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 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之心系统 四 笔记整理
心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第一个,接受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在教科书的表达,把刺激两个字改成信息会更好。不管什么信息,你通过眼耳口鼻舌,或者是触觉,进到人体,都在神明之心的判断下,我接受啦,然后我再慢慢分析思考,然后做出判断,做出行动,这是心所干的活。
所谓任物者谓之心。
——《灵枢 本神》
所以叫做,所谓任物者谓之心。任物就是接受万物的信息,做出判断,做出思考。
再下来,心是情志活动的发生之处跟主宰者。就是我前面讲五行的时候强调过的,千万别把什么五志喜怒忧思恐,当作五脏发出来的,都是从心发出来,只是应于五脏。怒从心发出来,应于肝,肝受怒的影响更大,应该是这样讲。
然后,心神统驭魂魄意志。这里注意两个概念,那个“喜怒忧思恐”中医叫做五志。然后这里这个神,魂,魄,意,志,中医叫做五神,这叫五神。中间可以,还有一个字,叫做五…一般称五神,实际上他是五脏之神,但五脏之神有层次。心主神志这个神是最高的,然后,这个是肝的,肝藏魂,肺藏魄,然后是脾藏意,肾藏志。我觉得中医的教科书很古怪,这个神魂魄意志这几个字,我发现大部分教材,只有出现名称,没有解释。《内经》讲到魂魄意志有解释,但是我看他那个字面解释,也不到位,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这几个字眼,有点敏感吧。实际上这几个字眼,从古到今一直在变迁之中,应该说变化到现在,我觉得那种迷信色彩应该不多,应该就是涵盖某个领域某个范畴的心理状态,比如说这心理是在生理状态还是病理状态。这个因为教科书没有,我现在没法展开,我只能看我的课结束之前,还有没有时间多,有多,讲一下。实际上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就几个字,他有临床意义的,你说没有临床意义的那么几个字那么一带而过就算。但是中基出现了之后,中诊没有,然后我发现什么内外妇儿科,中药方剂也不出现,就是我前面讲过,中医学的东西在现代背景环境下,有意要忌讳什么,避讳什么,自己把它搞掉了,但是他也不怎用。
那么生理呢,很简单哦,你就按照这个来讲咯。首先这个人是思考精细的,合乎逻辑的。是啊,我接受各种信息之后,进到心,经过心的处理判断,然后你反馈出来,应该有行动。那么从你的行动,从你的语言,你的应答,至少能看出来你的思路是不是清楚的,是啊,这个反应是否合乎逻辑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至少喜怒忧思恐,应该是有吧,因为人有七情六欲,你别以为没有才是正常啊,有才是正常,但是不太多,但太多就是病。所以他这里生理上是不太过,属于正常反应。然后还有,所统的魂魄意志,应该是属于正常的。但是,我个人感觉,他这个假如说按教科书这个就放错地方了。这个心神统驭魂魄意志不是在这个神之类的,应该在前面那个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那个神范畴,而不是在这个神的。
好,病理,我们可以把它简化。怎么讲呢,精神意识,精神活动或者是情绪活动,假如除了病理,无非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兴奋类,一类是抑制类。
病理
兴奋
抑制
是啊,一个过亢,一个不及,这样分可能相对简单一点。
好,兴奋类我们看一下。
病理
兴奋:
心烦、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狂躁谵语
你注意啊,谵语两个字,以后你们学中诊会有字面解释,我现在只用口头解释,昏迷化,昏睡状态,胡言乱语,声高有力。也就是说,有点昏迷状态的说胡话,但是不是所有说胡话都叫谵语,有的是低弱无力的不叫,声高有力才叫,所以属于兴奋类的。
第二个,狂躁。你注意啊,狂是精神状态,躁是足字边的是有动作的。那你比如说我心中很烦,你只能说烦,但烦到你手乱动脚乱动,那就叫躁。这是兴奋类。
下来是抑制类。
抑制:
反应迟钝、恍惚、健忘、精神萎靡、嗜睡、意识朦胧、昏睡、昏迷
你说昏睡跟昏迷有没有区别呢,有,昏迷是叫不醒的,昏睡是可以叫醒,但叫醒很快它又睡过去了。
