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番外】罗生门与红楼梦

罗生门里的情况,红楼梦类似的发生过。罗生门里葫芦案宣而未判,红楼梦中乱判了葫芦案。罗生门里众人供述不一,红楼梦中金钏儿死因不明。
罗生门
罗生门场景简单而背景宏大,战乱、地震、风暴、火灾、荒年、疫病。案情不复杂,绑架、强奸、抢劫、杀人。人物并不繁多,樵夫、强盗、女人、武士,僧人、路人、捕快、女巫、法官。案件背后宏大、复杂的,是人性的深不可测。
罗生门是一桩宣而未判的案件,是一部隐藏真相的电影,剖析案情、探寻真相,需要对人物背景、行为动机、案件案情、物证人证展开调查,在可能性中寻找合理性、确定性,甚至真相的唯一性。
陈述案情时,当事人强盗、女人、武士(通过女巫借尸还魂)与报案人兼目击者樵夫,四人各执一词、表述不一,这让案情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尽管如此,仍然有一条事实存在,上述四人为了自保在供述案情时撒谎,除了隐瞒、欺骗还有吹嘘,换言之,人在撒谎时除了掩盖真相颠倒黑白,还会夸大其词抬己贬人,甚至伪装受害博取同情。
这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黑白片,叙事标新立异、故事引人入胜,然而影片中的某些设定,本可以处理的更合理一些。例如:1,命案发生在中午。樵夫中午上山,这似乎不太合理,收工下山回家吃饭应相对合理一些。2,女人供词中,首先强盗玷污了她,其次丈夫胸口插着短刀,作为被害人她没有去报案,也显得不合理。3,武士供词中,强盗玷污妻子、女人背叛自己,获得行动力后他没去复仇而选择自杀,却没有切腹了结,还是显得不太合理。
但这些并不影响我们在强盗、女人、武士、樵夫四人的供述中去发现事实,去寻找共同点,去识别谎言。真相本身很可能就散落在这些交集和细节里。
值得留意的是:1,物证短刀的去向,2,武士死亡的原因,3,面对不在现场的僧人和路人,樵夫可以肆意撒谎,事实上从他报案开始就在隐瞒和欺骗,4,樵夫是否目睹了案件全程并不重要,导演压根儿就没准备用他来揭开真相。

1,谎话连篇的樵夫
在女人和武士的供述中,共同点是武士死于短刀,而在强盗、樵夫的供述中,共同点是强盗用长剑刺杀武士,两套说辞相互矛盾,明显有一方在说谎,什么才是导致武士死亡的凶器,而凶手又是谁呢?
罗生门下,樵夫当着路人和僧人的面,指出女人与强盗供词一致的时候,明显是在扯谎,尽管僧人没有指出樵夫在撒谎,但当僧人讲述女人的供词时,樵夫没有提出异议,这表示他默认了僧人的讲述,变相承认自己撒了谎。当武士指出有人拔走了他胸口的短刀时,樵夫显得恐慌而僧人表情并无变化。当路人指证樵夫偷走插在武士胸口短刀时,樵夫低下头默认了。
由此可以初步推断:樵夫偷走短刀,武士死于短刀刺胸。这一事实非常重要,与绑架、抢劫、强奸相比,杀人的罪过是更为深重的。
整个故事中,樵夫全程撒谎。
(1)樵夫报案目睹尸体,撒谎,他后来自己承认目睹了案件全程。
(2)僧人讲述女人供词之前,樵夫提出女人与强盗供词一致,撒谎,女人与强盗的供词并不一样。
(3)樵夫供述强盗用长剑刺杀武士,撒谎,事实是武士死于短刀刺胸,而樵夫偷走了插在武士胸口的短刀。这谎言也佐证了强盗供述自己杀死武士也是在撒谎。
(4)樵夫讲述目睹案件全程时自称没见到短刀,撒谎,在女人和武士的供述中,武士均死于短刀刺胸,武士和路人均指认樵夫偷走短刀。
樵夫为了一己私利将值钱的短刀据为己有而不惜谎话连篇。

