在的反思——差异所代表的反思是一种外在的反思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这个反思就是当真了的反思,就是相当于本质论前面那个反思论的一个环节、reflecting那个环节我上一讲没有跟你讲过,外在的反思可以看成一种经验主义的反思,它把它自己所设立的这些东西当真了,它把那一种被设定状态当真了,positedness它把它当成一种确定的被设定状态
当真了
差异就是它觉得那个东西……我的外在的反思对那个东西的把握只不过是我对它进行了一个设定,我只是肤浅的一个反思,我反思这个东西并没有反思到它本身,并没有反思到这个东西本身
这个东西本身和我对它的把握和它向我显现的直接性是有差异的、是有差别的
我们用差别比较好因为后面有个变异diversity
这变异diversity又好像试图就汇合了,diversity这里又预设了第三者,因为diversity这边的本质或者说反思面对的同一和差异的变化的时候,它无动于衷,它是容许它进行一个变异diversity,就预设了背后有一个第三者,这个第三者预设下来,它们就会在这个第三者的......
然后在对立那边则是一种对称关系
实际上它不是并立,对立是2V2,对立是2V2或者是1+1VS1x1或者1+1VS1-1,或者说对立是2V2状态,我们待会要讲,我们在这里还是要讲的。
就是说在差异当中...差异和同一并无差异,它们没有差异,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m,它们只是对立,they are just opposed它们只是被对立起来了。
就是作为一个内在反思者而言,他会发现差异本身是事物的变异过程
你作为一个内在反思者,你就会具有一种无差异的状态:无动于衷indifferent的一个状态,对于差异就不会把它把握成差异,就会把它把握成是内在反思的自我返回了这种运动,外在反思当中所凸显出来那个差别现在被泯灭掉了
这外在反思凸显出来的差别实际上无非就是表象和本质的差别
外在反思认为它这种反思只能把握的表象,它对于它自己所设定的那个东西把它当成是预设、前提,但它忘记了这一前提、预设是它自己预设的
它忘掉那个否定侧是自身那个否定侧
the negative、那个对它的否定就是,表象对它否定或者那种规定性对它的否定
那种确定状态对它的否定是它自己的否定——它忘掉了,它就会把表象当成是和本质不同的东西
它会把表象的和本质的差异不当成是本质本身的那种自我返回的一个差异
这个时候差别就在外在的反思当中被凸显出来,但是这个差别的这个显像,difference这个维度的一个凸显,同样是依赖着同一和差别的这两个环节的,外在的反思也是一种反思,就其是一种反思而言,它是需要这个自我返回的,或者说它在这里已经预设表象要返回它自身,表象是被本质所设定的一种被设定状态表象是要返回本质自身的。
所以表象是要和本质相同一的
但是表象对于反思者来说则是和返回到本质这个表象是不一样的,they are different 是有差异的,这里面这个差别被凸显出来,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别?因为它要回去,所以它才有这个差别,因为它要回去
它这个表象的直接性就会被把握成一种determinateness,然后这个positedness 就会被它扬弃掉
就会被它扬弃掉一个被设定性,它自己就忘掉它自己是个positedness,被设定状态就会被遗忘掉,然后就只能把握的表象的一种确定状态determinateness
只有在两种反思方式的对立当中我们才能够……
它这种两种反思方式的对立实际上它这个时候不是对立,而只是一种变异
因为它两种反思归根结底都是反思,它背后都有一个第三者,一个中立的一种、就是纯粹的自我指涉的、那种自我返回的那种反思
中立的一个反思,作为它的第三者
这个第三者静静地观察着反思在发生这种变异,所以在这种变异当中才能把握到……
