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权力·性别» 来自1986年的亚当的困惑

原文:
在纷沓而至的读者来信中,一篇来自男性,署名为“南子”的文章《亚当的困惑》(《中国妇女》1986年第3期)引起了大家关注,它从男性立场对“男女平等”提出异议,文章写得文采斐然,其观点得到许多男性读者的共鸣。《亚当的困惑》中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如男女两性应当化对立为包容。但对于随男女平等的倡导而伴生的“妇女解放”口号、“女强人”现象等进行了驳斥,认为“妇女解放”的口号是“在历史上进步过的东西,并不都具有永远进步的特权”,应当弱化“妇女解放”一类的政策与宣传,使女性冷静地思考一下“亚当的困惑”。男女要“寻找双方适当的社会及心理位置”,而不应强调性别的利益。作者质疑女性的理想——“男人能办到的,我们也要办到”,难道非要“勇于进入传统上非女性的事业领域”,否则就算不上“完美的女性”?作者认为,这恰恰是同社会及女性自身开玩笑!文章强调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异,认为“只要人类存在,男人与女人就会不一样。生理指标的种种差异,造成男女在性格、气质、思维上的种种不同。……男子在数学、哲学、逻辑学、社会管理等综合性领域尤为见长,而教育学、语言学、美学、表演艺术、新闻专业等,却是女性擅长的领域”。但就一般而言,女人“即使在擅长的领域中,也居于男子之后。正如用摇篮曲哄孩子睡觉是女人的天性,而迄今最优秀的摇篮曲都是男性作曲家创作的一样。……不要仅仅以为这是历史造成的差异吧,其中确有男性的天然优势”。所以应该遵守传统的性别规范,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能逾越,否则将被视为“洪水猛兽”,不利于两性和谐和发展。该文还谈到“女强人”,认为值得钦敬,不可效法,如果“女性纷纷效尤,必定是社会的悲剧”。作者强调,即便做一个“称职的工作人员”,女性已付出了多么巨大的精力!她们的心理及体力负荷大大超过男性,由此而产生的苦恼及挫折也大大超过男性。既然如此,又何必鼓动女性去与男人争夺种种桂冠呢?就此,作者认为:“妇女解放”的口号,不如换成“妇女寻找更适合的社会位置”之类更对女性有利。全文充斥着大男子主义思想,体现出传统封建的性别等级观念,文中不乏偏激和冲动。笔者以为,出于性别的局限,作者理解不了女性的弱势处境,体会不到女性长期居于屈辱卑从地位的心理感受。正如李银河所说:如果要求一个属于既得利益群体的成员能够意识到边缘群体的利益和要求,那是奢望。(注:李银河:《女性主义》,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1页。)
«媒介·权力·性别:新中国女性媒介形象变迁与性别平等»
王蕾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