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非官方】当神不让考·三山帽

2019-04-16 01:07 作者:来自八极星  | 我要投稿

        道教帽是道教神仙的一种冠帽。元、明时期通俗读物《碎金》记载,道服中即有星冠、交泰冠、三山帽、华阳帽、漉酒巾、接篱巾等等名目。【出自百度百科】

        古时,三山帽(三山冠),算是流行度不低的一种冠冕。从唐到明,起初唐朝隐士戴来表示神仙之风,后来是被元朝武将戴上,再后来明朝太监如郑三宝者也附庸风雅地戴起来了,但这些戴冠者都不是平头老百姓,而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起码也是个中上层阶级人士才戴得,以彰表自身的一种高雅趣味。所以即使在颂扬郑三宝下南洋间杂鬼神故事的明代小说里,为了突出郑三宝身份高贵,也要让他戴上一顶三山冠以表示来历不凡。【出自百度百科,三山帽】

        三国时代吴国所制的铜镜佛像,比如如夔凤镜或佛兽镜上的佛像,因为当时佛教采取了本土化的传播方式,所以往往仿效远古道教神仙形象,头戴三山帽。而在三国时期的半圆方枚重列式神兽镜的浮雕中,作为当时信仰中男仙之首的东王公戴的也是三山帽。【出自《中国最初的佛教造像》·文峰寺】


图1 三山帽,出自《三才图会》

        图1是明代百科全书《三才图会》中收录的三山帽的样式,其样式与花钱相符。书中注释:三山帽又称二郎帽,这种称谓都是出自民间,不知最初是哪个朝代的制式。此帽式在去宋元未远的明代典籍中称为二郎帽,充分说明了二郎信仰的广泛,且这种帽式是二郎神的标志性帽式。

        “头戴三山飞凤帽”出自《西游记》吴承恩对二郎真君的描述: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铤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吴承恩在《西游记》之外创作过一首《二郎搜山图歌》专门描写二郎神:

李在唯闻画山水,不谓兼能貌神鬼。笔端变幻真骇人,意态如生状奇诡。
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挥部从扬灵风。星飞电掣各奉命,搜罗要使山林空。
名鹰搏拏犬腾啮,大剑长刀莹霜雪。猴老难延欲断魂,狐娘空洒娇啼血。
江翻海搅走六丁,纷纷水怪无留纵。青锋一下断狂虺,金鏁交缠擒毒龙。
神兵猎妖犹猎兽,探穴捣巢无逸寇。平生气焰安在哉,牙爪虽存敢驰骤。
我闻古圣开鸿蒙,命官绝地天之通。轩辕铸镜禹铸鼎,四方民物俱昭融。
后来羣魔出孔窍,白昼搏人繁聚啸。终南进士老钟馗,空向宫闱啖虚耗。
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
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
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

图2 《二郎搜山图》中的二郎神

        图2为《二郎搜山图》中二郎神戴的帽子,漫画中乌云役的帽子与之相近(图3、4),当然作者会进行再创作。

图3 当神不让第69话 杨减
图4 当神不让第70话 乌云役

        吧友@实现表哥 问“不知道编剧刘北和阿飞是否考证过关于二郎神的装扮,挺像的。” 据我所知,阿飞画古代的东西会去找一些资料参考,当然有的时候也会因为实在太复杂就偷懒一下下~


本文大部分资料由  吧友@实现表哥 提供。感谢。


【非官方】当神不让考·三山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