好,回到刚才那里。刚才我们讲了四个症,心气虚,心阳虚,心血瘀阻。好了,一个个推吧。
心气虚,应该是兴奋的还是抑制的,所以你可以补症状。通常我们补的就是精神不振,或者是嗜睡。其实不补大概也可以,刚才有个什么“神疲乏力”,那个神疲就是。你说,当然我为了强调你补个精神不振,嗜睡,这一类的可以的。
那么心阳虚是同类的,只是可能会更重。
好,下来,心血虚兴奋还是抑制?为什么兴奋为什么抑制?都对。心血虚确实可以兴奋可以抑制,但是它分开时间?。那血属阴,阴血不足不能制约阳,阳有点虚性亢奋会出现热扰心神,所以心血虚的人晚上是睡不着的,心烦失眠多梦。但问题白天他是站起来的,一站血上去不去,血不上涌,所以白天是反复健忘,换句话是,白天抑制,晚上兴奋,倒过来就好了。
然后心血瘀阻。心血瘀阻,有轻重,因为你注意啊,心血瘀阻一般情况下不是说它堵住了供全身血的大血管,只是堵住了攻心用的那些血管,所以它一般只影响心主血脉功能,这里神志影响不太大。但假如,你比如你西医会分是心绞痛还是心肌梗塞,假如心绞痛,那个一过性的对精神意识应该影响不大,但假如心肌梗塞,那整个心功能都受影响了,那么泵血也受影响了,那可能会出现这个神志症状,那多半是偏意识的,甚至可以出现昏迷,所以这个你要看,大部分心血瘀阻,大部分影响不太大。
那这种是神昏的病人。这可不是单只是神昏了哦,神昏状态那个手脚还在乱动的那种,假如到了这种状态中医一般说是失神了,等于说你已经不能自控,是属于失神状态。
元神、识神
好,这里引入两个概念,元神跟识神。其实我引入两个概念其实是没新的东西,还是刚才讲过的,只是给他一个更加清晰的名词,什么叫元神呢,就刚才那个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那个神。你注意这个元,凡是一用这个字,那不用讲了,先天来的,本元的,比如说,元气论的元,就是宇宙的起源。比如说我们后面讲的元气,就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源于先天之气,一讲元精就是先天之精。
好了,你说这个为什么用这个元字呢,中医学第一次用元神是李时珍引进来的,李时珍从哪里搞过来的呢,道家,这个元神失神的概念是道家的。所以中医学跟道家的,佛道儒三家跟道家最接近。因为你说道家,他养生,他研究的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现象,只是你中医是从治病角度,他是从养生角度,各有所得。而养生学对神的要求高于医学,所以它先走一步也不奇怪,所以中医从那引过来了。
好了这个思神是什么呢,就刚刚讲的,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那个神。思就是知识,那知识不用讲了,后天受教育得来的。是啊, 你所有的思考判断,基本上是依赖你所受的教育,教育程度高你可能…反正跟你的教育背景有关哦。
神对人体那个统驭作用是一种本能的作用,先天就有不需要后天受教育得来的。好那我举个例子吧,比如说体内体外影响血压的因素有一两百种,但是我们总能把这一两百种因素协调到正常,不让你血压高,好像你并没让他发个指令啊“麻烦你帮我调血压”,你没有啊,他自己会调。是啊,体内体外影响体温的因素也很多,你也没发指令,它自己就能适应,自己就能调,这种就是元神。你说元神怎么来的,恐怕还不是纯粹从父母那里来的,他的概念会更大。这里引入一个概念,西方的,西方心理学,弗洛伊德有个弟子叫做荣格,那我们现在经常会讲到一个名词叫做“潜意识”,那么荣格又在这个“潜意识”基础上又搞了一个叫做“集体潜意识”,其实更准确的是“集体无意识”。什么意思呢,那你比如说现在一般人说话你的意思是表露出来的,但你说某些人的性格形成,你说这个家伙怎么那么暴力,那可能他的,可能追溯到的可能幼年时候有过什么心理或者是经历导致了他这个性格,这种是潜意识。但是能不能有更深的呢,还有,也就是说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东西,在集体无意识里面它叫做原型,这个原型它不是一个人,是人类共有的。比如说,可能人类共有的性格特征之类的,思考模式有几十个原型,那么祖祖辈辈遗传下来到了你身上某几个原型会比较明显,再在后天的经历的诱发下,可能它越发明显,那么这个就是集体无意识。也就是说人类共有的,那么这种人类共有的东西,恐怕就不是纯粹意识问题了哦。比如说我们对外环境的适应,比如说生物钟,是啊我们有个生物节律,或者是我们对内脏的那个自我调节能力,这种大部分是人类一直一直这样遗传下来,这种也是属于集体无意识范畴。大概他的比例是这样子的,它说就像海上有座岛,我们的意识相当于岛的显露部分,而潜意识是水中部分,而集体无意识是整个海床。那每个人都有这部分(原型),可能海床部分会更大一些,这个就是原型。
