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会现象(小白速学面试必刷题)

2022-08-11 20:40 作者:上岸大青蛙  | 我要投稿

【例题1】“躺平”如今成为网络流行语,通俗地讲就是佛系、低欲望,对很多东西失去兴趣与热情。当下很多年轻人正在成为“躺平族”。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审题】

本题属于社会现象单一观点类题目。题干围绕年轻人成为“躺平族”这一话题展开。在作答中,可以先对年轻人“躺平”提出看法,而后在分析其带来的影响,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的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审题点1:“‘躺平’如今成为网络流行语,通俗地讲就是佛系、低欲望,对很多东西失去兴趣与热情”此句给出“躺平”的含义。在此句中,“佛系”、“低欲望”、“失去”这些词汇都是比较偏负面的词汇,因为对于“躺平”,我们可以持比较担忧、需要社会重视的观点。

审题点2:“当下很多年轻人正在成为‘躺平族’”

此句给出当下年轻人的状态,正在成为“躺平族”。既然躺平是一件负面的,那么接下来可以分析对躺平的危害。一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消极面对的态度会让年轻人无法健康的成长;二是,“躺平”的年轻群体变多可能会影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不利于国家事业的推动。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思考年轻人为何时正在成为“躺平族”呢?一方面,从年轻人思想来说,面前当前压力,不能规划自己的未来,而被动加入“躺平”队伍;另一方面,躺平一词源自网络,也可以从网络氛围来看,大量的媒体博主也在渲染自己不真实的“光鲜生活”,让现实中的年轻人陷入对自己的怀疑,让自己倍感压力却无力改变,而选择“躺平”;另外,“躺平”也是由于社会压力较大而造成,比如高昂房价、年轻人就业、教育等生活成本过高,给年轻人带来的无力感。最后,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根据原因分析对应提出解决措施,如从年轻人自身规划、正确媒体引导、社会兜底保障三方面进行解决。

因此,本题作答思路:首先,提出对“躺平”的看法;其次,分析“躺平”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最后,解决“躺平”给年轻人带来的影响。

【思维导图】

 


【解析示例】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再掩饰自己对于奋斗的无力感,成为“躺平族”,用消极的工作态度面对生活,这是年轻人的无奈之举,也更需要社会广泛重视。

一方面,“躺平”影响年轻人个人发展。长期“躺平”让年轻人失去斗志,不愿拼搏,让人退步,不思进取;

另一方面,“躺平”不利于社会发展进步。年轻群体的“躺平”让整体社会都陷入一种懒惰倦怠的氛围,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使各行业、国家各项事业很难突破瓶颈。

而年轻人的“躺平”也值得我们深思其背后原因,以便更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第一,年轻人随波逐流。部分年轻人缺乏对自身未来的规划与独立思考,面对压力不能直面困难,而被挫折打败,以得过且过的心态来面对工作和生活,陷入消极的自我认知中。

第二,缺乏正向引导。当前网络媒体比如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大量博主为吸粉、博取关注,渲染不通过奋斗就能获得的“美好生活”,这让现实中的年轻人感到差距,认为自己再努力也无法企及“光鲜生活”,倒不如直接“躺平”。

第三,社会压力较大。无论是疫情下的就业难,还是城市高昂的房价、教育等生活成本都给当下的年轻人很大的压力,他们感受到短期内很难改变这一局面,于是选择加入到“躺平”队伍,让自己得到一些抚慰。

因此,要帮助“躺平族”不躺,勇敢地“站起来”,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首先,进行自我规划。年轻人不管是处于读书阶段还是工作阶段,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制定清晰的人生规划,为实现自身目标而不懈努力奋斗。同时,也应该多学习各项技能,提升本领,让自己在各行各业有所建树。

其次,开展正向引导。网络新媒体博主应发挥正向引导作用,真实的把自己的努力与生活的艰辛发布出来,引导年轻人正确看待生活中的难处与奋斗中的收获;同时,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也应以鼓励式的文章教育年轻人,通过脚踏实地的学习、阳光心态的面对成长的困难。

最后,提供兜底保障。政府部门要及时关注年轻人成长的“痛楚”,比如鼓励年轻人创新创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扩大“大学生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机会,实现年轻人稳步就业;坚持房住不炒,完善教育、医疗、生育等配套项目,尽最大努力帮助年轻人缓解社会压力。

【解读】

本题为社会现象单一观点类,可以先对躺平提出观点,再逐步进行分析。除解析中示例的原因外,还可以从教育角度分析,当下年轻人成长的环境中,家庭、学校的教育多重视成绩的教育,很少对挫折、困难给予指导,让在“舒适圈”成长的年轻人无法适应社会残酷的压力,进而面对困难就产生退缩的心态。而后,在提出对策时,也可以从家庭、学校教育加以引导,家长不要事事代劳、学校加大对挫商教育培养、加强职业规划课程等。

【拓展】

面对“躺平”青年说教不如换位思考

佛系、躺平、摸鱼……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越来越多新入职场的年轻人不再掩饰自己对于奋斗的反感,他们戏谑地称自己为城市“蹲族”或者“985废物”,用消极的工作态度向“奋斗文化”和内卷发起挑战。也正因为如此,不少年长的过来人试图循循善诱,唤醒年轻人的拼劲和闯劲。但有时说教越多,效果越差,“躺平”仿佛就像一种传染病,无声无息地蔓延开来。

为什么善意的劝告会失效?显然,将责任一股脑地归咎于青年人有失公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躺平”的背后,反映出的是群体性的社会焦虑和年轻人随处可见的挫败感和失落感。陈义过高的说教,往往只想给年轻人“灌鸡汤”“打鸡血”,却忽视了他们正在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当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越来越多的人都被迫卷入到一种毫无意义的竞赛中,都被一种单一的、同质化的成功观和价值观绑架,花费着越来越多的成本,却越来越难获得相应的回报,都忙于即时解决当下的问题,忙于向前看,无暇顾及和解决更深远更重要的问题,“躺平”也便有了它存在的理由。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躺平”并不是竞争和奋斗的对立面,虽然它掺杂着个体对竞争的焦虑和茫然无措的应激性反应,但归根结底,它是一种对内卷的抵抗和对“成功就是自我压榨和剥削”的反思。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选择“躺平”的年轻人,并不是真正放弃了奋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是在拒绝随时被动员的生活。当青年人转而关注当下的快乐,愿意且能够接纳自己的平凡,并试图摆脱社会强行加诸他们的价值观,他们将获得重新建立新的人生坐标系的机会,甚至能够对不合理的规则形成社会压力,促使社会进行必要的变革。

因此,面对“躺平”青年,与其耳提面命地要求他们积极、乐观、向上,不断奋斗,倒不如换位思考,去体会一下他们正面临着的学业、职业的双重压力,了解其需求并鼓励他们通过对生活的回归来超越工作的内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抚平青年的焦虑和不安,避免趋同、重复的内耗,让社会的发展更富有活力和创造力。

——文章节选自:人民资讯

【相关真题】

(1)虽然网络上出现了佛系青年这样的词,但某权威机构数据显示,有50%的青年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有60%的青年晚上8点后还会点外卖,有47%的青年人认为他们仍要努力奋斗,对此你怎么看?(2019年6月24日湖南省考)

(2)“佛系青年”是指那些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对于“佛系青年”有些人认为略带消极,有些人认为无所谓,请谈谈你的看法。(2018年7月9日下午山东省考)

社会现象(小白速学面试必刷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