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夏日记忆)
“哭诸葛”,是《三国演义》里极具气势的一场戏,漫天飞舞的纸钱与绵延不绝抬棺的队伍,整体恢宏壮丽,但《三国演义》剧组巧妙地利用后主刘禅的跪拜与孟获的吊唁来体现丞相高大完美的人格,加之以刘欢老师的歌曲,丞相逝世所带来的悲伤气氛几乎要扼住人们的咽喉,导致这个情节在观众眼中一直是十分压抑的。
事实上,“哭诸葛”之所以感动人,不仅仅是因为剧组肯花钱营造场景氛围,还兼有前五十集的人物塑造,以及诸葛亮作为建立季汉的诸人中最后一个离去的成员,也好似给一个时代画上了句号,再回想当初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火烧赤壁、夺西川、取汉中又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六出祁山而无功,又是多么地哀伤,“悠悠苍天,何薄于我”,丞相临终一语,闻者无不潸然泪下。
可如今,有那一班庸才,自以为是,污蔑丞相,若是与他讲演义,便说演义为虚,做不得真,若是与他说正史,便又说季汉无史官,陈寿所言,多是以讹传讹。
贻笑大方。
不过是呵,话语权,话语权,表达也是一种权利,那群猪油蒙了心的蠢物能说出“我比罗贯中更懂《三国演义》”这种话来,也真是时代进步,人人平等,容得下狺狺狂吠。
唐、宋、元三代武庙,白起、韩信尚且有被替下之时,而能三代不移者,止兵家孙武与丞相二人而已,难道还不够证明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