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南海侦察600次、援台百亿,对华摊牌?印策应,120枚导弹瞄边境

本期话题,美贼心不死,军机飞抵南海侦察近600次,还给台湾提供百亿援助,遏华手段愈发疯狂;印度也来策应,边界冲突还没处理,又搬出120枚导弹瞄向边境,中国要如何稳操大局?
先来看第一件事,加速挑衅步伐的美国、“谋独”之心不死的台当局。
近日,台湾方面风向剧变,在岛内“九合一”选举结束后,民进党民心尽失,党主席蔡英文也引咎辞职,随后,台湾地区多名重要人士接连出面发声,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现主席朱立伦、新党主席吴成典、台湾前行政部门负责人刘兆玄等,都先后表示要恢复两岸的正常交流,一时间,和平统一的希望似乎近在眼前。
然而,美国却并不甘心就此失去牵制中国的重要底牌,其在台海、南海区域依旧维持着高强度的挑衅行为,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1月至11月期间,美国大型侦察机在南海区域侦察近600架次,据了解,这一数字还仅仅是基于ADS系统的商业统计,由于并非所有侦察机都会打开ADS转发器,因而这可能只是美军侦察活动的很小一部分。

除此之外,美国还继续操弄台海形势,12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美方公然将“为台湾提供军事融资”“加速对台军售”等内容列入其中,其挑拨两岸对立、破坏地区稳定的意图昭然若揭,同时,美国还提出了所谓的“台湾学人计划”,即派遣美国经贸及安保方面的官员赴台,进入台湾行政部门与立法部门进行短期工作,表面上,其只是作为美台之间沟通的桥梁,便于双方深化合作,但从实际角度来看,台当局对这些官员根本没有约束机制,一旦他们入驻台湾,必然会成为影响台当局决策的关键因素,由此来看,台当局“倚美谋独”之心并没有因选举惨败而发生变化,美台勾连的局面只会愈发严峻。
事实上,美国遏华意图早已不加掩饰,在此次通过的法案中,单“中国”一词就出现了260余次,远超俄罗斯、伊朗等国,由此来看,中国显然是美国当下最大的战略关注重点,那么,中美两国是否真的会因台湾问题走向对抗,甚至爆发冲突呢?

从目前局势来说,这种可能性的确在急剧上升,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美国政府已“沉不住气”,开始在台湾问题上加大挑衅力度,其言论上呼吁着“不寻求与中国直接冲突”,实则却在使用各种手段意图掏空“一种政策”,这无疑是在挑战中方对于国家统一的决心和意志,因此,中方也在回应中明确提出,美国正在加剧军事冲突的风险。
不过,如今的中美关系在整体上仍然维持在“斗而不破”的状态,再加上乌克兰危机、美国政坛变动和经济下滑等因素造成的影响,当下美国大概率不会主动挑起争端,其无非是想利用有限的“主动权”,在台湾脱离美方掌控前攫取更大利益,毕竟对于中美两国而言,维护地区形势总体稳定,才是双方的职责所在,至于所谓“中美必有一战”“美国会为台湾‘出头’”,只是台独分子的政治宣传手段罢了。
再来看第二件事,“不甘寂寞”的印度、频频出现的边界争端。
或许是看到美国在亚太区域纵横捭阖,好不威风,素来以大国自居的印度也起了一点小心思,就在本月9日,中印边防部队在东段中方实控线一侧出现摩擦,据了解,事件的起因是,印度方面认为,中方边防部队的巡逻路线越过了其认为的边界,因此进行非法阻拦,而中方在事后声明中表示,边防部队采取了规范专业的处理措施,有力控制了局势稳定,并且中印双方很快脱离了接触,12月20日,中印举行了第十七轮军长级会谈,也算是为这次事件暂时画上句号。
不过,印度方面似乎不愿“善罢甘休”,据印度媒体25日报道,印国防部已批准为军队配置120枚“普拉雷”导弹,并计划部署在印度与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地区,难不成是准备与中方再来一场冲突?
据了解,印度此次该导弹高调宣传的“普拉雷”弹道导弹,是一种印度国产的战术地对地弹道导弹,其打击范围一般在150至500公里,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在技术水平上的确有不小突破,此外有消息称,印度此次的具体部署位置应为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这就带来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虽说“普拉雷”的射程可达500公里,但在不越界的情况下,印军的火力范围最多也就能达到新疆的和田地区或西藏的阿里地区,且不说其能产生多大效果,单单是无端向中国境内投射导弹,恐怕就会给印度带来不小的外交麻烦,毕竟,中印之间早已定下“基调”,即便是有边界摩擦,双方也不允许使用热兵器,如此看来,印度此举更大程度上应该是震慑巴基斯坦,而后者的伊斯兰堡、拉合尔等地也正处在“普拉雷”覆盖范围内,因此这恐怕才是印度的真正用意。

此外,如今的印度并不存在与中国冲突的必要和条件。一方面,双方的经济联系正逐渐深化,印度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其对进口依赖极高,如果能与邻近的中国达成更进一步的合作,那么其发展进程无疑能得到更高的提升;另一方面,印度的综合国力日益增进,其对外战略上奉行“独立自主”原则,虽然与美俄都有着密切联系,但印方并没有完全倒向任何单独的势力,而是选择了自主决策、多方合作的外交策略,从这一点来说,印度并不会彻底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帮手。
最关键的是,中印双方在边界冲突之后,已通过多轮表态,充分展现了两国对此事的态度,并达成共识称会尽快解决剩余问题,恢复中印边界地区安全稳定,印度政府甚至驳回了此前要求讨论中印边境问题的议程,由此来看,其高层当下依旧是比较理性,双方后续仍会以搁置争议、合作发展经济为主。

放眼周边,当前中国的安全形势确实严峻,北边的俄罗斯深陷乌克兰危机,随时会有政局动荡的可能,东边的日本正扩张军备,军国主义隐现复燃迹象,西南的阿富汗政权刚刚建立,其在很多问题上还与邻国发生着摩擦,而印度更是一颗“不定时炸弹”,稳定之余难免有潜藏危机,至于南海和台湾方向,美国的干涉行径已近乎于“大张旗鼓”。
面对这种局面,中方想要稳操大局,必须要做到3点:
一是要积极回应,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正如此前解放军绕台军演,以及此次东部战区多兵种联合,进行实弹演训一样,要对外部势力的挑衅行为做出有力回击;
二是要积极展开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对话,和平解决争端,尤其是要抓住主动权,积极参与有助于中国发展的世界性组织,扩大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在实现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同时,自然会打破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构建和谐安全的周边环境;
三是要保持战略定力,毕竟眼下美国的针对性措施愈演愈烈,其下一步的战略走向难以预料,中方不能被动适应美国的政策变化,而是应重点提升自身实力,通过发展破局,来让美国逐渐打破幻想,认清局势,摒弃传统对抗思维,进而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周易》中提到,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只有密切把握周边形势,因时而动,才能在世界格局的动荡与变化中,寻得最佳的破局之策。
作者:小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