变异归根结底是一种不变状态,是一种无动于衷,对于差别的无动于衷
Diversity diverse我们把它叫区别,把两个东西给区别开来,这种区别进一步会导向这个对立
但是这个对立实际上是一个……这个对立其实也还是那两种反思方式———就是内在反思和这个外在反思
这两种反思当中都会产生一个……
★内在反思归根结底就是说这反思是自身等同的,它自己和自己一样,自身等同,它的那个中介归根结底是它自己,那么这个自身等同这个时候所把握到的那个归根结底是它自己的那个东西就会被看成是一个肯定物,就是归根结底是反思自己、是这个反思本身自身等同
★外在反思把握到这个反思和它的那个被设定的,就是自身不等同,外在反思觉得它是在反思一个外面的一个东西,它就觉得加倍的一个反思,它就会觉得我的思维在把握一个物自体,这个反思在把握另外一个反思,This reflection is grasping another reflection,外在反思就是“我的思维在把握一个物自体”
那就会觉得它作为中介项的……外在反思中介项是什么?Determinate immediacy确定的一个直接性——它是确定的,它可以在反思当中对它加以一个明确的把握的,然后它是一个直接性的,外在反思这个中间项就是说它自身不等同,它不等同于reflection,它也不等同于那个物自体,它是在自身当中发现了一个...就是说外在反思就忘掉那个玩意是它自己设置的,忘掉了这种【不停地说“那个东西不同于它自己”x N】是它自己设定的
实际上它就是那个东西,实际上物自体就是:我思=物自体
物自体的这个力量,就是你这个反思本身的力量就来自于物自体本身的力量,这是同一个力量,这是同一个东西,只不过它没意识到。
就是你说这个瓶子它背后有一个瓶子本身,然后你说我对瓶子进行把握,然后这个表象背后有个思维本身,这两个本身实际上是一个东西they are the same thing,先验观念论看来它是一个东西,它就叫本质,或者说它就是在两者的交界面上把这两者变出来的那个东西,把这两者变出来那个力量。
然后外在反思不知道,它以为有两个,它把反思给加倍了,它以为有两个,它以为一侧各有一个,它就会有这种自身不等同。
这个时候那个东西就会当成一个否定物
但是这种否定物会被当成是一个存在as a being,这个当成一个存在的否定物,它不就又变成一种等同了吗?它不就又变成一个等同、一种同一性?所以这个否定物本身具有它的同一性,有它的本身。
而在自身等同当中那个肯定物,这个肯定物又是就是说“它是被我设立的,它是只是表面上不一样,实质上一样”——表面上和实质上这差异这个就又变成一种差别了
肯定物和否定物的对立,它们之间是嵌套关系;同一中的差异,差异中的同一

这么一个对立,两者之间一个对立,只不过你把哪个东西摆在外面,你说这个东西它同一是在外面同一,这个东西它有差别是内在有差别,只不过你把哪个东西摆外面,这个反思是内在,但是它内在有差别,这个外在反思,但是它外在的,又有同一又有内部性,这个内在的又有差别,又有外部性,这是(外在反思)外的内,这是(内在反思)内的外...
两个都是二阶的,两个东西对立起来就被把握成对立
两个稳固的都作为存在的对立项
这个时候两个都被看成整体
两个都被明确的认为它都有这个同一和差异的两个维度
而不会单把一个把握成同一性,或者单把另外一个把握成差别性,不会有主次差别之分,这种对立当中它们两个就会看成就是只是方向不同;
你设立哪一个是向内,哪一个是向外;
如果我们把这个物自体看成是一个内在的反思者的话,那就倒过来了,你这个要翻一下;
就相当于你把我和另外一个人,对于我来说,他是个物自体或者他是个人自体,然后我有我的反思,对于他来说,我是个人自体,他有他的反思,这是对应、镜像关系、对称关系;
所以在对立当中就包含了这样一种差异,这个差异,同一中的差异或者差异中同一,它两个的对立的,它仅仅是一个方向上的差别。
由于它们仅是一个方向上的差别,这两个都说得通,所以它们还不是矛盾。
什么时候变成矛盾?
