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故事·谐铎(十一)
谐铎(乾隆五十六年刻本)·卷六
47,上清宫除妖

吴郡三茅观东有一位姓狄的人,为某司马家的仆人。司马家有一个女儿,为妖怪所崇,家人施了很多计策,却始终除不去。无奈,只好写下一份状书,交给狄某,命他去龙虎山,乞求天师为女儿治病。狄某来到龙虎山,只见门庭敞开,宫殿森严,到处悬挂着牌匾,上书神将之名,以为守护。有看门者进到里面去禀报,约摸过了两个时辰,才出来召呼狄某入殿晋见。众法官簇拥着天师出来,坐在莲华帐中的虎皮椅上,两侧的法座上陈设着金印宝剑。狄某跪伏于屋檐之下,将状书呈交给法官,法官又转呈给天师。天师将状书细细地看过一遍,直摇头皱眉,沉吟了许久,又与法官低声耳语,不知说了些什么。随即便将一张纸交给狄某,要他请上清宫道人作法除妖。
狄某领命而去,在途中遇见一位道人,戴布巾,穿短衣,正在田野上担粪而行,狄某便拿出天师的书信交给道人。道人打开一看,不禁失声笑道:“天师府卖符篆,动不动就可以得到数以万计的钱。然而有杀生害命的事情,却来麻烦我们,简直太可笑了。”他随手拿出一只小木盆,往里倒入凉水。又取出一面铜镜仰面盖在上边,再用笔蘸上墨,在镜面上涂抹了几遍。不一会儿,盆中的水便沸腾起来,有一缕热气,直冲云间。忽然“砉”的一声,热气下注,水四下散开,如同一片跳动的珍珠。再看时,盆中已没有点滴之水。道人告诉狄某:“妖精已经除掉了!”狄某欣喜无比,对道人说:“等我回去以后禀告主人,一定厚报于你。”道人只是冷笑不语,收拾起工具,仍担起粪担,大步向前走去。
狄某于是回复天师之命,取道回家,将这一切告诉司马。司马家果然在道人作法的当日当时,从女儿室中传出霹雳一声巨响,下血如雨,那妖怪立刻不见了。后来,司马准备下百两白银,和一袭布袍,亲自去上清宫酬谢。可始终没有能见到那位道人,实在遗憾,司马只得叹息而回。
48,森罗殿点鬼

李先生,名堡,是我们家乡颇有名气的进士,曾任甘肃会宁县令,后改补为安定府学教授,他只身一人前去赴任。但因为前任官的家眷还没离开府学官邸,李堡不便于府中居住,只好暂时住在十王殿的廊下。
一天夜里,他忽听得殿堂上人声鼎沸,忙起身偷偷窥视堂内。见里面灯烛辉煌,胥吏们站立于两侧,另有一位紫面赤须,头戴高冠的人,手捧册籍侍立于东侧。不久,阎王头戴冕旒缓缓走出,下面的鬼官依次序参拜他,阎王对众鬼吩咐道:“已有三十年没有核查鬼名簿了,恐怕会有积弊。今天应该细细核查,不能隐瞒放纵。”紫面赤须的人立刻将册上呈给阎王。随后,又有一行荷枷带锁之人,从东廊下鱼贯而进。等唱名后,再从西廊出来。继而又点勾魂簿,唱名再三再四,却无一人应声。阎王问道:“催命鬼有八万七千个,为什么没有一个在这里呢?”紫面赤须的人上前禀告说:“奉后殿转轮王之命,让男催命鬼当了医生,女催命者则作了妓女,全部托生到人世间去了。”阎王脸色大变,说道:“勾魂摄魄,地狱冥府是规定有数额的,假如让催命鬼流毒于人世间,恐怕前来报到入地府的就没有限制了!”接下去,又点饿鬼簿。立刻有一位胥吏走上前,跪着禀报:“前不久,鬼门关的把守者失职,未作认真检查、防范,使诸多的饿死鬼趁机逃了出去。如今他们又大多偷生于人世。”阎王问道:“这些饿死鬼在人世间做什么事?”胥吏回答说:“大半做了县令。”阎王说:“这些饿死鬼埋头在地狱,忍饥挨饿己有千百年了,如今一旦得志,必定要狼餐虎噬,人间生灵恐怕难以存活了!”胥吏请示道:“仍将他们押解回地狱,是否可以?”阎王沉吟了许久,说:“这样做太费事了。如果能忍受讥饿,就听任他了;倘若是饿口大张,就严重削夺其俸禄,使其子孙流落为饿殍;轻者则降职令其做冷官,使其冻饿终身,还其原本面貌,就可以了。”李堡趴在墙缝窥视,不禁失声大笑。刹那间,殿堂内灯烛全灭,一点动静也没有了。
