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稻盛和夫逝世,中国王阳明心学永传

盛和塾塾长稻盛和夫先生,已于2022年08月24日08时25分,因身体衰竭,在日本京都市伏见区的家中逝世,终年90岁。

稻盛和夫先生生于1932年1月,于1959年创立京瓷,1985年创立KDDI,2010年受日本政府委托成功拯救日航,是享誉世界的企业家、哲学家、慈善家、教育家。

稻盛和夫先生于1983年在日本京都成立盛和塾,成为盛和塾的塾长。至今,盛和塾已经成为在世界各地拥有20000多家企业的、有世界影响的学习组织。

稻盛和夫先生于2011年09月25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亲自为广东盛和塾的成立揭牌。

稻盛和夫阅读记录: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之世上没有一个东西是多余的。苦难和成功,都是考验。

稻盛和夫不仅是一位创富无数的成功企业家,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是日本一位传奇色彩的人物,其实作为商业“大佬”的稻盛和夫也是一个追星的人,也有自己的偶像,他的偶像就是我国著名的“心学大师”王阳明,王阳明一生致力于追寻圣贤之道,“龙场悟道”让王阳明在心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思想上更是进步了一大层。
稻盛和夫极为推崇王阳明的思想,对“心学”有很深的研究,在他的著作《心法》、《活法》和《干法》等诸多部作品中都有体现。
稻盛和夫曾在书中提到:“每当自己遭遇困境、工作不顺时,常会想起阳明先生的这两句话,让我顿时醒悟,一生都受用无穷。”

此心不动,随心而动。
当一个人心是空的,就没有欲念,只要别人心一动,就会知道,也会理解,而同时会洞察到其中的一切虚妄,于是做出应对的行动。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心里想什么就会做什么,这和稻盛和夫先生“心不唤物,物则不至”差不多一个意思。
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说:“当时周围的同学都非常焦虑,找工作处处碰壁,自己也一度陷入对未来的迷茫之中。”这就是稻盛和夫先生在毕业之际找工作时候的经历。那时候日本经济萧条,找工作是一件也不容易的事情,即使拥有大学文凭的稻盛和夫先生依旧也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就在那个时候他无意间读到了王阳明的这一句“此心不动,随心而动”的时候,让因找不到工作焦急的稻盛和夫安静了下来,开始着力思考,自己该做什么,要怎么去完成?之后稻盛和夫就制定了属于自己的一份人生计划,也开始在逆境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之后稻盛和夫在哥哥的介绍下,找到了要跟自己专业对口的一份工作,之后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大放光彩。
所以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先冷静下来,进行思考,之后认清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做个计划,只有你一直想的东西就会在你的努力出现,这就是稻盛和夫悟透王阳明的这句话的真实感受。

良知没处,万法难度。
稻盛和夫27岁创立京瓷,各项技术并不完善,技术也不是一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单也接不到,当时公司内部还有员工对薪资待遇不满而罢工,要求稻盛和夫给他们涨工资等要求,不要就集体辞职,面对这些问题稻盛和夫也是左思冥想,想到了王阳明的这句“致良知”是做人的根本,为人处世的智慧。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明辨是非善恶的标尺,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章法。之后稻盛和夫便开始调整自己的经营理念,从“希望用自己的技术生产的产品遍及全球”转变为“公司永远是保障员工生活的地方”。

稻盛和夫在《心》这本书中提到:“一个人的思维方法大致有两种判断标准:一种是‘得’与‘失’;另一种就是‘善’与‘恶’。而我的判断标准就是按照善恶。”。

为什么中国企业界对稻盛和夫的思想哲学这么青睐有加,其实稻盛和夫说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我一生的偶像是王阳明。

再仔细深挖的话就会更加清楚了。稻盛和夫一生的偶像就是中国的心学大师王阳明,他的经营哲学中到处能看到王阳明致良知的影子,稻盛和夫信奉的是天理良知,敬天爱人同样也是王阳明心学的宗旨。

稻盛和夫是近代以来把王阳明的心学和企业经营结合的最好的人。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清楚为什么在中国能掀起一大波学习稻盛和夫的浪潮,因为稻盛和夫的老师就是中国的心学大师王阳明。

稻盛和夫也的确是牛,人们一定是向有结果的人学习。他被称为日本经营之神,亲自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京瓷和第二电信。90年代以近80岁的高龄力挽狂澜,用一年时间就使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起死回生,创造了企业界的一个奇迹。

稻盛和夫这样说,根据我的人生经验,我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 你能够实现的,只能是自己内心最渴望的东西,如果内心没有强烈的渴望,即使能够实现的最后也会实现不了。

在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时,首先应该想想自己要这样做或那样做,并愿意付出比任何人都要强烈的热情,这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第一步就是需要有达到“痴狂”程度的强烈愿望。这也就是稻盛和夫一直推崇的心不唤物,物不至。老子把它叫做,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也是马云经常说的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王阳明是明代后期著名的大儒,是继孔子、孟子和朱熹之后的儒家的又一代表人物。 他的学术思想,尤其是他所提倡的“致良知” 之学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而在日本最崇拜王阳明的,就是被称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在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中,到处是王阳明“良知”的影子。

是什么样的经营哲学创造了那么多企业奇迹? 阳明之学到底对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有多大的影响? 稻盛和夫的“心相”究竟是一种如何强大的内在力量?
人终要老去,唯有精神不死。
愿稻盛和夫和王阳明先生的哲学之光,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敬天爱人永续,利他精神永生!
(《发现之旅》文旅中华 赵子建 邓文宗编辑,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