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不在于收入的差异,而在于收入的差距,更在于收入对自己及家人生活质量的保障。


无论是人渣还是学渣,有钱就是大爷?无论是好人还是学霸,没钱就是孙子?连自家人都会瞧不起?穷是原罪?
联想起最近专家劝高校毕业生不要做孔乙己,要拿得起放得下,要敢于进厂打螺丝,出门送外卖。劳动确实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但现在年轻人的劳动,需要获得足够的收入去买房、买车、供孩子上学,供家人看病,供老人养老。
打螺丝、送外卖,如果可以轻松买房,那么我相信高校生自然会放下身段。进厂如果收入可观,受人尊重,我相信年轻人不会让媒体上出现工厂招工难的新闻。纵然有人口滑坡,劳动力也不至于紧张到那样。看看德国,蓝领也是令人喜爱的工作,不比白领逊色。
哪怕是农民,本身是个值得尊重的职业。民以食为天,为人们解决粮食问题的人,那是大家的衣食父母,理应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然而农民的收入得到尊重了吗?农民工的现状得到尊重了吗?现在脑子里想一想农民工三个字,你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什么画面?
再联想一下,与底层打工人相关联的画面又是什么画面?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进厂了?为什么孔乙己越来越多了?拼死拼活一身病,买不起房看不起病,到头来又有几个人瞧得起?
诚然,有个体摊贩,通过勤奋得到了丰厚的报酬,树立为榜样没有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环境下,个人灵活就业给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年轻人也在探索新的生存之路。但凡有一丝进取的机会,年轻人都不会放弃。但凡有一丝未来的希望,年轻人都不会迷惘。
机会有吗?机会很多,社会中充满着机遇。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些通过艰苦奋斗,勤劳敬业获得成功的人。那为什么年轻人很容易迷惘?或许是网红的迅速暴富,疯狂消费,在年轻人心中形成了很大震撼。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不是绝对的。勤劳可以致富,但也不是绝对的。
都说现在年轻人比过往几代人都懒,都矫情。确实,当代年轻人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创伤,和饥饿的痛苦。但是,在交通四通八达、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年轻人也经历着以往不曾有过的快节奏和高压力。
都说现在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房价居高不下、看病收费乱象多、上学教育资源挤兑,养老负担大,出行用的汽车更新换代也快。嫌贫爱富的势利眼更是无处不在,谁都不能出淤泥而不染,你我也深陷其中。

攀比让大家持续向上竞争,本来是一件好事。盲目的对金钱的尊重,丢失了尊重本身的含义。盲目的对金钱的崇拜,更是加重了金钱的意义。有钱能使鬼推磨,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金钱确实是好东西。金钱能满足你的物质欲望,能收获尊重和自信。
那些通过勤奋和努力,收获金钱的人,有更大的动力去投入新一轮的勤奋和努力。这些人值得赞扬,值得标榜。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勤奋和努力的人都会收获颇丰,这里面有机遇,有环境,也有自身的差异。
人人都想暴富,却不可能都实现。都实现了财务自由,谁还愿意干底层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都当老板,没有员工,这样的形式也不可能持久。只有底层劳动收获足够多的物质尊重和精神尊重的时候,才会有更多年轻人心甘情愿地去参与。毕竟人的能力差异很大,适合的工作也大不一样。之所以迷惘,不在于收入的差异,而在于收入的差距,更在于收入对自己及家人生活质量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