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变化难度板块」题目实战分析:常识判断篇之一

2023-02-03 21:04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很多小伙伴都觉得「常识判断」的板块难度较低,这个看法,也对也不对。曾经「常识判断」可以把题目出的很简单,但近几年完全不是了。

以2023国考为例分析,「党政、要闻」类题目有多道正确率不足40%,甚至还有正确率只有9%的超级难题(这种正确率一般只会出现在「数量关系」板块);而「法律、经济」类题目也有题目的正确率不足20%;至于大家普遍认为比较简单的「初中综合(一般选材自语文+初中6门副科+生活常识)」类题目,也出现了数道难题,例如:

【2023国考】下列富有哲理的文句与出处对应错误的是:
(A)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传习录》
(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
(D)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论语》

下列富有哲理的文句与出处对应错误的是:
(A)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传习录》
(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
(D)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论语》

正确率43%,易错项C

各位小伙伴能否在读题结束后马上意识到它是一道难题?

再看下这道题:

【2023国考】我国将24种矿产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最大的煤层气田在山西建成投产
(B)包头和赣州是我国重要的稀土产区
(C)我国钨矿的储量居世界第一
(D)我国铁矿具有储量大、富矿多、贫矿少的特点

我国将24种矿产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最大的煤层气田在山西建成投产
(B)包头和赣州是我国重要的稀土产区
(C)我国钨矿的储量居世界第一
(D)我国铁矿具有储量大、富矿多、贫矿少的特点

正确率42%,易错项C

本题有合适的解法,能找到技巧难度就不高。但如果一眼确定不了正确答案,大家有备用的应对策略吗?

再看下这道题:

【2023国考】下列与地球圈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由几个漂浮在地幔表层的固体岩石板块构成
(B)地幔:温度很高,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
(C)内地核:虽然温度与太阳表面相差无几,但由于压强巨大,呈现为固态
(D)外地核:主要由熔化了的铁和铬构成,地球的磁场就是这些液态金属围绕内地核流动而形成的

下列与地球圈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由几个漂浮在地幔表层的固体岩石板块构成
(B)地幔:温度很高,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
(C)内地核:虽然温度与太阳表面相差无几,但由于压强巨大,呈现为固态
(D)外地核:主要由熔化了的铁和铬构成,地球的磁场就是这些液态金属围绕内地核流动而形成的

正确率22%,易错项C

这道题正确率极低,从中也可以看出出题者的想法。

接下来逐一分析:

(一)下列富有哲理的文句与出处对应错误的是:
(A)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传习录》
(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
(D)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论语》

这道题是选非题,要求找到「对应错误的」,但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4个选项只有B比较熟悉(是庄子的名言,出自《庄子》),而ACD都明显较为冷门。

看完之后发现「4个选项中有3个不熟悉」,就要马上认识到「题目难度可能很高」,从而提高注意力,找寻选项中有没有「突破口」。也就是说:

本题正确的分析方式是「确认不选B后,认识到这是道难度很高的题」,要尽量找到文句和出处的风格是否有不同之处。

不难看出A《传习录》本身就较为冷门,C的句子较为冷门且含义也比较理解,只有D比较容易理解。

D大致含义是「人性和流水一样」。《论语》主要论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而众所周知,儒家论述「人性是否善恶」的两位大师分别是孟子和荀子,孔子并没有明确对其表达过态度。

因此可以据此认为本题B必然错误,AC不太确定,D正确可能性较大,所以选D。本题43%的正确率也说明了有不少考生意识到了这一点。

(二)我国将24种矿产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最大的煤层气田在山西建成投产
(B)包头和赣州是我国重要的稀土产区
(C)我国钨矿的储量居世界第一
(D)我国铁矿具有储量大、富矿多、贫矿少的特点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考生来说,扫一眼后可确认C表述正确,但ABD均需要进一步分析,因此能马上意识到这是一道难题。

如果没有记住「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本题最好的解法其实就是根据「中澳贸易冲突」来推理的。

前几年中澳关系极度恶化,我国暂停了澳大利亚龙虾、红酒等一系列产品的进口,但始终没有暂停铁矿石的进口,同理澳方也没有停止出口。

澳大利亚没有停止出口,原因明显是能赚钱而且铁矿石并不像芯片那样能「卡脖子」;那么我国为什么一直没有停止进口呢?很明显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澳大利亚铁矿石的品质相对较好,价格相对合理」。

据此,可以反推出D选项明显错误,如果D正确,则中澳铁矿石的贸易就不符合常理了。

ABC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且都是初中地理的常识,但相对来说不是特别热门。因此,本题最好就是直接根据自己对ABC的掌握,认为三者表述均正确,然后反推出D选项的表述错误概率较高即可。

本题均在初中地理教材有对应知识点:

A「我国最大的煤层气田在山西建成投产」

本题结合了「时政要闻」,对应新闻为「央视新闻2022年6月25日发布:全国最大煤层气田在山西建成。华北油田沁水煤层气田日产量突破550万立方米,建成我国首个年地面抽采能力超过2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田」。

