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园景命名艺术赏析

2021-11-24 09:06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园景命名艺术赏析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年24期 衣学慧,李朋飞,郝 颖

摘要:曲江池遗址公园在进行景观命名时,结合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或源自文坛佳话,或出于唐诗典故,或撷取民俗传说,运用了大量的园景命名艺术手法,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古老东方文明的独特神韵。

曲江池遗址公园位于西安曲江新区东南部,总占地面积10 hm2,水域面积约50hm2,是一处集历史文化、山水景观、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开放式生态园林。曲江池南倚终南山,北对乐游原,东南临少陵原,呈天然洼地和池沼状[1]。曲江池遗址公园严格按照旧址地理位置,依据现状之地势与历史资料及唐诗所描述的自然地形、水态相对照,对于历史变迁所造成的简陋地貌适当予以加工,以“写意”的手法再现了曲江池的自然风光,生动地再现了历史典籍中的人文胜境。

1公园命名艺术赏析主线

园景命名的艺术价值在于它既是全园主题思想的高度概括,又可以唤发游者的美学感受,还可以增强园林的书卷韵味[2]。园景命名通常是以园景物质要素为基本的各种文化内涵的综合凝练,名实必须相符,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曲江池遗址公园突出的是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注重人们徜徉其间的游兴和观感,因此,对曲江池遗址公园造园艺术赏析以园景命名为主线,可以更准确地感受其历史典籍中人文胜境的艺术魅力。

2公园园景命名艺术分析

曲江池遗址公园在进行园景命名时,结合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或源自文坛佳话,或出于唐诗典故,或撷取民俗传说,运用了大量的园景命名艺术手法,使游人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古老东方文明的独特神韵(图1)。

2.1主景命名艺术

曲江池遗址公园的主景为面积约50 hm2的曲江池。曲江池为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和京都公共景区。曲江池南倚终南山,北对乐游原,东南临少陵原(汉鸿固原),呈天然洼地和池沼状。秦时称隑洲,汉时辟为“宜春苑”。苑内水面曲折,名之为“曲江”。隋时,隔池之南于城墙外,因遍植芙蓉而名为“芙蓉园”。池北部城墙内作为公共游赏之地称北池。唐时,南池辟为皇家御园,仍称芙蓉园,又称南苑,而曲江北池仍保持自然风光是供百姓郊游的公共景区。一般统称南北二池为“曲江”[3]。因此,主景命名为“曲江池”,既承载着汉唐营造城池的理想,也寄托了现代人对生态文明、人居环境的美好追求。

2.2配景命名艺术

2.2.1以园景的具体对象命名在曲江池遗址公园中,以纯建筑命名的有阅江楼、畅观楼,均为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以纯风景命名的有终南雪晴和芳洲临流。终南雪晴位于烟波岛景区最高处,远近皆得佳景。抬眼处杂花生树,草木丰郁;俯瞰时荷叶亭亭,池水盈盈;远眺终南,云蒸霞蔚,雾霭蒙蒙。故因唐林宽“芙蓉苑北曲江岸,期看终南新雪晴”而得名。

2.2.2以写意的手法命名园景之名,就是在园景与游人之间架起桥梁,以唤发游者的美学感受。当人们尚未接近景象时,一读题名,即为先导,将艺术家升华了的美感信息,以先入为主的方式传递给游人,使游人产生联想,产生观赏实景的愿望[4]。在曲江池遗址公园中就运用了写意的手法唤发了游者的美学感受。云韶居的命名可谓是极尽写意之致,云韶居借陡峭地形依势而建,曲径通幽,可停箸听弦,诗林觅句,亦可倚楼推窗,观波光潋滟,选取了“瑞影玉楼开组绣,欢声丹禁奏云韶”的意境。

2.2.3以绘画意境命名中国园林是自然美、建筑美和艺术美的有机统一,而与之交融一体、相得益彰的园名和景名,则渗透着艺术美的精髓,具有一种含蓄蕴藉、领略不尽的美感[5]。曲江池遗址公园之所以时时处处能使游人生发出诗情画意,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园景题名用绘画意境来命名。片云桥临水凭栏,细风如丝,碧花妖娆,水光云影,一副“片云穿塔过,枯叶入城飞”的美妙图画;涟漪亭临水而建,清静幽僻,邀高朋入座,玉盏飘香,壶煮一池春色,红掌无泥,涟漪微漾,人淡如菊;红蓼亭则取了“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的画境。

