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在挫败些什么啊?
没有人可以逃脱挫败感,就像没人可以事事顺心那样。
既然没有人可以做到事事顺心,那么一个人的悲伤失意便在所难免。而我们内心的挫败感也就由此而来。
所谓挫败感,顾名思义,就是挫折和失败所带来的感受。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我们对于自身“无能”的痛苦与无奈。
为什么“无能”这两个字需要加上双引号?因为由挫败感引发的对于自身能力的质疑,其实未必经得起推敲。
一个人之所以会感到挫败,并不一定真的是因为失败,而是有着诸多不同的客观成因或者主观缘由。比如以下这几种:
1、别人认为你有问题
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评价别人,也会有意无意地被别人评价。那么别人的评价当真就那么中肯吗?显然不是。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对于人和事物的评价也定然不尽相同。
就像那个有名的《父子骑驴》的故事一样。有人认为父亲应该爱护孩子让孩子骑驴,有人觉得孩子应该孝顺父亲让父亲骑驴,有人说不骑驴太笨,有人又说骑驴太狠心。而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的结果就是,父子俩最后只得抬着驴子走。
很滑稽对不对?然而这样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时刻都在发生。
一旦别人对我们表示“我觉得你有问题”,我们便不由自主地感到诚惶诚恐、如临大敌。立即就鬼使神差、不假思索地按着别人的要求去行事,力求让别人满意,以便消除别人对我们的负面评价,以及——由别人的质疑所带来的挫败和尴尬。
我们太紧张、太害怕了,以至于我们都来不及去验证和分辨事情的真相。
可事实上,当“我觉得”这三个字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时候,该有多么可疑啊!
因为那代表的仅仅是他个人的主观看法,而我们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它全都当作了客观事实,认为他说的就全是对的。他说我们有问题,那我们就一定有问题;他说我们应该怎样,我们就应该怎样。结果毫无疑问,我们只能被动陷入无休止的自我怀疑之中。
因为我们忘记了独立思考,忘记了冷静分析事情的真相。而正确的做法,其实便是之前某男明星脱口而出却惨遭调侃的那句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是的,尽管这句话曾经备受讥讽,但用在面对别人的评价的时候,却可谓是恰如其分。
别人固然可以评价你、论断你,但如何辨别和取舍,却终究取决于你自己。
2、别人让你误以为自己有问题
每个人都会从外界、从他人那里捕捉与获取信息。
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言谈举止、一言一行来揣测他人,同时也揣测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敏感细心之人尤其如此。
但所谓揣测,也即是揣摩和猜测。它指向的是我们内心的主观感受,这也就意味着它绝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地正确。
譬如你以为别人的笑意味着嘲讽,而事实上他或许只是不经意地看上去笑了而已;你以为别人在说你坏话,而他们其实只不过是因为各自的私事低声耳语而已。而他们对你皱眉,也未必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或者冒犯了他们,因为他们很可能只是刚好遇上了一些不顺心的事情。
懂得察言观色是好事,但过度执着于察言观色,却无异于是作茧自缚,自己为难了自己。
3、别人想让你认为自己有问题
虽然荀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江湖人”也曾表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江湖中行走,就难免不被江湖所浸染和荼毒。指望每个人都保持善良纯洁的初心其实是不现实的。
故而这个世界上必然免不了会有一些人居心不良,又或者别有用心。为了袒护自己、或者为了给自己抢占更有利的局面和契机,他们往往会故意给别人制造危机,令别人自发地对自己产生质疑,甚至于有意剥夺他人的自我意识。
无论什么事情、无论真相如何,他们都能理直气壮地将过错归咎于你,令你羞愧自责,内心充满歉疚和负罪感,继而陷入到无休止的自我怀疑之中。
4、你确实存在或者遇到问题了
是的,尽管挫败的理由有很多种,而且并不一定与我们自身有关;但我们并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将自身的原因完全排除在外。
事实上,一个人感到挫败的最普遍的原因,其实正是来源于自己。之所以感到不安、感到有麻烦了,其实是我们的经验或者由经验所形成的直觉在提醒我们:有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但这丝毫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者。
因为发现问题并不一定会指向失败,放任问题才会。
事实上,发现问题本质上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在引导和促使你去分析和寻找问题的根源,去剔除那些具有破坏力的痼疾,从而以更健康、自在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人生。
如果是因为傲慢,那么它是在提醒你要变得谦逊;如果是因为浮躁,那么它是在暗示你要变得沉着一些;如果是因为无知,那么它是在告诉你不要自以为是,而要懂得学无止境······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遭遇打击、也都将面临质疑,这些打击和质疑有的来自别人,有的来自自己。而无论是来自别人还是来自自己,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关闭那些噪音——包括你自己的,然后尽一切可能让自己变得更为坚实、更为强大。唯有如此,才是对他人、对自己、对那些令自己感到挫败的一切的——最有力的反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