不过可能考虑到该知识点相对比那么热门,因此即使完全不理解,也不影响将其做对。对应初中知识点为:

中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尤其是山西、黑龙江等地,主要城市有大同、阳泉、六盘水、平顶山、鹤岗、鸡西等。

煤层气和煤密切相关,山西又是中国最主要的煤炭产区之一,据此推断A正确的概率较高。

B「包头和赣州是我国重要的稀土产区」

「内蒙古包头的白云鄂博是我国最重要的稀土产区」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但很多小伙伴不太清楚稀土还有包括江西赣州等其他产区,因此B可以保留。

C「我国钨矿的储量居世界第一」

初中地理的重要知识点,必须记住。我国储量世界第一的矿产主要要记住「钨」和「稀土」两个,这两方面我国占有绝对优势。

D「我国铁矿具有储量大、富矿多、贫矿少的特点」

我国铁矿储量虽然大,但初中地理教材提到其特点是「富矿少,贫矿多」,因此国家非常重视两个方面:一是积极扩充进口铁矿来源,重视从非洲(代表国家:几内亚)、南美洲(代表国家:巴西)等地区进口铁矿,而且就像上文提到的,即使前几年和澳大利亚关系迅速恶化,双方的铁矿石贸易也未受影响;二是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中国的废钢利用率和利用粮都雄踞全球首位,而且未来会进一步发展。

D选项有个记忆技巧,那就是把「钢铁」和「石油」联系在一起记忆。

钢铁和石油对现代工业都极其重要;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钢铁消费国;
中国自己的铁矿和石油资源储量都很大;
中国的铁矿和石油资源的品质都相对较差,如果强行开发,不仅在经济方面不太划算,而且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大量进口原油和铁矿石;
中国一直在积极拓展进口铁矿和原油的来源。

两者共同点颇多,结合起来记忆效果很好。

(三)下列与地球圈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由几个漂浮在地幔表层的固体岩石板块构成
(B)地幔:温度很高,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
(C)内地核:虽然温度与太阳表面相差无几,但由于压强巨大,呈现为固态
(D)外地核:主要由熔化了的铁和铬构成,地球的磁场就是这些液态金属围绕内地核流动而形成的

本题考查点较为冷门,一般考生不会去主动记忆「地球的结构」,但它确实也是初中地理上讲到的。

通过本题可以看出,只要在初中教材上出现过的内容,都可能成为「常识判断」的选题素材,因此在备考时要更加扎实地打好基础。

A「地壳:由几个漂浮在地幔表层的固体岩石板块构成」

基本常识,无理解难度。具体内容可直接搜索「大陆漂移」「板块构造」「海底扩张」三个学说名词即可。

B「地幔:温度很高,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

B也是初中地理的基本知识,没有难度。具体知识点可结合「火山」「地震」等名词共同记忆。

「C」内地核:虽然温度与太阳表面相差无几,但由于压强巨大,呈现为固态

「地核温度极高,因为压强大而呈现为固态」也是初中地理知识点,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毕竟人类还没有探索到地球深处),所以要结合一些其他基础常识,尤其是物理常识,例如「大气压强」「水的压强」来理解地核为什么压强这么大。

另外,该知识点还可以结合前些年重要的「时政要闻(科技类)」之一的「蛟龙号」共同记忆。「蛟龙号」多次执行深海潜水任务,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抵抗数千米甚至上万米海水的压强,因此使用了「钛合金材料」和特殊的「球形耐压构造」,具备很高的强度和耐腐蚀能力。

也就是说,10公里的水压已经让人类必须采取最高科技的方式应对,而几千公里的地球内部,压力大到可想而知,因此呈现为固态。

(D)外地核:主要由熔化了的铁和铬构成,地球的磁场就是这些液态金属围绕内地核流动而形成的

「外地核的液态金属是磁场来源」是叫冷门的知识点,而且D选项错在不是「铁和铬」,而是「铁和镍」,这又是冷门中的冷门。

本题D选项没有任何推理技巧,如果没有印象,只能认为它「无法确定对错」,暂时保留。

因此,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本题的正确解法为:

①先判断AB表述正确
②再分析C,虽然C有一定难度,但结合「物理常识」以及「科技新闻」能大致确认其表述正确
③D选项较难,无法判定对错

综合分析,ABC表述正确的概率较高,因此选D是最合适的

这几道题都是2023国考「常识判断」板块中「初中综合」类题目,一般难度并不高,但通过这几道题的正确率可以看出,该板块的题目是完全可以出的很难,而且可能在「不脱离初中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要素,让考生更难直接判定对错。

因此,大家在备考时一定要扎扎实实,不取巧、不投机,认认真真把所有的初中知识点学完、记住,然后尽量将相关信息联系起来记忆(如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和区别),从而更好地应对出题者的挑战。

「变化难度板块」题目实战分析:常识判断篇之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