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凉宫春日的反抗——纪念凉宫06版动画14周年&09版11周年

2020-04-02 11:04 作者:凉宫春日应援团  | 我要投稿

不知道各位看到这个副标题中的周年点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反正我是听完团长给我的这个题目大脑宕机了一瞬间——这种感觉就像你明明不是一条黄金珊瑚蛇,却在明媚的春光下,顶着黑色头发穿着圣诞老人配色的大棉袄在我面前晃悠一样不合时宜,虽说这种心血来潮仔细想想还颇具SOS团的风格便是了。只不过作为一个才短思涩的普通人,对于时间这种激活着我全部生活的概念,总归是无法像马孔多的那位老人一样坦率的承认今天、明天和昨天的同质性。若是没有一个能说服自己的借口,光是为了写作而写作,那只能说是本末倒置了。

好在我掐指一算,若是抛开环境的标杆,把自己当作尺度,距离我第一次接触凉宫正好八年有余,虽然比起以“零”和“五”结尾还是差了点意思,但总归是一个不错的数字和理由,终结了我脑海里漫无止境的自我指涉循环。当然,也基于上述缘由,我也将只能从个人视角出发,和各位随便聊聊我的想法,希望能有幸和各位心目中的凉宫产生共鸣。

“第一次接触凉宫,是在我……”总觉得对于一般的周年纪念都是这么开头的,但事实上大概是没人在乎我究竟是在何年何月何时何地得以登上谷川流这条永不更新的贼船,同时考虑到各位对于凉宫的剧情分析帖也见得够多了,因此我也就毫不顾忌的在这里打上“前略”二字,大力抛开剧情的本身,单刀直入地进入正题——凉宫对于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其实我相信对于这个问题的第一个部分,很多人的最初的感受可能都和我大同小异。在此之前我也或多或少接触过天马行空的作品,但凉宫也确实是第一部让我在被吸引的同时,心中也逐渐泛起一种淡淡的无力感的作品。不同于许多含有幻想因素的作品,京阿尼画笔下搭建出的主舞台少了几分“架空”的意思,甚至有些贴近现实的校园生活,从把阿虚这位仿佛随处可见的高中生设为主角就可见一斑,而这种在现实基础上的扭曲而带来的“日常中的非日常”就显得尤为独特。每次盯着屏幕看着24分钟ED结束后,把瞳孔调焦望向窗外,我似乎总是不自觉的把自己和屏幕中的主角们进行比较,那种因为憧憬而带来的困惑,迫使着自己对靠着惯性走向未来的方式产生一阵阵反思。

想到这里,我其实很想问诸位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在SOS团五人众中,谁和我们离得最近?

我的答案是凉宫春日本人。不同于那位在表面形式上和我们最为相似的史密斯先生,春日所面临的困境实际上和现实中我们的困境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异。因为不论这位只要心情不好就能惊动整个时间为她倒流的小姑娘拥有如何荒谬的能力,在她自己看来她始终是那个和普通人没有太大差别的高中生。在面对体育馆中人山人海的观众时发出的疑惑,便是一种承认“自己”普通的现实。而后所做的一切惊世骇俗的怪人举动,都是她奋力想要远离这一论断的反抗。她把自己置于了全人类之中,“独特的体验”和“无聊的生活”在这个语境下成为了一种反义词,很显然春日所反抗的这种无实体的束缚来源于历史,来源于和她同属一类的大多数群体的生活经验中。反观我们自身,“阳光之下无新事”的诅咒随着我们自己的成长表现的似乎越来越明显。举个例子,除去各个学科的尖端前沿研究领域,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自己生活中所产生的疑问,我们几乎都可以从他人身上找到答案,或者说进行相类似的讨论,百度谷歌火狐等搜索引擎的成功有力佐证了这一点。对此我们可以用现代性带来的异化来为此追根溯源,个体在发展中失去了独特性,却很难从能动性出发改变这个现状。似乎只要我们一旦把“无聊”和“独特”对立起来,生活在这片令人窒息的无聊天空下就成为了一种必然,“个性”也变成了提线木偶们心中自欺欺人的幻想。