相近的学说,佛家也有,那叫第八世阿赖耶识。我个人感觉阿赖耶识里面提到的内容跟逻辑的分量比西方集体无意识还大,还深。人家是专门研究精神意识事物,尽管它里面有很多宗教的东西渗得进去,但是里面的一些心理的探讨,我觉得是不能忽略的。你知道没有在古代的科学发展史,比如说的说西方的科学发展史,物质现象,科学研究,精神现象没人研究,谁在搞——宗教,你就抛给宗教。那么宗教搞它当然渗入了很多宗教元素在里面,但我们不管这部分,但它对里面的心理现象的观察至少在古代是强于医学的。那现在我们很多研究还是,又是忌讳,变成我们研究明明是可以借鉴西方的科学,也可以借鉴古代的,对心理的…属于心理层面或是生理层面的东西可以引进来了,又不敢引,纯粹把它当作宗教的东西,你把宗教的那点东西剥离不就完了呗。
元神:先天、属水、存于脑、自主发挥作用、养生用元神。
好我们看看,元神属水,为什么说属水呢,只是比喻啊,水性清静。那么这里又进一步了哦,元神是在越清静状态下,对人的调控是越到位。那这里就给养生学埋下了一个伏笔,等一下再说。
好,自主发挥作用。不需要你发指令。
识神(思虑神):
元神基础上产生的思虑识见活动。后天、属火、存于心、其活动可干扰元神。
因为你现有元神后有思神,那么两者的关系大概是这样,元神好,你后天受的教育也到位,识神就好。那么识神是以元神为基础的,它是后天的,属火。刚才讲的,你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你的思考,每分每秒都停不下来,火性活跃。
好,存于心。那个存于脑存于心我觉得意义不大,为什么呢,脑跟心是一回事,但是这里出来一个问题啦,你看最后“其活动可干扰元神”。为什么呢,元神清净,思神不清净,所以思神用的太过会干扰元神的清净,元神一不清净,对人体的调控能力就下降,所以知识分子你看有几个身体好的,越聪明,越麻烦。思神用得太过,对元神的那个干扰到了。
好,我们反推一下,你看我们有时候小灾小病,小的失调你不需要吃药,睡一觉就好啦,睡觉,元神休息。它那个自我调节能力至少比你白天有干预状态要好。但是你注意啊,它这个调节能耐是有限的,你别说什么病我睡一觉就好了,没那么便宜。
再往养生学上,养生学我前面不是提到一个整体观有个形神合一吗。其实养生学肯定是这样的存在,初级阶段,练形,中级阶段形神并练,高级练神。越往上,练神的比重越大,你说为什么呢,其实还是用元神。你看到最后,讲白了不就入境(定)?吗,那入境(定)干嘛呢,入境(定)最后就是元神主事状态。你说我睡觉不是也行吗,你睡觉还在做梦呢,做梦不是识神?至少你的潜意识还在动,但是你入境你假如控制得好,你可以一练代万练,甚至可以完全不练,那么这种时候元神的功效完全发挥作用。达到什么状态呢,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无不为。(恬淡虚无)千万别把它当作一句话来练,四个层次,由恬而淡,由淡而虚,由虚而无,那么你就真正在元神主事。那你说这东西会不会很玄,其实一点也不玄。那你想想啊,你假如说七情太过,至少精神一紧张血管会收缩吧,交感神经会兴奋吧,那么内分泌会受影响吧。那你这几个容易受影响,你剩下的不用讲的了,几乎免疫系统什么系统都受影响。好了我现在我啥也不想,情绪很稳定,那换句话来讲,从西医角度,你所有的系统都是处在最和谐最没干扰状态,不是最合适状态吗。
还有,你再往深里面想,你精神一紧张血管收缩,那么你精神一放松,他不是最松弛状态吗。你有没有试过,坐在那边,人体放松,肌肉放松,内脏放松,细胞方式,气放松,那是真的松,现在躺在那边听听音乐就以为很放松,不到位。那真的放松状态是最和谐,最协调的状态。
好,差别在哪里。
元神者
藏于脑
无思无虑
自然虚灵也
识神者
发于心
有思有虑
灵而不虚也
元神者藏于脑,他的特征是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自己调。
好了识神者,发于心,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所以,养生用元神。
这个你说能不能用五行来解呢,五行粗糙了一点,用卦来讲太简单。离卦,离卦属火,实际上起码外相是火,别忘了里面有个阴爻。古人怎么讲呢,卦中藏卦。你不是火吗,里面这个阴爻,阴呢代表物质是水,实际上他等于是离中藏坎。

反过来这个坎中藏离,水中有火,火中有水。那么你这个外相,这个火就是识神,内在这个阴就是元神。