2.2.4以古典名诗命名用古典名诗命名,使园景蕴涵着一种浓浓的诗意。曲江池遗址公园中的阅江楼五轩均取意于唐代著名诗句。云暖轩,取意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南苑芳草眠锦雉,夹城云暖下霓旄”;翠微轩,取意唐李乂《春日侍宴芙蓉园应制》“水殿临丹籞,山楼绕翠微”;花明轩,取意唐沈亚之《春色满皇州》“花明夹城道,柳暗曲江头”;锦缆轩,取意唐杜甫《秋兴八首》“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芸阁,取意唐白居易《早春独游曲江》“回看芸阁笑,不似有浮名”;千树亭,取意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6]。

2.2.5以嗅觉传递美感为特征的命名这种命名方式对游人颇具魅力。曲江池遗址公园中的藕香榭以一栈道与岛相连,四面环水,水中遍植芙蓉,水清花艳,疏影横斜,徐风送香,神定气闲。藕香榭是苏州园林怡园的一处著名景观,曲江池借此名歌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意境。

2.2.6以古代杰出人物命名曲江池遗址公园是一处集历史文化、山水景观为一体的开放式生态园林,因此在景点命名上,也运用了历史人物来命名,以此烘托历史气息。园中的鸿胪寺即为此类,鸿胪寺为曲江池遗址公园游客服务中心所在,是全园的对外接待和管理枢纽,而鸿胪是古代专管朝廷庆贺赞导之礼的官员,以此命名,历史意义可见一斑。汉武泉鸣是一组为纪念汉武帝疏浚曲江而作的艺术雕塑,其侧以现代手段再造鸣泉胜景。史载,汉武帝刘彻凿泉引水,疏浚曲江水系,使水面蔚为大观,并因其“形似广陵之江”而命名“曲江”[7]。以此命名,纪念意义深远。

2.2.7以古代地名命名曲江池遗址公园中的汉武泉桥,就是为了纪念在曲江池遗址挖掘过程中发现的驳岸和泉眼遗址而取意的,于此远眺终南,隐红荡绿,俯仰大罐,古风今韵,恍如梦境。园中的曲江亭和隑州桥的园景命名亦属此类,更加深刻的诠释了曲江池遗址公园的生态文明的复兴意义。

2.2.8以古代民俗活动命名曲江池遗址公园与同样是以曲江文化为底蕴的大唐芙蓉园不同,更崇尚民间、简朴、开放,因此在命名上也特意选取了唐代的民俗活动。祓禊亭就取意唐代最著名的节日活动,每年春季,人们到郊外踏青,在水滨沐浴、采兰、嬉游、饮酒,以祓除不祥。祈雨亭在唐代就有,为长安城祈雨之地。据《太平广记》载,唐代宗时京师大旱,天竺高僧不空三藏于曲江祈雨,刻木龙投入曲江中,“旋有白龙才尺余,摇须震鳞自水出,俄尔身长数丈”,随后乌云密布,暴雨如注,旱情顿解[8]。曲江池遗址公园中的祈雨亭地势高燥,视野开阔,南望阅江楼,东临曲池水,俯仰皆大观。

2.3水景命名艺术

江滩跌水”为曲江池遗址公园最有特色的水景,此处水域由数阶叠石构成,堆垒成景,水流激荡,曲折回环,美不胜收。用石林将湖面分为南北两部分,使水面因落差形成瀑布千幢,景象颇为壮观。此命名手法简洁明晰,令人回味无穷。

2.4植物景观命名艺术

曲江池遗址公园中植物景观的命名主要以写实为主。柳堤与荷廊最为典型。荷廊的外形似一擎绽开的荷花,绕廊而行,四周山光水色通览无遗。曲池水中鱼翔浅底,水面蒲苇丛生,尤其是成片的莲花染红了夏日的曲江水面,构成曲江池一大景致。青葱

2.5

其他景观命名艺术曲江池遗址公园一大特色就是广场的命名,三大广场上承历史文脉,分别对应的是唐代三大节日。中和广场对应中和节,在农历每年二月二,也称青龙节、春龙节,民间俗称“龙抬头”。唐代每逢此日,官民共祭日神、农神,以求五谷丰稔;上巳广场对应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唐时曲江尤盛。这一天,人们来到曲江,彩舟巡游,濯尘垢而除不祥;重阳广场对应重阳节,为唐代“三节赐宴”中的一节,每逢此日,曲江学士相偕而来,天清气爽,习射谈经,佩萸插菊,人寿花香[9]。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其他景观的命名也都极力彰显了虚实相生、借景生景的园林艺术效果。

3结语

曲江池遗址公园在园景命名时,有的凝练诗词,熔铸意境;有的借景抒怀,托物言志;有的巧妙布局,景名交融;有的名随景出,写照传神。与曲江池遗址公园建设“历史之园、生态之园、艺术之园”的宗旨一脉相承,寓意深刻、意境深远、韵味无穷,充满哲理内涵和文化气息的园名及景名,给人一种人生启迪和美的陶冶。

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园景命名艺术赏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