只有一个说得通的时候。就两个叙事比如说我是玩家,你是NPC,然后另外一个人说“我是玩家,你才是NPC”,这个两个实际上它们彼此是漠不相关的,它们仅是对立,它还并不是矛盾。
什么时候?只有一个说得通的时候,当这两套说辞只有一个说得通的时候,就必须要把对立面给它驱逐出去,要把驱散出去时候,这就变成矛盾
矛盾意味着它的这个对立面一定要通过否弃另外一种情况才能够成立
在目前这个结构里面,其实我们也看到它一定是……
内在反思一定是要把外在反思给扬弃掉的,就变成规定性的反思determining reflection ,归根结底是这个是自身它所设立的,一切都是自身所设立的,归根结底它就是个矛盾
所以就自身而言,就自身性self,这个上帝的绝对精神,或者说就这个reflection反思,它一定会往下运动;
这个内在反思优先于外在反思的,但是内在反思一开始不如外在反思,然后后来是把外在反思给扬弃掉了,变成规定性的反思
所以这个东西只在这里……如果说我们在这两种反思当中不停地这样切换的话,就或者说实质上也停留在外在反思的话,那就会陷入这种对立,没有把握到其中的矛盾;
它两个就归根结底只能存活一个,归根结底先验观念论或者说辩证法,只能最终是要回到一种内在反思,要immanent reflection,外在反思是它的环节而已。
当两个对立面里面只有一个说得通的时候,它就变成一个矛盾
但是矛盾看上去要驱逐对方、要消解对方,实际上矛盾它是两个对立面……
也就是说它一定要通过驱逐掉对方才能存在,只不过它的对立的那个模式、那个方式,变成了它急切地想要宣布它的一个整全性,但是它没法宣布这一个整全性,所以矛盾的每一方都实际上具有一个内在矛盾,就是说它离了它的那个对立面,它又不能够自己维持到自己
它离了这个对立面,没法自己维持自己
比如说我们刚刚所说的这个对立当中肯定物和否定物,就设定性的the positive and the negative.

它们还是就是想要去……这个(否定物)追求它的同一,这个(肯定物)追求它的差异,它要在差异中才能去证明它,它要在差别当中才能证明它这个自身是同一的:这是我设定的,归根结底我和它是一个东西;然后我不同于这个临时设定出来的肯定物,然后我才是真正的肯定物,我不是临时设立出来的那个表象那个意义上的immediacy,我是有设定力的那个东西,I am the negative.
☻而否定物则说“我是有限定力的东西”,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有“败事”的力量的那个东西,我背后是这么一个同一的东西,就是表象背后能够击碎你的那种外部反思的能够证伪你的外部反思的那个背后的事物本身就是negative,它是一个同一的东西
肯定positive的那个东西则是“我不是那个仅仅是表象的东西”所以它是把自己设立为一个绝对差别
但是这两个东西实际上它们看上去彼此竞争,好像是容不了,因为这个东西(肯定物)就相当于观念论,这些东西(否定物)相当于实在论,彼此看上去好像是不能相容,实际上这个矛盾是势必要消解的,看上去这两个就是说你认观念论就不能有实在论,你认实在论就不能有观念论,但是实际上它们……你要把握何为观念论一定要通过驱逐掉实在论

也就是说你要真的把你所设立的那个东西看成是一个……你那个扬弃是真的是对于一个the negative 的扬弃,你是一个和那些the negative的东西就是……你就是扬弃了sublate这些否定性的东西,然后fall within yourself 回到你自身...
但是你要急切地证明这些东西是真的,我扬弃真的是这些物自体的东西,我扬弃真的是这些真的东西,我真的有设定之力,我真的有positing一个力量...
