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方式展现传统文化——《中国奇谭》

2023-04-12 19:57 作者:妙介子  | 我要投稿


 今天聊聊国产剧《中国奇谭》。

片名Yao-Chinese Folktales (2023)。


2023年第一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B站出品了这部动画短篇集《中国奇谭》,第一集一经上线就备受好评,成了2023年的开年爆款。 

这里的8个短篇故事大多数都根植于中国式故事,贴合中国人的情感需求。但也有几部作品跳出中式思维,显得十分突兀。



从制作质量来看,《中国奇谭》在动画制作方面做得十分出色,在技术层面上都是比较成熟耐看的。

在视觉效果上,动画集以传统的手绘技术为基础,融入了现代CG制作技术,极具特点,呈现出非常优美、精美的视觉风格。在音乐方面,动画集也采用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元素,为整个动画注入了浓郁的中国元素。

总的来说,《中国奇谭》在视觉质量上呈现了高水平,很具有观赏性。



尽管《中国奇谭》不会每一集都是封神之作,但总体来说,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作为一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动画,《中国奇谭》显得更具价值。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自己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也很容易导致其身份认同感的降低。

而《中国奇谭》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将中国的神话与传说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向观众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了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认识。同时,还能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



《中国奇谭》一共8个故事,一开始的播放顺序是《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林林》《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小满》《玉兔》《小卖部》《飞鸟与鱼》。

《小妖怪的夏天》打头阵成功引发观众共鸣,为后续精彩表现垫下伏笔,随后《林林》等作品导致口碑持续走低,出品方紧急调换了后面第6集和第8集的播出顺序,变成了现在的《飞鸟与鱼》《小卖部》《玉兔》。

从这个调换顺序可以看出,出品方也知道哪一集是最弱的,不能让最弱的放在最后,把整部作品的口碑打翻。


  

第1集《小妖怪的夏天》 

 

 个人评价:9分


  《小妖怪的夏天》作为《中国奇谭》的开篇之作是一个十分明智的决定。

整个故事完成度很高,情节紧凑、情感丰富,极富戏剧性和感染力,妙趣横生,让观众目不暇接。

通过不知名小猪妖的角度来讲述《西游记》的故事,融入传统中国文化元素,为观众们呈现出一个真实、有温度的奇谭。

动画采用了传统的手绘技术,结合了现代的CG技术,呈现出色彩鲜艳、生动逼真的画面。

《小妖怪的夏天》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博大精深的底蕴,其中就有许多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通过把这些神话故事进行现代化的表达,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深层含义,从而提高文化认同感和认同度。

此外,小猪妖的经历也让很多打工人看到了自己每天辛苦劳作的身影,将自己带入其中更是产生无数共鸣,也让观众们更加珍惜自己的亲情、友情重要的生命支撑,这又进一步推高了故事口碑。不过弱弱地提醒一句,大多数人可不像小猪妖一样有稳定工作,而是更像被小猪妖随意掠夺的砍柴村民……


 

第2集《鹅鹅鹅》

 

 个人评价:8分


 《鹅鹅鹅》的故事改编自南朝时期的志怪小品《阳羡书生》,讲述了一个年轻的货郎在山里帮助了一个受伤的书生,书生请货郎喝酒,在席间,货郎喝醉了,书生则借机进入了他的梦中,最终,货郎得到了解脱。这个故事非常具有古典文化味道,并且巧妙地运用梦境来讲述故事。

本集在美术风格、古典文化、故事情节等多方面都展现了高水准。美术风格非常有特色,画面细腻,场景考究,色调温暖中透着诡异。虽然采用了2D动画方式,但在细节方面下足了功夫,特别是角色表情、手部等细节细致入微。

这一集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符号,如鹅笼、酒杯、书籍、烛台、荷花,这些符号与故事情节相互交织,使观众不仅能够欣赏美好画面,更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人物梦境和人物经历、感悟与故事情节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幅意境深邃的画卷。

《鹅鹅鹅》的故事情节简单,但有着独特深度。故事探讨了生与死、理想与现实、自由与束缚等多个问题。货郎本来是一个追求自由和梦想的年轻人,但是他却在现实中不断地被束缚。而书生则代表了另一种理想和境界,他深知现实的残酷,却仍然坚持对自己的内心追求。通过梦境,货郎得以在另一种境界中寻找自我的解脱。


 

 

 第3集《林林》

 

 个人评价:5分


 《林林》是一个“狼孩子”式的传说故事。故事讲述狼孩子和人类孩子截然不同的成长历程。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集是这个系列口碑下落的开始。

