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实战派中生代”中欧基金邵洁:科技的螺旋式创新,不是毒药是解药

2022-02-24 17:10 作者:投资搜神记  | 我要投稿



这是投资搜神记的第 237 篇文章2500字 | 全文阅读约需16分钟

2019年以来的公募行业,科技投资高手云集、中生代绩优基金经理辈出,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尽管如此,中欧基金邵洁在“中生代”基金经理中依旧独树一帜。

 

邵洁的与众不同,与女性基金经理细心谨慎的特质有关,也与她来自七连“贯”金牛公司的出身有关,但这些都还不够内核。进一步走近邵洁后,笔者发现她更大的个人魅力,在于她对科技行业更条理和更精准的认识,步步为营。



“科技行业的波动并非毒药,而是因为其发展方向是螺旋式上升的,每一次重大创新的出现都会触发新一轮周期。”邵洁反而认为,与其过分关注股价的波动,不如以产业的前瞻研究为前提、进而找到产业周期变化的关键。产业研究的前瞻性有助于正确面对极端正反面情绪,并理解股价的反馈机制。



 

4年卖方+6年买方,丰富的TMT实战经验




2012年,TMT行业持续低迷的行情伤了太多投资者的心,不少投资经理纷纷弃之如草芥,转向更“正统”的大盘蓝筹寻找机会。这一年,留学归来的邵洁,正式进入了投资行业,在国金证券成为一名电子行业分析师。

 

“那时候的电子行业,的确不算是热门,”回忆起当时的选择,邵洁解释道,“但我本人对TMT行业的创新一直很感兴趣,在美国看科技投资时,有很多东西我没见过,他们的想法也很新奇,创新出现后,一个全新的市场便快速诞生了。”

 

TMT行业的研究工作,邵洁从2012年一直做到2020年。具体看下来,她在卖方机构供职4年,在2016年加盟中欧基金后,经历4年打磨,正式成为一名基金经理。

 

如果没有完整走过几轮科技行业周期,就很难理解科技创新背后的繁荣和悲壮。


卖方职业生涯,把邵洁成功塑造成一个行业研究专家,也让她学会如何从产业链上寻找整个行业成长的脉络;到中欧基金后,邵洁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把自己的优势融入到行业投资中,帮助持有人争取更稳健、更丰厚的收益。

 

担任研究员岗位的尾声,她已经积累了足够丰富的TMT实战经验,完全可以独当一面。


 

科技突围,要分得清真创新和伪创新

 

 

2020年,是邵洁与张跃鹏、王培共同管理中欧科创主题3年封闭混合的第一个年度。这一年,该基金斩获了54.79%的回报率(同期基准30.53%),邵洁的基金经理“首秀”也相当成功。

 

看着不负众望的投资回报率,邵洁长舒一口气。在真正管理基金产品的第一年,她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也顶住了这些压力:“作为基金经理,仅仅了解行业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自己的投资框架,从自己擅长的角度出发,去挖掘更多超额收益。”

 

后来邵洁总是说,投资的一半是了解自己。这也是2020年,她最重要的投资心得之一。

 

2021年的权益市场行情,被看作是考验投资者真正能力的“试金石”。在投资难度陡然提升的这一年,中欧科创主题3年封闭混合取得了20.92%的回报率,同期基准涨幅仅有1.55%。


以基金经理的身份,亲历这一年科技行业的剧烈波动,邵洁想通了很多事情。

 

比如,邵洁更加确信了,推动科技行业发展的真正驱动力是创新,科技创新的本质是创造更多、更有价值的需求。这一年科技投资的不确定性,是有伪创新的存在,伪创新不具备创造价值的能力,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再比如,邵洁更清楚地看到,科技行业的发展是螺旋式向上的。在今年出现一项重大科技创新引爆市场后,未来几年,一些细分行业的技术发展已经跟随这个创新开始发力了。


 

未来3到5年,关注好公司的创新价值

 


2022年又是一年新的开始,但对成长派基金经理而言,这一年的开局并不顺利。今年以来截至2月17日,创业板指深跌14.53%,医药、新能源等热门赛道快速显著回调。

 

很多投资者慌了,但邵洁没有,毕竟在此之前经历过太多次更大的科技回调了。波动是权益市场的常态,对科技行业更是如此,越是在这样的行情中,越要保持自己对市场的独立判断,保持自己的投资节奏,该出手时果断出手。


事实上,我们在新发基金市场上看到,邵洁已经“出手”了——拟由邵洁担纲的中欧智能制造混合(A/C代码:015143/015144)已蓄势待发,将于3月7日正式开始募集。


“我的投资逻辑,是投资受益于全球科技创新的行业。在未来3年到5年的维度,有两条主线不能被忽略,一是引领每一次科技浪潮的技术突破行业,二是中国的本土化科技创新,都会带来细分行业巨大的产业需求。”邵洁阐述道。

 

公开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中欧智能制造混合的投资方向有两个:一是智能技术自身发展下带来的制造业投资机会,二是智能技术与各产业链结合下的制造业投资机会。

 

敲定了大方向后,邵洁要寻找并布局细分行业的好公司,对此她有具体的标准:


“好公司”的技术要有延伸性,可以应用在更多市场,服务更多需求;“好公司”的产品更够带动上下游整个产业链附加值增长;“好公司”的组织架构,能弹性调动资源把握机会;“好公司”的管理层,既懂产品又懂管理。

 

邵洁说:“我并不在意它们是小股票还是大股票,在意的是它们能否真正创造价值。符合上述条件的小公司,最终也会长成大公司,所以公司大小、所属什么行业都不重要。”



中生代辈出,中欧黄金战队是怎样炼成的

 

 

公募主动权益基金业绩与规模齐飞的这两年,一批绩优基金经理功不可没。尤其是像邵洁这样的绩优中生代基金经理,接连几年取得了较高的超额收益。

 

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每一位绩优基金经理的出现,需要个人的投资天赋,更需要背后团队的支持。

 

在邵洁、刘伟伟、许文星、袁维德等中生代绩优基金经理辈出的中欧基金,是如何培养基金经理的,中欧基金的权益投资“黄金战队”又是如何炼成的?对此,中欧基金权益投决会主席、投资总监周蔚文曾进行过详细的介绍。

 

周蔚文指出,中欧基金培养基金经理有五个步骤:第一步为“精挑细选”,根据投资悟性、知识储备、性格等选拔基金经理;第二步为“立身中正”,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并统一投研要点;第三步“相手对练、切磋提升 ”,一般在2年起步期中,通过实战加深对理念的理解;第四步,要促进多元协作;第五步,要文化支持。


团队有机协作,是中欧基金从“个体牛人”进化到“黄金战队”的关键。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也曾表示:“深度是有洞见,广度是互相协作,两者是相互激发的过程”。

 

为了给基金经理提供更好的团队支持,中欧基金十分重视研究员的培养,在几年前更是推出了“春笋计划”:希望研究员能够像春笋扎根到中欧土壤中修炼好基本功,经历过4年根系成长后,破土而出,迅速生长。


 

(全文完)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实战派中生代”中欧基金邵洁:科技的螺旋式创新,不是毒药是解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