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周长行原创丨我的清明珍藏(散文)

2023-04-04 14:35 作者:真言贞语  | 我要投稿

我的清明珍藏

文/周长行

 


每当清明节来临时,笔者总要归拢一些相关的记忆,或撕捋咂摸一番,或划拉一点带有清明味道的文字,多年来几成惯例。癸卯清明就要到来,不由得想起我在部队服役期间,曾有5个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城附近的我们部队的烈士陵园)给驻地中小学生作“报告”,介绍烈士们的英雄事迹。用当时的话来说,这是政治任务,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现存在我手头上的一份“报告”稿原件,堪称我5个清明节登台演讲时的母本。它是我1983年清明节前撰写的,四十年了,书钉已经生锈,方格稿纸变脆发黄,蓝色钢笔字还算清晰,总共47页,14100字,其题目是《六个故事一首歌》。第一个故事:狡猾的石头。陵园里三分之一的烈士都是牺牲于国防施工的大塌方,被石头“砸死”的。凡经历过坑道险情的人,大都有“石头比狐狸还狡猾”的发现和认知。第二个:坟茔是圆的,并不是句号。一个军人的牺牲,往往会使他们的亲人付出更惨重代价的故事。第三个:《“高山下的花环”里的梁大娘来到湘西》。我团刘俊平烈士的母亲黄玉河、父亲刘德昌千里迢迢到部队处理儿子后事的悲壮故事。解放军报曾经给以报道。第四个:玉兰花、百合花、苦菜花。以李玉兰为代表的军嫂们的故事。第五个:苗族指导员石福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英雄事迹。第六个:远山的呼唤。烈士陵园里的细节和传说,英烈们呼唤祖国未来的故事。以上系“六个故事”的梗概。所谓的“一支歌”,其实是部队流传的一首顺口溜:献丹心,献青春,献了自己献子孙,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当时我们国家号称是十亿人口的大国。

 演讲稿是我一字一句加班加点用钢笔写出来的,前后花了12天工夫。那时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百度,我们身处群山峻岭中的一个峡谷中,参考资料极少,全靠笨功夫,一个字一个地“抠”,反正都是我们自己身边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就地取材,自说自话。当时写材料不叫写,叫“抠”,还有一个字叫“挖”,挖掘真材实料和细节,戏称“挖地三尺”。不能闭门写作,需要常去连队核实材料,边采访边整理。有时还要召集一帮秀才“横挑鼻子竖挑眼”,争论得脸红脖子粗,许多细节至今在大脑中仍鲜活如初。

演讲稿中的六个故事后来都被我逐一写成了报告文学发表出去,有的还荣获大奖。但是,写着写着,我不再满足于过去的故事和写法,我无法回避“现实”,一些战友遭遇不公正待遇,致使一些老兵的生活处于困境。于是我就写出了至今仍在老兵们中广泛热读着的《曾经的二炮工程兵正经历着身心的双重之痛》和《我是一个零》等一系列反映老兵困境的文字,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促进了部分问题的解决。这是“六个故事”的续写,确切地说法应该叫“回响”之作。

总之,“六个故事”还活着。这是我唯一一篇用文字和嗓门,以呐喊的方式替英灵们代言,把烈士请到了清明节的“神坛”上,并告诉未来。我们永远不要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历史悲剧重演!!!

因此,这篇清明演讲稿,是作为战士的我的由衷吟诵;是作为作家的我的一次“清明书写”;也是作为一位拥有21年军龄、退伍已经33年的老兵唯一的无可替代的珍藏……

(写于2023年4月4日凌晨)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诗人。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鹍鹏腾飞的地方》《大山的呼唤》《大京九解说词》《赵忠祥写真》《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大国词人乔羽传》《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悠悠玉兰情》《巷道雪洞》。诗集《句子的队伍》。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周长行原创丨我的清明珍藏(散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