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莉|热爱是最好的回报
1976年8月30日,陆莉出生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工人家庭。5岁半的时候,她的父母陆光荣和张月娥将她送到了省直属的业余体操基地。

在同批训练的孩子中,陆莉也愿意接受这些训练课程。即使训练的时间相同,她也愿意付出更多努力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成就。这也让她的启蒙老师周小林愿意将更多时间交到这个有些瘦弱的女孩身上。

1985年,湖南省体操班建立,陆莉是被选入的首批队员之一,她继续跟随周小林和她的同事燕呢喃训练。但也是这个时候,她的父母考虑让她结束体操生涯。起初,他们将女儿送到体操学校只是为了让她能够多吃点饭,长的壮实些。并没有想过让陆莉成为职业运动员。但这个时候,陆莉已经彻底地爱上了体操。虽然练习体操很艰苦,但努力后所收获的成就感和喜悦,还有挑战新动作的勇气,成为了她坚持下去的理由。
为了能够继续练习,陆莉从家里偷拿钱,自己坐公交跑到学校。这份主见和魄力最终打动了教练燕呢喃,为了缓解陆莉没人照顾的问题,她向陆莉的父母保证会照顾好陆莉,这最终让陆莉的体操生涯得以延续。
1986年,在一次体检中,陆莉被发现患有遗传性肝炎。疾病的长期折磨,也是造成她身体瘦弱的原因之一。燕呢喃曾经考虑让陆莉放弃体操。但看到陆莉对体操的激情,这又让她感到十分纠结。但陆莉没想那么多,只是专注于完成教练给我的任务。
1987年陆莉进入专业队深造,跟随熊景斌训练,并在1988年正式选入省队。因为身体比较瘦弱,所以陆莉在对力量要求较大的跳马和自由体操项目上难以取得突破,熊景斌将她的训练重点放在了高低杠和平衡木上。
1990年全国青少年体操锦标赛,陆莉夺得高低杠金牌。第二年全国锦标赛,陆莉成功延续了前一年的辉煌,拿下了高低杠金牌。1991年,陆莉正式进入国家队。
1992年是陆莉最辉煌的一年,巴黎世界体操锦标赛是陆莉参加的第一场国际大赛。在高低杠半决赛中,陆莉后直两周下稳稳钉住由于新周期规定单项决赛不会带入规定动作和团体比赛的得分,这为陆莉争夺奖牌带来了很大的希望。但是在最后的决赛中,由于动力性不够,最终陆莉只获得第四名。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团体决赛,中国队获得第四名。在强项高低杠上,她以第六名身份进入决赛,平衡木则有些意外的以第一名的身份进入决赛。同事她还作为中国队第二人进入个人全能的决赛。
首先进行的个人全能决赛,陆莉并没有吸引观众的注意。由于平衡木掉木和自由体操难度较低,最终她获得第34名的成绩。在随后举行的高低杠单项中,陆莉第七个出场。跟她同场竞技的有92年世锦赛高低杠冠军得主米洛索维奇和铜牌得主帕斯卡,奥运会全能冠军古楚和亚军米勒,还有1991年世锦赛高低杠冠军金光淑。之前,独联体队的古楚已经拿到了望尘莫及的9.975分,几乎提前锁定了这个项目的冠军。
陆莉的动作虽然比较多,但是整体上并不琐碎,开场就是大长串反吊大回环转体360+反吊屈体大回环+叶戈尔空翻+前摆180到低杠手倒立+正掏+腾身回环+腾身弧形换握至高杠,随后是一个高度充沛的特卡切夫,最后的后直两周下稳稳钉住,展体充分,重心极高。最终六名裁判一致打出了10分满分,夺走了这枚高低杠金牌。在转播镜头中,古楚那有些不可置信和失落的表情体现出了些许的挫败感。

高低杠的优秀表现让她在接下来的平衡木决赛中完全放开。第一个上场的陆莉在难度上和编排上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她的发挥十分稳定。但凭借9.912分想要获得奖牌还是有些困难的。不过随后米洛索维奇和杨波掉木,邦塔斯晃动不断,博金斯卡娅和奥基诺发挥的紧紧巴巴。最终陆莉和米勒并列获得了高低杠的银牌。回国后,陆莉荣获国家体委授予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而巴塞罗那奥运会,是陆莉第二次参加世界大赛,也是她最后一场国际大赛。

1993年,陆莉整合了新的高低杠,虽然增加了难度,但她的动作已经不如以往那么轻盈。参加了一些邀请赛,但是成绩都不太理想。于是陆莉就在那一年休赛,并在1994年正式退役。随后陆莉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习英语。2000年,陆莉前往美国执教,并一直定居至今。现在的陆莉在黑山体操中心执教。2020年陆莉接受采访时表示:“体操一直是我生命中的热爱,很高兴我仍然与它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