☻那怎么证明它有真的positing力量?你实在论讲的是对的,这些东西是真的,但是我确实也是我把它设定出来的,它不是假的,它是真的,但是我把它给设定为真的,设定为明确的determinate,它们的直接性是determinateness 是我规定的直接性,它们这个否定性归根结底这里是我对我自己的否定性;它们的这个看上去背后一个物自体是自我同一的一个否定之物,这个物自体来对我加以否定,实际上是我自己对我自己的否定———所以它先得承认它(实在论)然后才能成为它自己。
☻这个实在论反过来也一样的,就是说你归根结底你这个看上去有很强的设定之力,好像整个表象都是你自己设定出来的,都是你把它变出来的whatever,它实际上背后是有个否定性的那一面,那个物自体来对你施加影响,你只不过是你否认实际上你是被设定状态,你否认了其实你是被触动、被影响的,你把它自居为是一个……但是说它实在论也必须揭露这么一个否认的机制,它必须把这个它对于否认的否认本身也给扬弃掉,实在论的这种立场,就它得说这个机制确实是现实的机制,你就算说就没有一个设定过程,你就说这背后只是一个它能够向我敞开,它能够经由我的意识的中介,或者我只是外部的直观、我只是外部的一种反思,物自体只是经由我的中介显现它自身,但是这已经代表了一种直接性的破产,这已经是代表了一种中介性;
也就是:实在论本身没有办法驱逐掉观念论当中的一种中介性。
它想要去驱逐中介性,想要去幻想在物自体那边有一个不加中介的这种直接的存在,但是它又不得不把这个物自体看成是一个经由它自身中介的自我同一,这个物自体也不会被把握成一种直接性;
物自体的直接性也是通过这种外在的反思来加以规定的。
这个时候它会发现我能够判断物自体是直接的,只能说它不是间接的,它不是像表象那样是一个间接的东西,它是某种超出间接之表象、需要中介的表象的某种直接的东西,某种单纯的是它自身的一个东西.
这套说辞就其文法上来讲,实际上和这个观念论的说辞说出来听出来意思是一模一样的,它们没有任何区别。
你甚至会觉得这个时候真理站在能够保留差别的地方
这里能够保留某种差别,而它在这里说的话就是听上去跟观念论是一模一样,什么叫做表象只是……就是我们要证明这个外部物自体的直接性,只能通过把握到这些表象的中介性,这表象的直接性只是一种中介的一个产物;
你这样说的话,那时候物自体的直接性难道不就是通过对于否定性的扬弃再得到的一种……就是你的物自体的直接性也是一个间接得到的一个直接性,你不能说它直接就是本质,直接就事物背后有个本质,you can't say that 你也不能这样说——因为你在为这个表象的它的中介性做辩护的时候,你说表象的直接性是一种虚假的被设定的直接性,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又回到设定活动本身u r positing this immediacy,就是你设定的这种直接性,设定的表象的直接性,你承认这一点——那你这个时候你再告诉我说,另有一种直接性,它不是被设定的,有谁会相信你?没有人会相信你。
那这个时候它只能给出一个凭空捏造的一个差别,这个时候这个实在论它给出来的就是这种设定的直接性/表象的设定的直接性和物自体的那个直接性两者是不一样的,这里的差别是无根的,完全找不到任何根据的,除非只有这个东西(物自体),无非它是进一步的一个自我否认,这个东西(表象)它不进一步自我否认了,无非就是在这两者差别当中维持这个可以是会进一步的加以否认。
它这种差别才使得维持了所谓的背后的一个本质、物自体的一个同一性。
但是这个同一性不就靠一个差别来维持?靠这么一个差别,这么一个由这个观念论所揭露出来这个差别在维持,这个差别本身它都不是一个差别,对于你实在论来说这个差别就是一个纯粹的、任意的、没有任何根据的差别,既然你承认存在一种没有任何根据的一个差别,那它就是positing,它就是一种没有任何根据的差别,那你只能说这个玩意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你这个差别这说这两者的差别它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但是那你凭什么说它的一侧(物质体)有根据,然后另一侧是无根据,你这个差别本身是没有任何根据。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实在论就不得不……其实就是它整个故事讲出来的时候,它又堕落入观念论,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两者的矛盾消解了
矛盾消解就会导向下一步、导向这个ground、导向基础
这个基础ground是可以作为它能够包容矛盾于其中
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要把握成是它能够包容矛盾于其中的,有点像一个有机地把矛盾双方给它……这个ground 就不是一个无动于衷了,不是一个indifferent 的一个the third、一个第三者,它是一个有机的把矛盾包容于其中的一个基础。
我们就抵达下一步
这个基础我们下一讲再讲
★★★★★
在目的论上这会被看成3

就是说,一个仅仅是一种否定、无限的自我否定
然后这里是一种自我关联的自我否定在本质那边
自我关联的、自我指涉的一个自我否定
(本质的自我否定VS本质的自我关联的自我否定)
