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花师小哲】《小逻辑》读后随笔——番外1

2022-06-17 13:41 作者:花师小哲-中二  | 我要投稿

临时加更一下,作为《小逻辑》哲学史(?)部分的一个小评论吧。

对于“哲学”这个词,大部分人都会比较容易联想到古希腊哲学,原因其实很多的,例如苏格拉底的个人魅力啊、古希腊各种吸引人的故事啊、古希腊奇特的行政方式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古希腊哲学,主要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是很符合人的知觉的,相比之下,康德哲学就是因为太反直觉才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康德给人的刻板印象也就是整天宅在家里胡思乱想。

黑格尔说过,辩证法这个词并不是他发明的,辩证法从柏拉图那个时代就开始出现了。我们知道,苏格拉底的强项就是告诉人们的无知,他总是先让别人说出自己观点,再引导他一步步找到自己观点的矛盾之处,从而放弃坚持原有观点。所谓“辩证法”,最开始的意思就是在辩论中不断地迭代观点,排除错误的信念。

但是这样的辩证法存在很大的问题,即它并不能保证这样的迭代过程是可持续的,事实上,当两个相反的命题进行对抗时会有一个命题消失甚至是双方都消失,这样的迭代是以牺牲命题来实现的。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即所有的命题通过辩证法这么一来,就什么都不剩下了,这就会导致不可知论(例如康德的“物自体”不可知)、怀疑论(例如休谟的怀疑论)等。换句话说,当独立的命题建立联系的时候,它就来到了自己的反面,如果不过渡到“统一”的阶段,似乎就会导致可怕的后果。

这种辩证法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形而上学的问题,它的视野是有限的并且是非黑即白的,黑格尔对辩证法的修改就非常具有针对性:(1)从有限过渡到无限。无限是自身指向自身;(2)辩证法的后面阶段是包含前面阶段的。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辩证法的迭代并不会牺牲命题,这就使牺牲命题的问题被永远解决了。

当然,还有一些哲学家当然也想出了各种方法来试图解决形而上学导致的问题,例如笛卡尔用“我思故我在”来保住最后的“火苗”,直接知识试图绕过一些复杂的事物直接指向无限,非理性主义试图用非理性来处理理性解决不了的问题。

【花师小哲】《小逻辑》读后随笔——番外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