后来,我与李堡在秦淮客馆会晤,他详细述说了此事经过,并嘱咐我用笔将此事记载下来。
铎说:李君在会宁县当县官时,身穿戒衣,克敌制胜,功劳很大,改任守庆学府博士以后,急流勇退,也算十分明智了。我曾经写了一副对联给他,内容是:“秀才有学皆吾辈,俗吏能修到此官。”这是对李君的真实写照。因此,我想,这个故事大概是他的游戏之谈。
49,苏三
刘生,名伟,字琬如。己酉年到白门应试,寄住在丁家的水阁中。在此之前,晋陵有个公子,花了几千两银子,组织了一次对妓女文才的评比,最后定出妓女中的文状元、文探花等。其中,文探花随母亲姓苏,字肃英,因为排行三,所以大家都叫她小三。小三十分倾慕刘生,请求同乡查生帮忙牵线搭桥,请刘生来看看自已,查生将苏三的愿望对刘生说了,刘生笑着说:“琴心和葛嫩都已经香消玉殒了,偌大的秦淮河,岸上已经长满了荒草。因此,像板桥旧艳那样能唱《白练裙》歌的佳人已经不会再有了。”查生一再怂恿刘生去看看苏三,刘生无可奈何,被强拉着去了。刚走了没几步,碰上了朋友黄棰,强行将二人拉到自己的家中去了。二人刚一进门,就看见一个女子坐在堂上,只见她头发上插满了茉莉花,像堆了厚厚一层雪,身穿一件薄如蝉翼的纱衣,露出贴身的抹胸,下身穿着透明的冰绡裤,赤脚拖着一双八寸长的蝴蝶履。女子看见客人进来,只是冷淡地打个招呼而已,自顾自摩娑着手臂上的金镯子,拨弄得叮当作响。刘生十分讨厌这个女子,黄生发现了,说:“你可不要小瞧她,她是秦淮妓女中的文状元。”刘生听了,笑着说:“状元的名头,果然不凡。您对这样的状元已经司空见惯了,而我却不想高攀这空着石榴裙的状元。”说完,匆匆告别出了黄家大门,就急着回自己的寓所。查生拦住他说:“还没到苏三家呢,怎么就想回去了?”刘生愤愤地说:“状元不过如此,探花可想而知,我宁愿在那些名落孙山的妓女中寻找真正的佳人,也不愿再跟这几个所谓状元及第的妓女有什么瓜葛了!”说完,拂袖而去。查生垂头丧气地到苏三家里,把这件事告诉了苏三,她听了,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叹息着说:“明朝复社诸君之中,周延儒曾主持会试,这就好像是往佛头上抹粪。我是如此地不幸,以至于名字和这类人联系在一起,难怪被有识之士唾弃!”说完,伏在床上放声大哭,泪如雨下,查生劝了半天,才止住哭声,后来,刘生考试完毕以后,和查生一起回到寓所,在武定桥东雇舟准备回乡,看见一个女子病容愁态,靠着桥栏杆,好像满湖的水都有了香味。刘生仔细地看了她几眼,回头对查生笑说:“何处惊鸿,翩来洛浦。”查生说:“这就是以前我跟你提到的文探花。”刘生听了,十分后悔,说:“我因为闻到艾叶的臭味就连兰花也抛弃了,因为讨厌斑鸠连凤凰也一并否定了,现在我知错了。”说完,急忙将舟系在岸上,到苏三家中去拜访。
见了苏三以后,刘生先向她道歉,苏三说:“君子看一个人,必然将他放到他的同类人中去看;通达者评价一个人,不被他的名声所迷惑,因此,你以前不屑于跟我交往,是可以理解的。现在我终于得到了你的青睐,我怎么还会恨你呢?只恨相见太晚了!”刘生听了大喜。于是苏三排列筵席招待他们,酒过三巡以后,刘生站起来说:“我虽然确实是个钟于情的人,但生平从未进过秦楼楚馆,今天大家共同欢饮,就算苏三你为我饯行了。请让我为你题几句词,作为礼物留给你。”苏三听了,将一方素巾铺在几案上,刘生提起笔来在上面题了一首《水调歌头》:“
敲断燕钗股,锦毖不须弹。喁喁儿女恩怨,说向镜中鸾。侬是修文种子,
卿是修眉仙史,同押紫宸班。小谪三千岁,来往只人间。兰槛外,苔砌畔,
露华寒。女郎花放,一树莫近玉阑干。昨日青州买醉,今日青楼买笑,明日
买青山。偕隐共卿赋,双凤月中还。”
写完,船夫们在外面催促刘生赶快上船,因为就要解缆起航了。刘生告别苏三,和查生一起登舟而去。