而在这里目的论它是要把这些……这都是本质的自我否定,本质的自我关联的自我否定,本质要进展到下一步去,本质的一个自我设定(调和)
它把自己设定成什么?essentiality
我们今天讲的这些东西都是esentiality
其实就是本质运动之后它形成的这些比较固定的这些拓扑性的结构
比较固定的拓扑性结构就是同一、差异
差别和同一都是被回溯性的建构的
它们都依赖更后面的环节,然后是区别、对立、矛盾,它们都叫做essentialities本质性
本质自我设立、自我规定为一种本质性
它自我设立的不仅是它的那个比较普泛的、比较简单的那个东西
它因为之前自我设立的只是一些比如说non-existence、immediacy,就是非实存,然后那个非存在、直接性、确定状态、被规定性——它之前叫设立这东西,现在就应该叫自我规定
本质的自我规定现在调和了它的自我否定和自我关联的自我否定
就是这个时候的一个本质
这种反思是一种determining reflection,是一个规定着的反思
它在加以规定
它(essentiality)把自己当成稳固的逻辑单元给它看出来
把自己当成稳固的逻辑单元、逻辑运算单元给它看出来,但是这些比如说相同、区别、对立……这些东西都要一个存在作为它的前台,所以这个时候这些东西还不是观念,这只是就是逻辑形式,把它当成逻辑形式给它看出来
但是这些逻辑形式……它在这个规定这个反思性当中,它已经具有漂浮在无当中的那种能力了floating in void
但是它又在现实当中,它就纯粹自己空转,被看成是没有意义的
它一定就是要有Concretization 具体化作为它的一个基础
进一步向后面我们就是会讲到这个ground,作为它的基础根据
我们会讲到的
这里本质把自己设立起来,变成一种逻辑形式
逻辑形式实际上只是这个反思活动的样态的一个就是……可以进行这样的分类
就是大体的有两大分类:外在反思、内在反思
外在反思内在反思之间又会有它过程当中的……存在会被设立成什么样?就有区别,区别就回过头来可以看到外在反思内部会生产差别这种essentiality
然后在内在反思当中就会把握到同一,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同样的,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它们的形式上的对立,或者说仅在于它们的对立。
然后这个时候也告诉你什么叫形式上的对立?
形式上的对立就仅是对立
这对立都已经跟你讲清楚对立是怎么来的
★

认识论3:左先验语法VS自治的符号系统,这两者的被调和了,就是说这个时候开始出现逻辑的形式命题运算
本体论 1:逻辑学=形式逻辑的有效性的发生学
为什么形式逻辑的一些同一律、排它律、矛盾律,这些东西会被看成是有效的?
它的有效性是从哪里发生的?它的有效性是如果我们要说是从认识论里面发生……
这整个体系实际上都是认识论体系,如果我们仅就认识论上来把握黑格尔的话,那这个整个本质论的开端、这个反思论其实就只是认识论。
就是比如超越性的意向性怎么发生的?比如说映象是如何显现产生出来的?或者说那种什么叫做不停地回到自身?它其实是认识论,但是实际上它又是本体论。
实际上它告诉你这个世界当中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事物以这种本质表象二分的方式给你显现的这种模式?
以及事物本身的结构,它的显现的时候的结构,就是事物本身和它的显现是一码事儿,就是说这个是它的本质和我们对它的反应/反思是一码事儿
在黑格尔那里,因为这个本质归根结底结没有什么本质。
背后没啥本质,只有这一层表面,只有一层自己卷起来了,通过自我回返给它卷起来了
在本质论的里面,这个就无非就是一种自我指涉的self-referring negativity
自我指涉了一个否定性
就是我在上一讲里面给你们讲出来这个本质是个空泡,里面没东西的,被卷出来的,是存有论这个维度自己把它卷出来的。
所以这个时候的逻辑学等于形式逻辑有效性的发生学
或者我们说可以把它叫做就是逻辑规定性logical determination
逻辑规定性的它的拓扑学
它这个实际上是拓扑关系,实际上是拓扑什么交叉的或者是怎么样的,对称的然后不对称的,然后交叉又对称的whatever,实际上它背后是一种就有点类几何学的,然后我没有学过很好的拓扑学,我也懒得真的把它拓扑化,做成一个……
因为那些东西阶次低于这么一个逻辑学本身,你把拓扑化做成那种拓扑那种样子
它只具有一个比喻的一个隐喻的一个效果,外在的一个关系,黑格尔的这么一个作为命题演算的基础的,作为形式逻辑、命题逻辑的这些基础、这些essentialities,它的派生实际上都来自于它的认识论的分类,这认识论分类就是比如说外在的反思和内在的反思的一个差别,他是后面笼统地就弄两种反思——外在反思和内在反思,那前面他还搞了好几种反思shine
4种反思shine、position、determining、external、presupposing,搞5种反思
这后来他就把笼统的变成两种,一种带有超越性的意向性的,一种没有超越性的意向性,或者一种的超越性的意向性本身它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超越性的意向性
仅是个意向性,认识到自己是在自己设立出来的,就是这两个的差异就乘以2,就变成什么乱七八糟的,所有这些过程就都有了
这个东西是在黑格尔看来……
我觉得这里面有实质智慧吗??
