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察】道德高于法律?谁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
道德(主观认同,自为主动的,临时性)高于抽象法(一种抽象的否定性、普遍性、防备性、制止性、特例性;平时无法变成定在,通过违禁才能感受到禁令的在场):这个公式只在布尔乔亚的法律和权力共同体下才成立
高于道德的——伦理=家庭+市民社会+国家;没有应然和实然的良心或焦急责备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没有慈善作为客观显现,即作为主客观统一的定在,本身具有实体性,不依赖于主观状态;它的规范体系一直存在;进一步使得主体把自己看为一个伦理共同体的一部分
小布尔乔亚意识形态(脑中有一个天然的符号学标准,可以区分什么是应然什么是实然,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批判:你作为一个承载有限话语的意识符号系统凭什么做出这种判断?这岂不是更邪恶?从一个你不停批判的对象当中得到一个批判标准,得到一个抽象的道德价值概念和衡量标准,一种抽象的否定性,这是一刀切的、残暴的姿态
道德高于法律?谁说的?
P1
起因:VMZ在首页刷到视频《道德高于法律》,VMZ评:不能使用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结构我国法律,这是不对的
今日内容可参考: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 抽象法律抽象否定性 体现为客观惩戒 普遍性
道德高于抽象法律(抽象法维度 主体和其所有物 盗窃 私人财产等)
道德:
道德具有自我意识主观的认同
道德可以直接定在 可以直接认同 可以直接感受存在 平时就能感受存在 是主动性的
法律:
法律平时无法定在
但,法律只有在非法对其否定才触发 否定时现身
看后果才学的好法律 法律具有保守性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批判中说到,黑格尔的抽象法来源是私有制财产关系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right的含义仅仅在资产阶级法权下成立
道德具有临时性法律具有特例性
伦理高于法律
主客观统一定在 具有实体性 家庭是伦理概念
伦理没有 应然 和 实然 的二分
主体把自己看作伦理共同体的一部分
伦理是主客观统一的定在,具有实体性,不依赖人去朝向,其规范体系一直在,如家庭这个概念,除了成员外还有家庭概念
伦理使主体把自己作为伦理共同体的一个部分
按资产阶级划分:抽象法底 —— 道德中 —— 伦理高
为何道德高于法律这话有问题? 因为中国法律不是抽象法 是伦理法!
目前我国实行类似抽象法的现实,是我国法律的一个阶段侧面
伦理内所有现实法律高于道德
简单来说就是伦理高于道德,法律基于伦理,因而法律高于道德。
但问题如果真正按我们国家的传统理解,伦理不应当属于道德的一部分么,人们临时的道德构建起了伦理秩序,而伦理秩序作为一个不同于道德的客观存在高于抽象的临时的道德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一定要通过伦理体系维持他的剩余,不可避免
这类体系都有高于道德的法律理念实现:自由市场 物质生产分工 法权司法 司法分工 虚拟人格如法人企业 资产阶级国家阶段
但道德理想性是主观的,但低于社会实在的结构
**人话:**你可以关起家门,躲在自己的小屋子里自封道德之王,但是你那套东西出门必被整个社会的共同意识形态的伦理立场干碎,如此姿态非常邪恶,其忽略了社会架构如何支撑人存在的基础功能,故通过抽象法号去抨击一切现实,是没有反思的
中国的社会没有市民社会和国家对立的二分,因为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
故伦理法应是高于道德
评:而目前观察只能说理论上是这样,但是对立的统治阶级已经形成,而且与一般民众之间形成了巨大的鸿沟
P2
例:
法学界经常喜欢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标准”,这是意识形态的沦陷,是标准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标准”,我国教科书这么写有个前提“仅限于刑法”;
很多东西不依靠道德良心,如近亲禁忌等问题,有些事直接进行了符号学阉割
故伦理精神结构不能使用道德衡量,资产阶级国家已经形成了这类伦理结构,且我国已将伦理结构表现为部分法律,创建了一定伦理价值,法律是创造道德的,法律会让某些道德问题作为理所当然;
故法律对资产阶级国家是统治阶级统治工具,在我国统治阶级就是人民,故法律表达了人民意志的化身
人话:抽象法仅在纯符号学的前抑止层面存在。
例子:抽象法律只在阻止张三违背法律时才会现身,它并不体现为对自身的肯定,它体现为对自身否定的否定
__________________
评:
这些年法学的理论界和实务界也在倡导法律的内化,就是培养一种法治情操,使得公民不违法不是由于严刑峻法等,而是出于个人在价值上也认可了法律的条文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