可以说凉宫春日所提出的疑惑绝不仅仅代表她自己,这是一个足以超越屏幕和时间,逼迫现实中的我们产生同样质疑的深刻矛盾。对此谷川流老师引入了“超自然力量”来为此找到一个虚假的出路,另外更巧妙的架构就在于——这份力量的主人对此并没有认识,反而通过其他角色对此产生的反应来推进整个故事。可以说若是没有这种设计,这就成为了“披着校园生活的幻想小说”,而若是没有超自然能力或是其他四人的存在,只有人文关怀的作品在轻小说这个偏向娱乐的平台上必然是没有销量的,谷川流老师也必然会恰不饱饭。回到作品本身后,除去被想象力交织着的世界之外,更吸引我的还有处在其中“无知”的凉宫春日本人,我们可以用伦理、用道德去批评她行动力产生的“外部性”,却很难从自身角度出发否定她无所顾忌行为的正当性。她用她的方式向这个无聊世界发问,不仅仅只抱怨世界在她面前展现的枯燥乏味,反而始终相信着平静的水面下必然隐藏着等待她亲手发掘的神秘。凉宫春日既对世界的无聊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又对这个世界本身怀有着最真挚的热爱,这其中饱含着她的激情、她的自由和她的反抗,“在光亮中,世界始终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这也是让我初见这部作品就为它感动和倾倒的重要原因之一。紧接着回到我们自己,剥离开文学作品的独创性后,留给我们的就似乎没有那么容易,究其原因,首先就像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很难做到行动随性而不计后果,其次便是没了超自然力量或类似非日常存在的加持,似乎我们的挣扎就变得漫无止境而得不到回应,在世界无理性的沉默面前,一股自导自演的荒谬感油然而生。只不过人生的选择有时候正是排除法,比起放弃反抗的随波逐流,我更愿意相信那种坚毅和看起来愚痴的信念,时时刻刻面对自身,在接受无聊事实的无可改变后,依然能为了最初的质疑而义无反顾地抗争——这种坚定的抗争不是黑格尔所言的一种任性,一种不自觉被束缚的主观假自由,力量的来源始终是我们的意志本身。凉宫春日对于我的意义也正是源自这种反抗,她给我带来了一种特殊的视角:反抗不抱希望,只是为了在过程中明确一种不可改变的命运,却始终缺少本应伴随这种明确的听天由命。

那么稍微喘口气,我们把时间点逐渐拉回到八年后的今天,也回到一开始提出的那个大问题的第二个部分——对于现在而言,凉宫这部作品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一直认为作品的创造往往代表了一种终结,也是一种开端。从作者的经验中剥离出来,混杂起了读者自身的意志,因此当我们谈论对作品的感受时,我相信更多的是在谈论自身。随着时间缓缓滑动着远离初见时的惊叹,当我们不经意间再想起凉宫的时候,沉淀下来的往往是一种感受,一种喜悦中混杂着点点酸楚的复杂情绪。在几年后的今天再闭上眼睛,脑海中有关这部作品的图景好像丰富了许多,有第一次看到06版凉宫第一集时候的一脸懵逼;有看到阿虚和团长在巨人之夜下的相拥,抑制不住嘴边的姨母笑;有掐着手指幻想着二十五和十六年之后的七夕自己在哪里;有听着古泉说的那一句“说不定岛上真的有什么东西了呢”的背脊发凉;有眯着眼睛强打精神,固执着看完八次轮回后的长舒一口气,那种疲惫中带着点暗爽实在令人难以忘怀;更有射手座之日看着长门举着手中的鼠标在半空中画圈圈,心中浮现出的AWSL四个大字……他们是那样的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而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发现,随着这些剧情回忆延展开的,还有自己的形象,在我们回忆各种事件的时候占据其中一隅——是放学回家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是偶尔遇到困难时默念一遍15532带来的动力,是上课发呆幻想着自己的后桌怎么不是那位每天换一次发型的少女。凉宫似乎成为了回忆里背景的一部分,哪怕当时的自己没有察觉到,未来的我们回过头时也能惊奇的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它已陪我们走过了许多点点滴滴,以一种潜在的方式默默参与其中,给予我们希望和力量。我们的情绪也往往在回忆中化为嘴角缅怀的莞尔一笑,只因为又体验到了作品中仿佛被遗忘已久的感动,也因为这个背景或许名为童年,或许名为青春。

那么以上就大概是我的全部想法了,断断续续写了大半天,可能少了几分一气呵成的快感,同时在论证第一部分的某些地方时借鉴了加缪的思想,这两点还请各位见谅。其实稍微回想起来,无论是我们还是隔着一个屏幕的他们,这都只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谷川流通过文字的宇宙把我们连接在了一起,我也相信打开我们的手机也必定会有一首不知道曾被我们听过多少次的《God Knows》,看到雪花时除了那两句“梦里不觉秋已深,余情岂是为他人”“又到白色相簿的季节了”之外,脑海里也会浮现出那个伸出手仰望漆黑夜空的娇小少女。哪怕是在谷川流老师辍笔不耕的今天,我们自己的时间却总还是在踽踽独行,在前方延伸出错综的方向。我也深刻的明白或许终有一天随着时光划下天堑,应援团的各位也会奔向属于各自的结局,只不过希望届时的各位回想起现在,回想起凉宫,依然可以尽付笑谈,成为回忆中闪耀的财富。

风笛和列车,旷野和晴空。

凉宫陪了我八年光阴,又将和你一起走向多远的未来呢?

文:MVDSamsara

凉宫春日的反抗——纪念凉宫06版动画14周年&09版11周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