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新型快递-动物凶猛
梦想成真篇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将进酒 李白》
这一章我们聊一聊快递入户。新型PRT是程序控制的驾驶模式,属于无人驾驶的一种,但由于其轨道封闭性,所以比L3/L4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模式难度低的多,所以:
1. 新型PRT快递方式安全性可靠性要高非常多。这种驾驶模式的功能延申到快递业是必然的。
2. 随着物理轨道能接入家庭,新型PRT必然能提供入户的快递方式。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
3. 快递入户不是新鲜的东西,但和主干网接驳成为交通本身的一部分才是最能产生效益的关键。以下特征:A入户客户终端自动取件。 B物流自动汇总干线运输 C无需分拣自动投递 D两端服务,发件收件都是客户, E全过程无人参与,无需大型集中式仓储,一切都在路上。
4. 信息化延申,无论依赖互联网崛起的电商业还是抖音带货业都是要依赖快递,仓储这两个产业的支撑。如果不能打通则不能发挥互联网的信息优势。
有多少人体验过满街“凶猛”的快递员们的人工驾驶?无论对快递员还是行人车辆,这都不是安全的解决方案,但新型PRT不一样,它不需要去挣奖金。 查找一下相关的快递入户专利,有各种方式已经被许多大厂做好了足够的埋伏。但是一栋楼一栋楼的安装自动快递装置并不划算,最后一公里的难度超过所有人的预料。这里需要一个机会,也就是等着干线交通能够被打通。此时,新型PRT来了。仅靠传统物流来接力物流包裹的方式没有改进空间了,必须让包裹自己跑起来,自己就能投递。
随着新型PRT的部署,客运力量遍布城市。城市间也会形成客货专用轨道通道。平行轨道的变轨技术同样可以应用于小型包裹。小型包裹甚至可以以单轨方式运行在客流中。之前讨论过客舱入楼的方案,稍加延申单轨入楼,甚至单轨绕楼的方案都容易做出,在现有建筑不进行大型改造的前提下,包裹入窗还是容易实现的。

顺便提及一下智能轨道的分片管理。只要传感器的精度足够,在平行导轨上可以分割成足够细小的操控区,每个区段长度可以在1米到10米,每个区段作为轨道资源分配的最小区间,原则上一个时间段只有一个智能单元占用该段。这样,对全轨道的管理变成了对小区段的矩阵管理,而处理矩阵(matrix)天然是计算机的强项。无论是《黑客帝国》的母体(matrix也有母体的含义),还是量子物理的线性代数,计算机能像交换机管理报文一样快速处理交通移动单元。这里有成熟技术可供借鉴。
如同电商和快递业的天然联系,轨道入户同样可以实现收发自由。熙熙攘攘的社区活动可能被区域经济当中的微细物流所取代。无人介入的快递业会像毛细血管一样滋润社区的经济活动,慢慢的,轨道交通引导下的微物流会成为如自来水一样的资源,唾手可得。电商经营将会相应的发生一系列变化。具体变成什么样很难预料,谁也想不到干掉1039交通台的是一个叫车软件,影响传统电商的是一个带货的直播,交通领域的深刻变革会发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还不得而知。

PRT的货运部分,其实就是城市快递的处理,一般快递尺寸不大于600x500x320,参考了一下顺丰的标准纸箱就知道了。快递也是运行在平行轨道上的,只需一只单轨就可以了。作为PRT的一部分,主动换轨也是必备功能之一。所以货舱也需要至少两套动力部分,每个部分可以单独抱轨行驶,也可以在换轨时主动脱离轨道。
(以下下配合小视频)每套动力部分为了平稳行驶,还需要4只轮胎触轨,甚至还需要一些稳定轮(还未设计)横向及纵向支撑。辅助动力组脱离轨道时打开四只轮胎,下降到轨道平面以下。通过主动力组与辅助动力组之间的长桥的转向将辅助动力组送到临近的轨道下方。辅助动力组转向配合临近轨道的前进方向,然后上升抱轨。此时,货舱可以通过长桥移动到辅助动力组一边。然后主动力组脱离轨道,长桥扭转实现完全换轨。
货舱设计也是完全兼容客舱的,在必要的时候,若干货舱可以组合成客舱尺寸实现汇总干线投递。这在以小区或楼宇为目标时比较好用。超长货物可以使用双动力组,我戏称其为4x4越野动力模式。



货运单元也可以使用客运的动力系统,毕竟尺寸上精心设计可以整倍数向下兼容。乃至最大移动单元体如集装箱尺寸亦可以无缝衔接。
移动投递,动态转移投递,房车无限补给式旅游。货舱在投递过程中也可以改变目的地,甚至去追上某一个移动目标,这样在上班路上送杯咖啡就轻而易举了。由于开启了moving target模式,那么实际上这里面有广阔的商业空间。小小的移动单元在能够持续开放型补给的支持下甚至可以实现如房车旅游一般的体验,因为不必再“携带”物资,而是让物资在计划的时间地点实现动态投递。其玩法会多种多样的。
城市快递的全面解决方案很可能使城市生活成本下降一个数量级。一切需要经过物质交换完成的过程都能纳入到这里面来,如果像“人”这么大的物体能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实现“自投递”,那么被激活的绝不仅仅是经济而是全面的人类生活体验。比“人”还要大的物体会在“不胫而走 - 住”那一章来描述。
北方工业大学的胡应平教授曾经设计过一种山地模式的PRT应用。这又是PRT诸多优点中一个特别亮点。现有道路的坡度是受限的,大于30度的道路会显得特别危险。而PRT在山区的应用将会不受地形的限制,这也为PRT在偏远地区开发山地资源种下了种子。

上面这本书写于1977年,和作者年龄一样。至今好像连个中文版都没有。其实书里讨论的问题已经相当具体且实用了。PRT领域如此艰难的发展都是因为思路太超前各种条件不具备。如今时代来了,各位努力啊。
Ps:刚看到Argo AI 2022年砍掉了L4 L5级自动驾驶的研发项目,这南墙撞的,可真疼。Argo AI 是由福特和大众汽车投资的自动驾驶公司。另一家英国电商Argos的社区模式正是最适合社区自动物流的模式,有了新型PRT还需要这些吗?
【名言导读】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将进酒 李白》
什么东西能被人们记住呢?那些影响深远,时刻出现在身边的。古人穷尽一生不过立德立言,做些真正改变所有人生活的事情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