2,面对强盗时女人有没有反抗?
不论在强盗、女人、武士还是樵夫的供述中,女人被强盗玷污已成事实,但她是否做出过反抗,体现了她对贞洁的态度。贞洁的背后是社会道德,女人要不要贞洁,这是个问题。
(1)在强盗供述中,女人激烈反抗,最后放弃抵抗,在强盗的拥吻下,手指如蜘蛛爬行般感觉良好,然而事后女人是哭泣的,她并怂恿两个男人决斗。面对潜在的死亡风险,强盗居然同意了。
(2)在女人供述中,并未提及反抗,但事后女人是哭泣的,并未怂恿两个男人决斗。
(3)在武士供述中,并未提及反抗,但事后女人是哭泣的,并怂恿强盗杀死武士。
(4)在樵夫讲述中,并未提及反抗,但事后女人是哭泣的,并挑拨两个男人决斗。
在三个男人的供述中,共同点是:女人失贞,女人哭泣,女人挑起杀戮。
女人有没有反抗,有没有挑起杀戮呢?
遇到这样的悲惨遭遇,在贞洁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时,就不要谈什么贞洁了,任何一个正常的女人面对陌生的男人、犯罪的强盗,怎能不是恐惧的、抵触的、挣扎的、试图反抗的呢?即使她临时起意企图借刀杀人,过程里是心甘情愿不知羞耻的么?
女人是反抗的,不论行为还是内心,她希望武士丈夫杀死强盗。

3,强盗与武士之间发生过打斗么?
(1)在强盗的供述中,女人怂恿二人决斗,二人大战23回合后,强盗用长剑刺杀了武士。
(2)在女人的供述中,二人并未打斗。
(3)在武士的供述中,二人并未打斗。
(4)在樵夫的供述中,女人怂恿二人决斗,二人混战不知多少回合,强盗用长剑刺杀了武士。
打斗将不可避免的留下打斗的痕迹,诸如划伤、磕碰,强盗经历过与女人、武士的两轮打斗,但庭审时,赤膊的他没有一点外伤痕迹,女人也没有一丝受伤的迹象。眼泪、汗水都可以有,为什么唯独没有外伤,由此推断:所谓激烈的打斗是强盗的吹嘘,狡猾的樵夫沿袭了这一说法。
打斗,并不存在。

4,谁杀了武士?
开头樵夫讲述,武士死态扭曲。
强盗供述,武士被他用长剑刺杀。
女人供述,武士胸口插着她的短刀,但她不知道是谁杀了武士。
武士供述,他用短刀刺胸自杀。
结尾樵夫讲述,武士被强盗用长剑刺杀。
路人揭露,樵夫偷走了武士胸口的短刀,樵夫表示默认。
(1)作为武士一般标配长短两把刀,罗生门中作为身负大弓、箭筒、长刀的武士,自裁不用切腹而用刺胸,不合武士道的习俗。
(2)路人抽了樵夫一个大嘴巴,指证樵夫偷走武士胸口短刀,樵夫默认。
由此可以推断:强盗用长剑刺杀武士是谎言,武士死于短刀刺胸成为事实,女人激情杀人,短刀插胸致武士死亡,慌乱之中逃跑,没有去报官而是跑去尼姑庵,忏悔、藏匿参半。
不论有意还是无心,女人,将短刀刺入武士丈夫胸口后逃走,并未目睹武士死去,樵夫拔走短刀时武士咽气,武士死于短刀刺胸。