后来,白门的诸名士们将这件事传为美谈,甚至有人专门为这件事作了首长歌,四处传唱,从此以后,文探花的名声越来越响。而所谓的文状元,则反而无人问津,门前冷落。
铎说:才出墨池,便登雪岭,这就是刘生的写照,也就是说,刘生刚刚脱离书海,便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获得好名声世间的舆论,都是从善和坊里学来的,所以,从中可以知道,看人只看他的名声,必然会铸成大错,像刘生这样,以实际情况而不是外在的虚名来判断一个人,才可以得到真正有内涵的人。
50,葛九

在丁家水阁中与刘生一起借住的人,是个姓程的书生,叫程振鹭,程生豪侠仗义,文章奇,诗奇,作事亦奇。
当时,邢沟来了一个妓女,名叫葛九。早年她曾经作过妓女,后来洗心革面,靠剪花卖鞋来赡养父母。但二老忽然相继逝世,葛九和弟弟没有钱安葬父母,葛九不得已,只好重新作了妓女,所以才到邗沟来。有些好事者将这件事告诉程生,程生知道后立刻就去找葛九,当时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程生顾不得这些,打着伞,穿着木履,连夜来到葛九的住处,葛九看见程生,一见倾心,于是拂床铺被,请程生就寝。程生笑着说:“不,我并非到这里寻花问柳。我之所以冒着大雨来拜访您,是想帮您筹集父母的殡葬费。”葛九一听,感动得掉下眼泪,擦干眼泪后,葛九向程生请教有什么办法,程生说:“近来这些喜欢逛青楼楚馆的人,都像盲人骑瞎马一样,竞相拜访那些名气大的妓女,而你,穿得又寒酸,打扮得又朴素,虽然气质和风度都不错,但未必有人会光顾你这里,宁愿出千金来博你一笑。唯一的办法是能够有一篇漂亮的文字挂在你的客厅里,来抬高你的身价,有了名气,才能吸引男子到你这里来,这样才能赚到钱从而完成你的孝心。”程生说完,从袖中取出几尺红绫铺在桌子上,因为葛九排行第九,因此就以九为韵,填了一首《金缕曲》写在红绫上。词是这样的:
廿四桥头步,怪东风、等闲吹过,良宵十五。重向十三楼上望,谩掩四围朱户。欠好梦、十年一度。数遍巫山峰六六,第三峰、留作行云路。双星照,七襄渡。三三径里三生谱。倚花前,阑干六曲,三弦低诉。弹到六么花十八,一半魂销色舞。添一缕、谢娘眉娬。卅六鸳鸯周四角,更二分、明月三更鼓。且莫把,四愁赋。
程生写完后,夜已经深了,雨下得更大了,葛九再三挽留他住下,程生坚决拒绝,拂袖而去。
第二天,葛九将程生写的词挂在书屏上,摆在客厅里,人们于是争相传播,那些王孙公子听说后,纷纷登门拜访,葛九家每天座无虚席,宴无虚日,她这个小小的枇杷门巷,几乎能和顾眉生的迷楼相媲美。这样,不到十天,葛九就赚了不少钱,她把钱交给弟弟,让他拿回家乡,将父母安葬。
因此,葛九心中十分感激程生,屡次写信去请他来,但程生裹足不前。一天早晨,葛九刚刚画好晓妆,正陪着贵客在露葵轩下宴饭,忽然有个人捧着个白匣子进来了,说是程生派来送信的。葛九将厘子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把金色剪刀,一套僧衣,帽,裤,鞋,并有一封短札。葛九捧起信,信上写的是:“古人认为,一个人如果玷污了自己的身子,就不能算作是孝,但我同情你的愚鲁,姑且帮助你借辱身这种办法挣钱,来完成自己的孝道。如今,你不能再继续在这种卖笑生涯中沉迷下去,应该及早回头,到达觉悟的彼岸,如果你仍然沉沦欲海,堕落花尘,你的父母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你看完我的信后,迅速斩断业根,用正当方式谋生,如果继续在窗外画眉,那就是自愿远离佛门;哪怕是在湖中当一个采莲女,也算是踏上慈航之路,如果能剃掉头发,投身空门,以洗净以前的罪业,那当然更好,否则你会作茧自缚,追悔莫及。”葛九读完信,一下子大彻大悟,于是对着镜子,剪掉了满头鸟发,穿上僧衣僧裤,成了一个比丘尼。贵客看到她如此行为,逡巡着离开了。
