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请为丧失提供一个哀伤的过程。

2023-05-25 08:43 作者:神府尹  | 我要投稿

世界上最爱我和我最爱的那个人(包括宠物)离去了,这样的痛苦经历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面对丧失,我们会异常痛苦,这不仅仅是一个和死亡相关的情绪,更重要的是与那个人(宠物)一起离去的,还有爱、依恋、信任、温暖、安全感与希望。 一位女士在丈夫遭遇车祸后,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完后事,就辞掉工作,远离家乡,带着儿子去了另外一个城市。此后的十年里,丈夫的一切都成了禁忌,不能提及名字,所有的遗物和相片都封存在老房子里,她一次也不曾回去过。儿子渐渐长大,希望她能再找一个伴侣,可她却从不考虑。她拼命地工作,几乎不让自己闲下来,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会独自望着天花板发呆,而后蒙头痛哭。 丧失,之所以让人难以面对,是因为它会引起一种复杂的情绪:哀伤。我们曾经以为会一直陪伴在身边的人、事、物,在意外失去时,会让人特别难受。这种难受里,夹杂着自责与内疚,痛恨自己为什么没有照顾好那个人,没有保管好那件东西,没有提前做一点什么来防止丧失的发生。这种难受里,还夹杂着愤怒,为什么这样的事情偏偏发生在自己身上?为什么这个世界如此不公平?为什么我一心向善,却要遭受这样的折磨?因丧失产生的这些情绪的复合,就是哀伤。这种强烈的情绪会把人困在过去,日复一日地咀嚼痛苦。 除了会引发负面情绪以外,丧失还会激发我们的防御机制,试图逃避现实。 电影《异度空间》里,女主角的房东是个老实憨厚的男人,原本有个幸福的小家,相亲相爱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儿子。不幸的是,妻子和儿子在一次意外的山泥倾泻中先后去世。女主角与房东合住在复式楼,本不知道他的遭遇,在看到客厅拜访一些照片,就随口问他:“那是你的家人吗?”他笑着说:“是我妻子和儿子,他们都不在了,是意外。” 说这些话时,房东显得云淡风轻,就像在讲述别人家的故事。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被称为“情感隔离”,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些异常的心理症状是折磨人的,但有些却能给人带来“好处”。情感隔离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它让人遇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潜意识地选择回避,不让自己对创伤和痛苦流露出情绪。 隔离,真的就能不痛苦吗?不,越隔离,反而越脆弱。女主角发现,房东经常把妻子和儿子的拖鞋放在屋内,说等他们回来就能换上干净的,说这些年一直在等他们,万一回来了呢?其实,那些云淡风轻的背后,早已是磨人至极的疯癫。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丧失,这是一场必修的功课。面对丧失,选择漠视、回避或情感隔离,也许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痛苦,但终究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那份痛苦会被压抑到潜意识层面,对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丧失是一个分离的过程,我们要为丧失提供一个哀伤的过程,允许自己去表达痛苦,这是自然疗愈的一个过程。为什么在各国的民俗文化中,都少不了“葬礼”?其实,葬礼的意义就是帮助人们处理丧失带来的哀伤,给人们一段特定的时间(中国人常说“七七”),在心理层面适应死亡与分离带来的巨变。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追忆逝者,表达哀思;待特定的时间过后,就意味着哀伤要结束了,要开始重组人生故事了。

请为丧失提供一个哀伤的过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