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生之我在勃艮第检查书籍

2021-10-15 12:45 作者:北眺  | 我要投稿

(本故事发生在架空世界线,内容纯属虚构)

1.十月间,东巴黎的天气寒冷晴朗,钟敲了九下。北眺为了要躲寒风,紧缩着脖子,很快地溜进了胜利大厦的玻璃门,不过动作不够迅速,没有能够防止一阵沙土跟着他刮进了门。

2.门厅里有一股炸鸡的气味。门厅的一头,有一张彩色的招贴画钉在墙上,在室内悬挂略为嫌大了一些。画的是一张很大的面孔,有一米多宽:勃艮第党卫军国的领导人,希姆莱。北眺朝楼梯走去。用不着试电梯。即使最顺利的时候,电梯也是很少开的,现在又是白天停电。据说这是鲁尔区的煤减产了,也有人说是希姆莱在准备搞什么大计划需要很多电。北眺每上一层楼,都被一张希姆莱的招贴画凝视着。下面的文字说明是:希姆莱在看着你。

3.北眺工作的部门是违禁出版物管理署,隶属于真理部。北眺每天的工作是审查黑市流通的书籍,并对其中可能妨碍雅利安青少年、传播不良思想乃至反对希姆莱统治的内容进行删改,然后通过黑市书商重新流通到黑市里。所有书商均需要在北眺这里进行登记和管理,并且仅能售卖删改后的书籍。比如说,假如某个左人读了从黑市买到的删改版**,他会相信作者的本意是建立一个只有雅利安人存在的美好、平等的社会,于是渐渐理解一切,投身于建设勃艮第的事业中去。

4.东巴黎的高层建筑并不多,从胜利大厦可以直接眺望到埃菲尔铁塔。但北眺的工作严肃而繁琐,因此平时也很少向窗外看。今天要审查的书有5本,是一批瑞典书籍。瑞典虽然是中立国,但他们的诺贝尔奖却总是发给一些德意志不喜欢的人,所以北眺非常厌恶他们。这批书是最近才出现在黑市里,还没来得及删改,如果问题不严重,就删改后发行;如果问题很严重,就必须彻底抹除。

5.据抓获的书商交代,这套历史类书籍,最早是有六本。但是《统治者罗马》一开始写的太烂,卖不出去,后面就没进货了,所以现在在卖的只有5本。

6.北眺从第一本《王国风云》开始看,总共上中下三册书,从早晨8点67分看到下午14点53分才看完,中间啃了点黑面包填饱肚子。这本书只是讲中世纪的历史,并没有掺杂什么奇怪的价值观。而且这本书里介绍了神圣罗马帝国,也就是德意志第一帝国,疆土庞大,有利于元首按图索骥,去宣称“自古以来”。北眺没有想到什么可以删改的地方,就放下这本书,继续看下一本。

7.第二本书叫《欧陆风云》,总共有4册,北眺校准了一下时钟,从下午14点44分看到了18点21分。这本书讲的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历史。虽然有些殖民主义的色彩,但是也坦率承认了英法等国在殖民主义时期的罪恶。审来审去也没什么原则性问题。

8.第三本书叫《维多利亚》,只有上下两册。此时外面天已经黑了,北眺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忽然来电了,于是北眺又校准了一下时钟,从18点36分一直看到了19点36分。这本书讲述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殖民帝国的辉煌,虽然体现了英国的强盛,但也反映了英国全球吸血、掠夺财富的罪恶,和英国今天的衰落形成了鲜明对比,侧面反映出德国在蒸蒸日上,在取代英国的全球地位,今天德国的仁义和当年英国的暴虐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以后英美在国际上批评德国的时候,还可以把他们一两百年前干的坏事拿出来反驳。所以这本书也没问题。

9.第四本书叫《狐胆熊心》,也是有4册,北眺从19点36分一直看到了19点60分。这本书比较简单,讲述的就是刚刚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里面的内容众所周知:德国击败了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一战的复仇,雅利安人彻底站了起来。这本书依然没问题。

10.最后一本书叫《群星》,只有一册。北眺从22:00分看到24:00分。它是一本科幻小说,讲述的是人类未来太空拓荒殖民的故事。这本书问题非常大。在这个小说里,领导人类的是“地球联合国”和“人类联邦”,忽略了雅利安人的领导主体地位。而且不仅人类和外星人之间除了外表没有任何差异,人类和人类之间居然也没有任何差异,忽略了雅利安人和其他人种的根本性区别。

11.此时天色已晚,北眺就没继续细看,整理了今天的审查意见,放到了领导的办公桌上,然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他狭小的公寓。北眺做了一个关于《群星》的噩梦,他梦到了自己变成了一只海星,是海星帝国里面的契约奴隶,做着数不清的辛劳工作,然后把工资都用来购买海星洞,同时背负上一辈子都换不完的债务。所谓的海星洞就是一个沙坑,由于海水冲刷,过许多年就会消失,还得花钱重新购买。北眺被噩梦惊醒了,汗水沾湿了他的枕头。简单的吃过早饭后,北眺提上公文包,迎着升起的朝阳走向胜利大厦。一路上他回味着自己的梦境,庆幸自己生活在勃艮第,而不是海星帝国。感谢希姆莱。