所以我们说那个人的思考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清,一个是明。明谁管,识神管,清谁管,元神管。还有一个,古代讲“君子之观”,你要知道,中国人理想的君主是由两个君主构成的,一个君主是儒家的君主,治国平天下的,这个是有为的君主,那就是识神。一个是道家的最高层次,无为而治的,君主,那就是元神。一加起来,内圣外王,中国人对统治者的要求,应该是这样。所以这才是,主宰人体内在活动的那个神。
心主血脉跟心主神志
好下来,心主血脉跟心主神志的关系。
大概不需要讲了,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血肉之心,对神明之心的支撑作用,不用讲。你比如说,你运动,短跑前的起跑那一瞬间,你再镇定的人心跳都加快。心跳一加快,你精神越紧张,心跳越加快,起码他供血,那段时间会比较够。还有考试前,是啊,精神也会略略紧张,血管略略收缩,那是正常的,问题最怕你搞到血管,心里就慌了,一片空白。
心藏神的内涵
好,心藏神的内涵。刚才讲过了,中医实际上是把脑的功能归于心,这个心你把它当作一个符号,即涵盖了血肉之心,也涵盖神明之心。但是放到心还不够,还归到五脏,为什么呢,你五志是归五脏的,还有五神也归五脏,只是它由心统管,但是它的功能,或者是物质基础依赖五脏,或者是它的功能对相应的脏影响比较大。所以应该说人体思维意识精神活动,应该是多脏器的功能协同完成,其中心脑是最重要的两个脏器。
那所以,你从这里,我们又倒回去复习一下藏象的来源,你从心这两个功能就很能看出来。那心主血脉,解剖之心,你从生理,病理的反推,即可以推导到那个,刚才那个比如说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血瘀阻,我能推倒出心主血脉功能有问题,甚至也能推倒出心主神志跟它的相关性。好啦,还有医学实践的反推,这个前面讲过,假如我这种推导错的,比如说我补气,补血,活血,而达不到改善心血虚,心气虚,心血瘀阻,那你这个推导就是错的,我得把它否掉,那假如有效的,我就把它肯定下来。最后假如还不够,那么一些文化哲学的东西就渗进来啦。比如说心主神志,这里面很大比例是文化哲学的东西渗得进来,但渗得进来不管你怎么渗,你还得要经过临床实践的检验,这是最后把关。
所以结论,就前面讲的,含有解剖印记的功能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归类符号。你想西医那么多系统,中医只有五大系统,我五大系统要涵盖西医所有功能,那我一个系统里面的东西肯定比西医的一个脏,或是某个系统的内涵要大的。
心为阳脏而主通明
首先什么叫阳脏,这个我前面讲那个四相的时候,大概概括出来,那我现在干脆一下把心肝脾肺肾的,不够了,快点啊,讲一遍。
那我上次讲四相的时候讲过,这是太阳(心),阳最多。这是太阴(肾),阴最多。这是少阳(肝),阳有了,不算多。少阴(肺)。然后这里是阴阳交汇的地方,从阳入阴从阴出阳,至阴。好啦,那书本还有一个字,什么阳中之阳,阴中之阴,你注意啊,你看。阳中之太阳(心),阳中之少阴(肺)。你的这个阳怎么来的,那其他三个都是阴啊,简单,五脏分阴阳,心肺在上属阳。其实前面这个字(阴阳)代表脏腑位置高低,那这个是阴中之少阴,然后阴中之至阴,然后阴中之太阴,所以后面这个字呢,肝脾肾在下属阴,就那么简单,前面一个字代表脏腑功能,后面一个字代表脏腑阴阳量的多少,表达意思不同。可能很多同学会看《内经》,《内经》有不同的条文,我们教科书里面四个字不对的啊,那它什么阳中之阳,阳中之阴,然后这里来个阴中之至阴,你见过古人这样写东西的吗?四句话是四个字,还有一句是五个字的,铁定都是五个字的。但我们书本为什么这样写呢,因为内经有不同的说法,它没法讲,以哪个为准,以这个为准,这个是公认的,至少是现在公认的,道理上讲得过去的。《内经》不同的条文,它大部分是跟这个吻合的,但是就有个别脏腑是,在这一条,跟在后面编撰的后面一条会有矛盾,所以以这个为准了。
好,那么心为阳脏就好办,首先你五行又属火,你心又属阳,你配的又是这个两阳夹一阴的离卦,那说明你的阳气是旺的,这是生理特性,其实也潜藏着一个病理趋向,你肯定是容易往阳多的方向去。
好了,你的生理特性有没有好处呢,有。那你看心为阳脏而主通明,这个通则是对心主血脉而言,那我心主血脉,血液要流畅,血液流畅我是靠阳气的鼓动,让血沿着脉道这样走。那个明指的是心主神志,刚刚我讲的,识神是管明,元神是管清。而我们一般看上去表面至少是,感觉是那个明比清更明显一点,当然别忘了,清在里面是把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