没过多久,程生大笑着走进门来,径直走到座位上坐下,双手合十,盘腿而坐,葛九伏地膜拜,程生学着老僧的样子说出一篇口偈来:“彼美人兮,人尽可夫,吾今度汝,超脱泥途,踢翻桃叶渡,跳出莫愁湖,从今撒手菩提岸,火里莲华何处无?”葛九听了,牢记在心,星夜雇舟回到扬州,在云华上院出家当了尼姑。后来,她请幔亭画了一幅《妓堂皈佛图》,悬挂在净室之中,表示自己永不忘记程生的大恩大德。
铎说:昔日卞玉京作女道士后,还时不时与男人勾搭,所以,从中可知,有时候人虽已经出家了,却不定能斩断情缘,常会旧态复萌,变得和红尘中的男女一样,但葛九接到程生书信后,立刻彻底削净六根,看来葛九生来就有慧根,定然不是平常人,但若不是当头棒喝将其唤醒,葛九就会像柔花弱絮一样,不知漂流到何方?因此一面是金粉如来,一面是风流渊薮,要想不误入歧途,只能时时小心谨慎。
51,奇女雪怨
线娘是夏城一户书香门第的女儿,自幼好学,不仅善于填词作赋,而且还会写科举应试文章,老师称赞她道:“姑娘如果女扮男装前去应试,则金堂玉马将指日可待。"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她十七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姑娘哭得死去活来。丧事料理完毕,家里只剩她孤身一人,日子过得十分凄苦。
邻居是位富家公子,他家院中栽有一株玉兰,枝繁花茂,枝条伸过墙来。一天,线娘晨起,攀墙摘花,恰巧被富家公子看见,公子站在墙下向线娘作揖行礼。线娘发觉有人在树下看她,顿时羞红了脸,准备回避。公子道:“姑娘别急,小生不是宋玉,岂敢对姑娘有奢望。只因小生独学无师,长进不大,得知姑娘学问渊博,小生情愿拜在姑娘座下,请多指教。”说罢,从袖里拿出一篇习作来,要求姑娘评点。线娘亦不推辞,接过文章,带回屋去阅读。文章写得很精彩,她发现公子颇有才华,文笔优秀,篇中虽有一两处小疵,用词不够贴切,但仍不失为一篇佳作。于是细心地帮他修改。第二天她又爬上墙垣,公子早已在树下相候,线娘便将文章还给了他。公子回房阅读,心中十分佩服。从此他们便互相来往,时间一长,渐生情愫,遂结为关系密切的文友。
有一天,公子写了一篇题为《逾东墙而搂其处女》的文章,字里行间对线娘有挑逗之意,而线娘则以《媒妁之言》为题,作文回答。公子笑道:“小生急于成事,而姑娘却如此迟缓,岂不是文不对题了么?”线娘道:“小女子见郎君的文章如此大胆,恐急于求成,铸成终身遗患。”公子觉得她并无拒绝之意,顿时胆壮,便搭起梯子,翻墙过去,抓住姑娘的手道:“小生每日以师礼待姑娘,今日何不演一出鸾凤和鸣或鸳鸯戏水之戏?”线娘挣脱公子的手,半推半就地道:“读书人最易昧良心,小女子怎能轻易以身相许!”公子听罢,便指天发誓,永不背弃姑娘,情同日月相照。线娘见他心诚,便投入了公子的怀抱,朝朝暮暮与他欢会,不觉已有半年之久。
线娘催促公子快请媒人说合,尽快成礼,但公子口头上答应得爽快,却迟迟不见动静。线娘心里焦急如焚。其实公子此时已与另一姑娘订了婚,线娘还蒙在鼓里,到公子结婚的前夕,她才得到消息,不免伤心哭泣,悲痛地再次来到墙下等待与公子诀别。而公子另有新欢。对她己无兴趣,不再与她作野鸳鸯了。公子始乱终弃,使线娘万分愤恨,她在绝望之中。竟关上房门悬梁自尽了。