就实事求是讲,因为他这个体系说的都对
但是我在这里隐约的有一种担忧
它还是先验语法
但是它这个东西(认识论)它背后的支撑不是先验语法了
而是一种阶级矛盾已经渗透到进去
阶级矛盾渗透到进去的,那种纵向的这种……这不是一个平的一个先验语法,不存在了,这个时候你可以说先验语法不存在了
实际上,实事求是有点可以这样说,但是由于黑格尔自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或者说这种本质这样去生成出本质性,或者生成出这些形式逻辑的这些规定的过程只有在class struggle,或者是不可避免的那种否定性、那种阶级矛盾,它还渗透在先验语法内部,形成一个龃龉的时候,这个渗透在先验语法内部形成龃龉了。
你可以去看我在讲符号学的时候讲到的那些层面的一个对立,什么什么的language和discourse的一个对立,在这里可以看成是一个在话语层面的一个对立,或者说语用学层面的一种态势,这个态势是不能被先验语法给囊括进去的。
我大致就是思路就到这里,更多的希望你们去思考,这个体系……就是黑格尔的这个形式逻辑发生学的其实是作为本质论的很开头,本质论的基本的那个模型跟你讲完了,什么叫自我指涉的否定性,自我驱离的、自我指涉的这个否定性,给你讲完了之后,他立刻就讲了我们通常认为在哲学作为起点的这么一个形式逻辑的发生学,但是他就立刻把这个发生学给编制出来了;
这个发生学一旦编制出来之后,后面就可以演绎出整个知识论了。
这就是由于黑格尔没有认识论的,然后这个知识论的演绎再到后面就演绎到概念论了,就概念获得它自治性,就进入到概念体系里面去了。
那我就讲到这里。
★★★★★
本质性/反映规定(先刚术语)
假顺序:同一→ 区别→ 差异性→ 对立→ 矛盾
真顺序:绝对差别→ 同一→ 差异性→ 区别→ 矛盾→ 对立.
同一与区别
同一=自身的绝对差别
同一和差别之间无差别,而是对立
即:内在反思(同一)和外在反思(差别)的对立
内在反思(同一):返回到自身,原来只有我自己
外在反思(差别):把被设定状态当真,以为物自体与表象有区别
同一性:从所有的差别中分离,执拗地进行差分回到自身(排斥被设定状态)
同一的两个环节:同一和差别
区别的两个环节:差别和同一
变异:中立的第三者,对区别的无动于衷,导致对立
对立
内在反思——自身等同——肯定物——表面与实质同一中的区别
外在反思——自身不等同——否定物——表面与实质区别中的同一
外在反思/反映 未意识到我思=物自体
二者均为整体,仅为方向上的区别
当二者只有一项说得通,就要扬弃对立,即矛盾
矛盾
矛盾需要驱逐对方,但离开对方又无法持存
观念论势必要消解实在论,要证明观念论为Positive,需要承认实在论Negative是自己对自己的否定,是真实的而被扬弃。而实在论无法驱逐观念论的中介性,即宣告直接性的破产(观念论保留了差别),实在论的叙事会导向观念论。
矛盾消解,通向根据,可以包容矛盾于其中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