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多重人格相关·文献翻译·人格的形成与原因

2023-06-28 12:19 作者:灰烬-Phulusa  | 我要投稿

重制修订版。原文链接:https://did-research.org/did/identity_alteration/splitting 翻译:闻谕 校对:左凭澜,沈亭松,源远流长(合作伙伴)

注:文献仅供参考,不作为疾病的诊断。

翻译如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或者私信指出。

分裂

是在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简称DID, 学术名为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或其他特定的分离性障碍亚型-1(OSDD-1)中产生新部分的行为。 关于这是如何发生的则有着相互矛盾的理论,没有一个单独的理论能够充分描述所有类型的分裂,但是两者的结合却可以去描述这类情况: 在第一种理论中,当一个已经存在的人格(或者在一个小孩受到惊吓后)否认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否认并拒绝他们自己的记忆、思想、情绪、感知或反应,或者否认他们是在特定时间出现的个体时,解离就发生了。(让自己确信有其他人在场,并承受着他们无法承受的任何经历) 这是一个更古老的理论,它准确地描述了人格的产生,这些人格感觉自己来自于一个已经存在的人格,并且以一种可能或不可能改变原有人格的方式,明显地带走了特征、记忆、感知、观点、技能、才艺或功能。 例如,如果 a 遇到了他们以前没有意识到的创伤,他们可能会离开 b,不仅仅是为了留住创伤,也是为了保护他们不会进一步意识到创伤,也可能是为了留住他们现在与创伤联系在一起的特征或行为(例如:愤怒、对父母的了解、体力、晚上在床上睡觉)。 在这种情况下,人格 b 可能或多或少与人格 a 相似,并且可能或不可能将人格 a 视为其来源或主要。 关于如何产生人格的第二个理论是结构性解离模型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当现有的部分无法将新的物质(记忆、强烈的情感、感知、依恋类型)融入到自身时,就会分裂,而产生人格,因此这些新的物质便会形成独立的自我状态。 这是一个较新的理论,似乎准确地描述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最初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新的人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应对新的创伤,高水平的压力,或其他压倒性的经历。 以这种方式来看,人格形态是从零开始,并没有以另一个人格的特征作为基础的好处。 根据结构解离理论,因为创伤而分离出来的人格是情感部分(EP, emotional part of personality),而日常生活而分离出来的人格则是明显的正常部分(ANP, apparently normal part of personality)。 而新的人格可能会,也可能不会马上形成。 从一个或多个来源进行人格的分裂可能有更多的实质内容或能够迅速获得实质内容,但许多新的人格首先会失去方向感,失去个性,感觉空洞或不真实,或没有完全成型。 这些人格可能只有一个单一的主要功能或情感,可以被称为碎片(Fragment)。 当他们随着经历的增多,会变得更加成熟,超越最初的创造,与更多的人互动,并且有机会以新的方式做出反应时,这类人格会变得更发达,并且超越他们最初的创造。这个过程被称为“细化”。 在某些情况下,人格可能与其他一些人格有明显的区别,但看起来与处理类似“主题”的人格非常相似,例如一个包含一组部分的系统,这些部分是处理拒绝感的部分的微小部分。 对于OSDD-1患者,系统中的所有部分在角色、情绪或反应方面可能非常相似或高度受限。 在任何情况下,额外出现的人格通常是极端压力的结果。 即使一个人已经患有DID或 OSDD-1,大脑也不喜欢被分裂。 许多个体不能分裂,除非分裂对于他们的保护、功能或作为一个系统保持隐藏的能力是绝对必要的,也就是说,也有例外——有些人可能已经习惯于把分裂作为一种应对机制,以至于在面对看似微不足道的压力时,他们便很容易就能分裂出来一个新的人格。 例如:如果一个人发现去看医生会导致一个人格被大脑分裂出来,所被分裂出来的人格可能只是为了去看医生。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非常不稳定,甚至因为对创伤的处理导致新的人格出现。 对于DID患者来说尤其如此,他们是多碎片的,或者有异常大量的交替人格。 多碎片系统在Kluft(1988)的论文《极其复杂的多重人格障碍的现象学和治疗》中得到了最好的描述,尽管Braun也对多碎片系统的早期研究做出了贡献,并且是创造这个术语来指代具有100个或更多碎片部分的系统。

*

必须记住:任何部分都不能包含个人无法获得的任何内容。 举一个明确而极端的例子:如果患者整个个体没有经过医学培训,就不能将该人格部分创造为医生。在更现实的层面上,如果整体中还没有应对技能和愿望,则无法创建能够自动治愈系统或处理整体当前所有问题的人格部分。

多重人格相关·文献翻译·人格的形成与原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