12.到了单位,北眺听到了噩耗,震惊万分:他被开除了。领导狠狠的批评了他,怒斥北眺昨天不负责任的审查差点酿成大祸。同时认为北眺缺乏审查能力,已经无法胜任这样的岗位,勃艮第不需要这种没用的废物。领导走后,北眺站在原地,仿佛掉进了冰窟里,感觉一切都破灭了。失去了工作,不久之后他就会被从公寓赶出去,流落街头。

13.现在坐在北眺办公室的,是从另一个部门借调过来的工作人员,叫威廉。虽然他既没什么文化,也不懂历史,更不懂书籍,但是他对审查充满了热爱。

“我需要六顶历史虚无主义帽子,清理用。”威廉对领导说。

“给。”领导立刻给了他六顶。

但威廉有些不安,“您这次怎么这样爽快就给我了?”

“这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可这东西如果用得太多了,总是……”

“勃艮第到处都在用。”

“是,到处都在用,可我们以前还是多少有些节制的,现在……”

“你是不是听到什么了?”

“是不是希姆莱已经准备实现最终计划了?”

领导没有回答,也许是默认了。

威廉用拿起六顶历史虚无主义帽子,漫不经心地把它掷向黑市。

14.两个月后,北眺在一个小黑巷子里烤火,已是入冬时节,天气越来越冷。工作仍然没有找到,北眺已经被房东赶了出去。火盆里在燃烧的正是全套的《欧陆风云》,将北眺惨白的脸色照的通红。旁边还有几沓书,都是北眺删改后的阉割版书籍,没有什么价值,只能用来烧火。过了一会,另一个流浪汉拿着捡来的半瓶红酒凑了过来,两个人一人一口的喝了起来。这个流浪汉曾经也是个书商,敏锐的察觉到希姆莱的绞索正在一天天套紧,于是洗手不干了,因此逃过了前段时间的抓捕,但是为了打点下面的小鬼,也花光了全部的积蓄。其他书商大多数都没能幸免,纷纷坐上了去往波兰的一座乐土园的火车。虽然有的书商经常发表拥护希姆莱的言论,宣称自己只是为了牟利才卖书,但还是被抓走了。

15.“所以说,到底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北眺一直没理解这个问题。敏锐的书商此时已微醺,又喝了一口酒,沉重说道:

“关于这件事,我也思考了很久,就算说了会被抓,我还是想谈一谈。历史虚无主义其实不止是一种帽子,它的背后还有更深刻的东西。假如你是希姆莱,你希不希望大家看到一种文艺作品,在那个作品中法西斯的统治不是历史的必然,大家生活在一个没有法西斯的世界里,幸福而快乐?作为统治者,希姆莱需要向勃艮第人灌输一种道理,那就是你就算重开一百次,希姆莱还是勃艮第唯一的选择。不承认就是否认历史的必然性,就是历史虚无主义。一旦人们开始意识到法西斯的力量也不是无边的,他们的心里就会觉醒可怕的东西,而这一点正是希姆莱所非常忌讳的。”

16.“这不对!”北眺反驳说,“历史虚无主义不是这种定义,有些书籍,比如《The new order》,将我们勃艮第的历史,描述成一部争权夺利的野心史、内部斗争史和人民苦难史,把我们法西斯的胜利解释成偶然,刻意描述我国的黑暗面,给帝国主义批评我们的把柄,把元首、希姆莱、戈林、鲍曼、施佩尔、戈培尔这些领导人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故事,篡改成互相利用、狼狈为奸的胡言,这才是历史虚无主义!”

书商似乎懒得跟北眺这种人解释,笑了笑,说:“谁知道呢?也许你是对的。”两个人谈着谈着,忽然有几个野孩子凑了过来,一边烤火,一边翻看地上还没烧掉的书籍。

17.“早该管管了!禁个书而已,结果那么多魔愣人出来反对,说明这些人是因为看了这些书才魔愣,禁的好啊!”说这话的野孩子刚刚在整治野孩子专项活动中被管管了,希望成年人也该被管管,出一口恶气。

“不就禁个书嘛,我又不怎么看书。”说这话的这个野孩子还没有从失去母亲的悲伤中解脱出来,他的母亲在几个月前因为希姆莱取缔了工作,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了。

“都是资本的错!这根本就不是希姆莱在禁书,是你们这些书商自己担惊受怕,自我阉割,然后把责任归结于上面,希姆莱肯定是爱我们的。”一个野孩子向其他野孩子反驳说。

书商被野孩子逗乐了,说:“在勃艮第,想摧毁一个行业,只需要一句话这么简单。我们哪里敢和希姆莱过不去?我一个卖书的,我要的是挣钱,我没事找事放着销量不要,花这个精力和成本自我阉割什么?是因为那些规章制度不写明白,都是一些套话,使用起来就是一个个口袋罪,哪个我们都兜不住啊!反正我早就不做这个了。以后转型干点别的吧~不说了,喝酒。”

“感恩希姆莱”。北眺举起了酒瓶。

“感恩希姆莱”。书商把剩下的书全都丢进火盆里。


重生之我在勃艮第检查书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