“狼孩子”式的怪谈并不算新鲜,可以说故事很俗套,情节发展也没有给人丝毫惊喜。前面说过《中国奇谭》主要以中国式故事为主,但《林林》的故事并不是中国式的。一个充满叛逆和好奇的狼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对长辈的警告不管不顾,这本身就很不像中国孩子。

当然这一集也有优点,画面优雅细致,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在技术层面上展现出了应有的实力。


 

第4集《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

 

个人评价:7分


 本集故事有关一个名叫王孩儿的留守儿童,他长期缺少关爱和陪伴,渴望家人归来。温馨感人的故事折射出许多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亲情缺位缺少关爱,城市化造成的农村真空化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披着传说故事的外衣,依旧呈现出鲜明强烈的现实意义。

小妖怪作为出现在乡村里的角色,给这里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带来安全感和温暖感。小妖怪并不是鬼鬼祟祟的害人精,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仙人,而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帮手,可以让人想到自己老家的亲人。

本集画面很有年代感,场景里的乡路、巴士等都十分接地气,能让那些在外打拼的人们想到自己的家乡。

《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从多方面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和展现,精心设计和打磨了人物形象、画面,明明出现了小妖怪,却依旧让人感到温暖感人。


 

第5集《小满》

 

 个人评价:7分


 本集采用剪纸动画风格。

简单说《小满》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逐渐走出自己童年阴影的过程。

鲶鱼代表一个人的童年阴影,在小满这里可能是鲶鱼,在别的小朋友心里可能是其他的事物。随着年龄增长,小朋友渐渐长大,也渐渐发现那些曾经让自己感到恐怖的事物不过如此,自己战胜了恐惧不再害怕,但也再也回不到懵懵懂懂的童年了。

比起上一集对社会变迁的无奈,这里更多是平静的成长。


 

第6集《飞鸟与鱼》

 

 个人评价:3分


 本集在《中国奇谭》中是最为突兀的一集,本身《中国奇谭》关注的都是中国式故事,要么是神话传说,要么是有关国情的社会话题,但《飞鸟与鱼》关注的却像加上了科幻的文艺青年伤感文学。

故事从古代文学中汲取灵感,想学《田螺姑娘》,却不得要领。搞出外星人空降信号的奇怪设定,又加上了文艺青年最喜欢的鲸鱼,最后组合成了一个四不像。

52赫兹是文艺青年最喜欢的一个梗。“52赫兹”是一头著名的鲸鱼,它违背了鲸鱼群居的天性,总是神出鬼没,原因是它的声音是51.7赫兹,频率跟别的鲸鱼都不同,因此其他的鲸鱼无法接收到,因此它成了全世界最寂寞的鲸鱼。中国乐队The Verse还为这只鲸鱼写下了《52赫兹》的歌,献给所有因为独特而孤单的人。

现在把文青的一套放在《中国奇谭》的组合里,结果就是让人感到很怪。原本《飞鸟与鱼》是《中国奇谭》第8集,后来出品方看着这个系列高开低走,赶紧调整播放顺序,《飞鸟与鱼》提前到了第6集,目的就是不能让最差的一集收尾,否则会被口水淹没……


 

第7集《小卖部》

 

 个人评价:6分


 故事讲述一个北京胡同大爷在即将离开时,胡同里那些受过他照顾的物件儿向他表示感谢的有趣故事。整个故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幽默感,充满人们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

《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讲的是中国农村的种种社会问题,那么《小卖部》讲的就是北京独居胡同大爷的日常生活。前者让人怅然若失,后者则让人轻松豁达,没办法,这就是生活在不同地域的显著差异。不管别的地方的人怎么想,这一集的确是接北京的地气。

在第6集踩坑后,《小卖部》又回到前五集的水准,即便不能让所有人产生共鸣,也足以引起热心老人们的共鸣了。


 

第8集《玉兔》

 

 个人评价:7分


 本集从一开始银河环卫队登场就透着不正经的气息,随后发展更是有点儿《独行月球》的味道。

月球上出现玉兔融入了中国神话元素,形象也致敬了剪纸形象,巧妙地完成了点题。太空环卫工王小顺虽然是个废柴,但心底还有着一丝善良。观众即便把自己代入王小顺最后也不会有负罪感。

《玉兔》中的兔子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表现出坚韧和勇敢,成功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玉兔》作为这个系列的收尾,要比《飞鸟与鱼》好得多,至少让人看到了广阔未来,而不是自鸣得意地沾沾自喜。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新方式展现传统文化——《中国奇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