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病医生提出优选药物
应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病医生提出优选药物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高发,临床亟需有效、安全且可及性好的基本治疗药物。羟苯磺酸钙(0.5g)作为指南和药典推荐的微血管保护剂,可为DR患者带来多重获益,且性价比高,临床应用广泛。目前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NEDL)面临新一轮调整,从提高药物可及性和改善DR管理角度,将羟苯磺酸钙(0.5g)列入我国NEDL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眼底病科主任韩晓冬基药是公众基本医疗需求的有力保障,DR面临迫切的基药治疗需求。
基药作用:促进基本医疗公平公正,保障公众基本医疗需求
基本药物(简称“基药”)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
自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提出基药的概念以来,历经40多年发展,基药概念及其遴选标准不断完善,为保障世界基本医疗卫生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自1982年颁布第1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不断定期更新,现行NEDL为2018年更新,共收录685种药品,覆盖了当时我国基本医疗所需的各类药物。
长期以来,我国基药遴选一直奉行“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医并重”的基本原则[2]。药物一旦被列入NEDL,将与后续供应保障、质量保障、支付报销等一系列配套体系挂钩,以最大程度真正保障公众基本医疗需求。因此,从公平公正、治疗必需的角度,基药目录代表着最有效、最安全、最具成本效益的治疗优先选择,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基药需求:我国DR患者数量庞大,亟需更多基药支持
基药的遴选不仅需综合考虑药品自身特性,也要考虑相应疾病流行特点及治疗需求的紧迫性。以糖尿病为例,我国是全世界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现患糖尿病人群约1.3亿。对糖尿病患者强调综合管理,除控制血糖外,防治慢性并发症同样重要。其中,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疾病,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人群中DR患病率达23%,患病人数约2990万。这提示,我国DR治疗存在大量且迫切的临床需求。而现有基药目录中DR相关治疗药物品种较少,尤其是缺乏DR特异性治疗口服药物,亟需更多基药支持。
请您支持羟苯磺酸钙(0.5g)列入我国基药目录,助力改善DR治疗
羟苯磺酸钙(0.5g)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微血管保护剂,深受医生和患者信赖。2020年对全国135家医院的DR用药调查发现,在所有DR用药处方中羟苯磺酸钙占比最高(46.8%);该调查同时发现DR患者治疗率亟需提高,仅约半数(55.4%)处方过DR药物[5]。羟苯磺酸钙(0.5g)一旦列入我国基药目录,其临床接受度和使用率将进一步提升,大大助力改善DR治疗,主要支持证据如下。
权威推荐:羟苯磺酸钙(0.5g)受指南/药典高度认可
指南:无论我国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指南,均一致推荐羟苯磺酸钙用于DR的改善微循环治疗。中国《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中,羟苯磺酸钙是唯一具有A级证据、I类推荐、针对DR的特异性口服药物[6]。
药典:羟苯磺酸钙胶囊(0.5g)是中国药典推荐的单一规格[7]。因此,该药治疗DMVC的权威性毋庸置疑。
多重获益:羟苯磺酸钙(0.5g)临床疗效好,有效延缓DR进展
治疗DR:临床研究证实,羟苯磺酸钙可显著延缓DR进展。对于早期DR患者,应用羟苯磺酸钙治疗24个月,可显著改善降低后玻璃体穿透率(PVPR),减少血管渗透,保护血视网膜屏障;并可延缓微动脉瘤生成,减少眼底出血,改善DR分级]。对于中晚期DR患者,羟苯磺酸钙可作为眼科基础用药联合激光治疗,显著改善老年III~IVDR患者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促进视力改善。


图1. 羟苯磺酸钙有效延缓DR进展,改善视力

图2.羟苯磺酸钙显著降低DKD患者的白蛋白尿
使用放心:羟苯磺酸钙(0.5g)安全性好,性价比高
韩晓冬主任介绍,羟苯磺酸钙自1992年中国引进以来,临床应用广泛,每年惠及约200万微血管病变患者,积累了丰富的安全性数据,且可作为OTC用药,安全性较好。目前,羟苯磺酸钙(0.5g)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属国家集采药品,保障供应,日治疗费用低(以DR为例每日费用低至2元左右),经济性较高,患者可负担性较好。
结语
基药为满足公众基本医疗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DR高发、患病人数众多,存在大量未满足的临床治疗需求,亟需更多基药支持。羟苯磺酸钙(0.5g)是权威指南推荐、药典认可的DR治疗药物,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临床应用广泛,性价比高,请您支持其能尽早列入我国基药目录,以助力改善我国DR治疗现状。导升明作为原研羟苯磺酸钙,欧洲品质保障,国际循证充分,是临床治疗DR的优选药物。我国基药目录更新在即,让我们共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