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费上涨的背后,反映出了哪些问题?
大学学费上涨的背后,反映出了哪些问题?
其实不是学费暴涨,而是财政困难。
就我也不讲很多人讲的什么春秋笔法,什么国内最良心的事就是绿皮子火车和大学学费了这档子事了。
我这么说吧,能这样写的人,怎么说呢,年龄普遍不大,都是没吃过苦的,把自己的经历代入世界了。
你要知道,你享受的低学费,根本不是“教育福利”,而是“财政福利”,最准确说法:你享受到的,是“土地财政福利“。
你去问问40岁考上大学的那一批人,他们觉得大学学费贵不贵,你知道当时很多家庭是负担不起孩子上高中费用吗?
特别是农村区域,拿粮食换上学的事了解一下,勒紧裤腰带供大学生你当是说说而已吗?
好,我知道,看到这儿,很多人会反驳了:现在上大学很便宜,一个是学费不高,另一个是有各种政策,什么绿色通道走下来,贷款啥子的很方便,
这是不是现实,当我没上过学呢?
是现实没错,代价是什么呢?
可能很多人一直不明白一个事:现代社会,你享受的任何待遇,都是有代价的,只不过有的代价,你能看到,有的代价,你看不到罢了。
为什么我们之前学费相比居民收入那么贵,现在的学费相比居民收入没那么贵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财政富裕了。
大学不是象牙塔,他一样是要钱的。大学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与学生学费。
部分好的大学,还有事业收入,捐赠收入等,但后面这俩选项,一般大学是指望不上的。
当年的情况,财政没钱,主要就是靠学生学费,所以当时,大学生上学的负担都压到了家庭上,所以以前读书很苦,而后来财政好转了,学校收入大头主要靠财政,就没那么苦了。
所以为什么今年高校学费要涨了?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财政也没钱了。
根据教育部预算报告,教育部2023年高等教育预算支出预计比上年下降3.7%至1026亿元。
你再去看前两年的新闻,随便一查,就是高校拨款减少。
说白了,大家都穷了。
而且3.7%看上去不多,但你要知道,财政压力是向下的,部署高校少点钱不算什么,但你再看看省属高校,甚至下面的市属高校,或者是民办高校呢?
他们更缺钱,财政一不给钱,就要想办法去干其他事来补这个亏空。
于是提高学费标准就成了应对办学支出增加的现实办法。
为什么之前能一直维系较低的学费呢,是因为限涨令吗?不是,是因为财政一直很有钱。
特别是土地财政之后,各地靠着卖地,能拉一批又一批的钱,这些钱,属于公共范畴支出。
有一部分,就直接或间接给到了高校,然后换来了大学学费的降低。
某种意义上讲,是买房的人,间接承担了大学学费。
如果你看不懂这个钱来自于哪里,你肯定会说好良心,但你如果看到了这个钱从哪来,我想你在说这个话的时候,会相对谨慎一些。
而且你根本没想过大学学费暴涨背后会是什么?
我明说了吧,是大学象牙塔的根基在被破坏。
随便举几个例子好了。
你知道中外合作办学吗,就是那种大学一年学费奔着几万、甚至十万走的项目,但高考收分要远远低于正常收分的项目吗?
之前的大学,因为收钱少,所以地位相对崇高一些,也没什么动力去卖“毕业证”,这种项目。
但你猜财政一紧张,这些吃相会不会难看?
你考上了985,你的同学,交了几十万,也上了985,你还觉得教育神圣吗?
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再说食堂,好的大学,食堂是有扶贫窗口,你去清华北大看看,吃饭是很便宜的,但外面人想去吃,不行,因为这里的食堂,是被补助的。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事。
如果大学财政紧张了,会不会把食堂承包出去,卖出去?
那你想想,学生还有便宜饭吃吗?
这是第二块。你再去想一个事,财政一紧张,会不会绿色通道也没了。
或者说即使有绿色通道,也会像美国那样,毕业生要半辈子还贷款呢?
发达国家确定公立大学学费标准有两个25%”,
即受教育者承担的生均成本比例为25%,
如生均培养成本为3万元,学费标准为不超过7500元。
另一个是大学学费支出不得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超过这一比例会挤占国民的其他消费支出。
计算两个25%,取其最小值作为确定学费标准的依据。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万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
以此测算,7700元学费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约21%,但却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8.5%。
这只是养一个孩子上学的费用,要是两个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