5,是什么导致女人用短刀刺向自己的丈夫?
女人供述时的持刀姿态,明显区别于强盗供述时的持刀姿态。就动作发力而言,女人面对武士丈夫时,既不是下扎、前刺,也不是横向抹、割,这个别扭的持刀姿态配合左手捂脸的动作,体现出羞耻心、杀心、伤心、寒心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绪。而在强盗供述中,女人刀法娴熟,刺、削、劈、砍有板有眼。
结合案件存在的三个事实:1,强盗、女人、武士、樵夫四人供述中,变态的强盗当着武士的面玷污了女人。2,武士死亡,凶器短刀下落不明。3,女人既没有跟随武士自杀,也没有跟随强盗逃亡,而是独自逃跑,没去报案,偷偷藏匿起来。
以及强盗暴行具有随机作案、见色起意的犯罪特点,当着老公玷污妻子的变态行为,让人很难想象他会改邪归正、洗心革面。任何罪犯在兽欲得到满足后,对受害人真实的感觉,大概率是乏味和厌倦,不杀人灭口就算好的了。何况强盗最初的打算,是希望在不杀武士的情况下玷污了女人,实际结果是他不仅绑架了武士、玷污了女人还抢劫了财物,随后才被捕快捉拿归案。
捆绑的绳子被割断,武士拥有行动能力,他不去对付强盗,而是指责自己的妻子,他不仅放过了强盗,还选择了自杀,在其他人努力自保性命和名利的情况下,武士放弃一切,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丈夫对妻子的侮辱和嫌弃,换来短刀刺胸。

6,隐瞒欺骗撒谎
(1)樵夫
隐瞒自己偷走了凶器短刀,讲述中不惜谎话连篇。
(2)强盗
明知难逃一死,在生前吹了最后一回牛嘘。
(3)武士
如果他够聪明不会上强盗的当,如果他够强壮不会被强盗捆起来,作为男人他在智力和体力上输给了强盗,面对妻子惨遭凌辱,他把自己因愚蠢懦弱犯的错推到女人头上,如果他善待女人,女人不会将短刀捅向他。被割断绳子获得行动力后,他不去向罪魁祸首的强盗复仇,却谎称女人教唆强盗杀他,最终为了自己的失败而自杀,将理由归结为妻子的不贞、杀夫的丑恶,那强盗的罪恶反而变得不值一提了。身为武士他不切腹,选择用短刀刺胸,简直荒谬。
(4)女人
我捅了他,但不是蓄意的,事情很突然,那眼神让我痛不欲生,我的大脑里一片空白。现在,他已经死了,对于一个无情无义的人,我为什么要赔上自己的性命?被强盗玷污,被丈夫抛弃,我难道还不够悲惨么?为什么我要为别人犯下的罪孽而承担代价,我受到的伤害又有谁来补偿我呢?

7,个别次要的细节
(1)狡猾的樵夫,他的一切供述都是因循强盗交代的案情,谁杀了武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涉及短刀,因为他拿走了。
(2)在僧人和强盗的描述中,女人不是双腿骑马而是并腿向马匹右方侧坐,很可能她不会骑马。
(3)短刀不应是武士的标配么,什么样的女人会随身携带短刀,为什么没将短刀捅向玷污她的强盗,而是捅向了嫌弃她的武士丈夫,女人潜意识里是否长期憎恨自己的丈夫。
(4)死者武士尸骨未寒,杀人短刀下落不明,樵夫报案时谎称只看到武士已死并未提及强盗、女人和财物,强盗供述时谎称是他用长剑刺杀了武士,女人供述时谎称不知道谁用短刀刺杀武士,武士供述时谎称自己刺胸自杀,路人点破樵夫拔走了插在武士胸口的短刀,樵夫表示默认。强盗、武士、女人三个案件当事人的供词中均没有提到他们见到了樵夫,只有武士在死去的瞬间见到了樵夫,换言之,武士被短刀刺胸时樵夫没有出现,樵夫是在武士被刺后出现的,这个情况表明武士不是樵夫捅的。