公子听到消息,只微微叹息几声,不久便将此事淡忘。过了一段时间,公子赴乡试,刚打开试卷,便见线娘翩然而来。公子惊惧万分,以为她来报仇。但线娘并无怒容,反而为公子拂纸磨墨,并给他讲解题意,叮嘱他尽心作好文章,然后飘然而去。由于公子得线娘指点,这次科考他中了秀才。他又继续应礼部考试,线娘依然前来照顾,并对公子试卷中的不妥之处,一一加以改正,使公子又一次榜上有名。公子高兴得自不待言,准备进京参加殿试科考,最后,他在线娘帮助下中了进士。线娘对他道:“你若在京中为官,所得俸禄仅升斗,不能使宦囊充裕,何不申请作外放之官,薪俸可得二千石,以后更会财运亨通。”公子一听有理,遵嘱照办,不到两年,被提拔升任郡守。他官位越高,贪欲越大,不断营私舞弊,后因接受盗贼贿赂,置国法于不顾,罪行终于败露,被捕下狱。此案奏明皇上,公子被处以极刑,落得个可耻的下场。
行刑的头一天晚上,他恍惚看见线娘,她的脖子上圈了一条绣花绸巾,披头散发厉声对他道:“我含冤数年,今日得以报仇雪恨。我之所以助你这样的负心郎得到官职,正是料到你为人全无信义,贪欲必大,你为官之后,一定会触犯王法,走上绝路。今日果然如此,这真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如今我大仇己报,可以瞑目了。”说罢冷笑数声,飘然远去。
铎说:在一件事情上的负心,导致了十年的烦恼,没想到芙蓉镜下的女人也有报仇雪恨的时候。这样看来,被削职为民,只是对负心薄情人的最轻的惩罚。
【这篇类似《聊斋志异·窦氏》。虽然复仇的手段各有各的不同,但是渣男的始乱终弃都是一样的】
52,达士报恩

平原御史刘公,自幼孤苦贫寒而好学。他在东村关圣庙中设帐教村童读书。这年岁末,他散去学馆,进城去探望姐姐。姐姐送给他一只母鸡,他回到村中将那只鸡杀来吃了。事有凑巧,有个学生家中正好丢失了一只母鸡,人们私下议论,说那只鸡被老师偷吃了。有的村民认为老师如此行为已不能为人师表,便去质问他。刘公十分气愤,便召请众村民到关圣庙中,跪下起誓道:“刘某如若不肖,偷吃了别人的鸡,走出庙门便摔断脚趾。”发誓之后,他刚走出庙门,竟突然摔倒,跌断了一趾。众村民捧腹大笑,竞相羞侮于他。刘公仰天呼叫道:“英雄困于贫穷之中,被群小侮辱,连正神也不原谅,刘某好不冤枉啊!”他己无脸继续在村中教书,就变卖家具,得五两银子作盘缠,去到京城,在李兰台门下干事。闲暇之时,便发愤读书,以后参加科举考试,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一路顺利,不数年,官至御史。
后来刘公乘张天师来京朝拜皇上的机会,将自己过去受冤之事写出来,请求天师为他查明事情真相。天师写文书去向关圣查问,数日后,关圣复文道:“关某于某年某月某日奉玉帝之旨赴灵霄殿议事,不在庙中。庙后有一成精老獾,乘关某不在,假充神灵,妄踞神座,自以为贫寒的读书人中没有奇士,便采取狡狯伎俩,使刘御史摔倒,以便博得众人一笑。关某查明真相,已命周仓用青龙偃月刀将他杀了。”天师看了复文后,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刘公。刘公便告假回到东村,召集旧日父兄辈说明事情的原委,然后同去庙后找寻,在一处杂草丛中,果见一座古墓,坟边有一老獾被杀,赤淋淋卧于血泊中。村民们才知道刘公过去受了冤枉,急忙向他道歉。刘公叹道:“这獾怪因开玩笑而被杀,虽然是自取其祸,但刘某如果不受此刺激,便会留在村中当学究,哪里会发愤读书而获得今天的功名呢?如此看来,獾怪实是有恩于刘某啊。”于是,他命下人择地将獾的尸体以礼埋葬,并立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报恩冢”三个大字。事毕,刘公返回任所,官运一直亨通。
铎说:当英雄身处困顿之中时,不论是受到别人的怜悯还是受到别人的侮辱,都相当于受了别人的大恩,否则,准阳侯韩信也不会报答当年让他受胯下之辱的少年了,少年对他的侮辱等同于漂母对他的恩惠。而现在的那些轻薄之人动不动就睚眦必报,气量也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