8,一种可能的真相
为了活命,吓坏的女人和被捆绑的武士选择了顺从,强盗玷污女人,武士闭眼隐忍,劫色成功后强盗心满意足准备扬长而去,留下尴尬的夫妻二人。
女人趁机跑到武士丈夫身边,从他身上抽出短刀,割开捆绑武士的绳子,希望丈夫勇敢的去杀了强盗,可武士却冷冷的看着女人,将一切遭遇都怪到女人头上,咒骂这不知廉耻的女人为什么不用短刀自裁以捍卫贞洁,目光里充满了鄙视和不屑。
一霎那,女人老羞成怒,将被凌辱的痛、被嫌弃的苦、被撕碎的羞耻心凝聚的力量,一股脑发泄到丈夫身上,将短刀直接刺进了武士的胸口,彼时,女人、武士、即将离去的强盗、暗处偷窥的樵夫,全都目瞪口呆。
女人缓过神来,恐惧感扑面而来,她发了疯似的夺路而逃,跑离案发现场。看着胸口插着短刀的武士,强盗邪恶的笑了一下,顺走武士的弓箭、长刀,骑马扬长而去。躲在暗处的樵夫直到再也听不到马蹄声,才悄悄的来到武士面前试图偷走短刀。
樵夫拔刀的一瞬间,武士感到疼痛回光返照,睁眼看到了魂飞魄散的樵夫。樵夫拎着带血的短刀,一气跑下了山,慌乱中遗落了斧头,随后武士闭上眼,死了。
女人的意识慢慢恢复过来,杀人的恐惧、自杀的念头一闪而过,为了那个自私的男人、不顾自己的丈夫、愚笨懦弱的武士去死,不值得。女人不想死,躲进了尼姑庵,她并没有死,出现在公堂上,却并不愿承担杀夫的罪名,在她的供述里,谎称不知是谁用短刀插入武士胸口。那惊魂未定的樵夫,将短刀藏了起来。强盗被捕快抓个正着。
三天后,他们相遇在公堂上。
在强盗、武士、樵夫三个男人的讲述里,均没有提到女人杀夫,这让女人一下子摆脱了杀人的嫌疑,女人成了男人们自保名利的道具。而女人是有理由自保的,她失去贞洁并非不知廉耻而是身不由己,她失去贞洁是源于:1,强盗犯罪,2,武士被绑,3,她不想死(这里不讨论活着被强奸属于失去贞洁,死了被奸尸算不算失去贞洁),她失去贞洁源自强盗不知廉耻的暴力夺取,源自武士愚蠢懦弱的落入圈套,源自她斗不过强盗但又不想死的求生欲,尽管她的身子被玷污了,可她的心比天上的云朵还清白。
女人甚至有些感激强盗,否则不会因此看清丈夫的真实面目。可笑的是,罪魁祸首的强盗居然谎称杀人,懦弱蠢笨的武士居然谎称自杀,这有些出乎女人的意料。
这同样也出乎樵夫的意料。当樵夫看到强盗撒谎吹嘘,看到女人撒谎抵赖,看到武士撒谎自怜时,胃里泛起一阵恶心。只有他撒谎不是为了可笑的尊严和面子,而是为了一把货真价实的短刀。但如果这样的悲剧发生在樵夫家里,发生在他和他妻子甚至孩子身上,他又会作何感想呢?
至于那个婴儿,是被樵夫收养还是拿去卖钱,便不得而知了,怀抱婴儿走进阳光里,樵夫脸上的表情意味深长,孩子人畜无害,孩子不懂得撒谎,孩子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

罗生门里没有交代女人、武士、强盗、樵夫等人的具体背景,比如女人和武士之间是否存在仇恨,强盗是否身背命案必死无疑,樵夫家里是否真有六个孩子。
罗生门讨论的,是在极端条件下,人为了自保会隐瞒欺骗、无视真相、正义甚至生命,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
这样的探讨,被巧妙的设计成一宗悬案,留白处理:
1,没有报案人樵夫指认现场;
2,没有核实樵夫遗落斧子的事实;
3,没有押解强盗指认犯罪现场;
4,没有武士的验尸报告;
5,没有物证短刀的下落;
6,没有最终审判结果;
7,没有樵夫抱走弃儿的后续跟进。
因此,案件的真相,不再取决于影片,而是取决于观众自己对人性、对常识、对案件、对事实、对谎言、对细节、对真相的理解和判断了。
红楼梦中的罗生门——金钏儿之死,又是怎样的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