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计量内校员证书哪里考计量校准管理员培训内容-浅谈企业的计量管理

湖北武汉计量内校员证书哪里考计量校准管理员培训内容-浅谈企业的计量管理
计量是对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确定过程,具有精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和法制性的特点。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人们对计量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各种物理量的计量测试上。二十世纪末,随着计量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量范畴不断扩大,可以说,一切可测量的测试皆属计量。在几何、热工、力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声学、光学、化学和电离辐射等科技领域,计量工作的开展比较成熟和普遍。

一、企业计量管理的变革背景
在工业化生产中,为确保量值的准确统一,人们探索出一套标准计量测试的方法及传递和溯源方式:通过上一级标准对量值的复制和再现,来实现量值统一,并以这一传递和溯源构架为核心,建立了相应的技术规范、技术机构和行政机构,并利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加以保证。
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以电子集成技术和数字模拟技术为标志的新型测量设备以其量值相对稳定、精确、直观、易操作、现场校验简便等优势逐步取代了以机械化和电气化为核心的传统计量设备,并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其涉及面广,发展速度快,原有的溯源检定链很难与之相适应。如何保留传统量传体系中的精华,又能更快地吸收和应用新技术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成为我国企业计量管理中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计量课程范围
1)计量校准管理:法制计量与管理,量值传递,计量认证,工业计量理论与发展,工业企业计量能力考核规范及标准,误差理论与测量不确定度标准器,数据处理和记录的要求等。
2)仪器校验:量具(仪)工作原理、结构、类型、技术指标 →检验规程→操作方法→实操培训→上岗考核→填原始记录→做数据处理→报告不确定度→判断是否合格→出证书→贴标签。
3)仪器校准类型:
力学专业:砝码、推拉力计、扭力扳手、扭力计、转速表、邵氏硬度计、压力表、真空表、台秤、电子天平、电子秤等
长度专业:千分尺、游标卡尺、百分表、角度规、高度尺、钢卷尺(直尺)、螺纹圆柱塞规; 电磁专业:指针式(数字)功率表、指针式(数字)电流表、指针式(数字)电压表、电阻表等;
计量检定员资格证量规仪器校正员培训
热学专业:数字温度计(表)、工作用玻璃温度计等;
理化专业:酸度计、可见分光(单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无线电专业:模拟示波器、低频信号源、失真仪、LCR测试仪、数字多用表、函数发生器、频率计、毫伏表、高频信号器、直流电源、耐压测试仪等。
衡器专业:电子秤,台秤,案秤,弹簧秤等;
温度专业:玻璃液体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工作用热电偶等;
容量专业:滴定管、分度吸量管、单标线吸量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量杯、移液器等;
湿度专业:湿度传感器、电动能干湿表、机械式湿度或干湿表等
4) 计量器具校准知识与相关名词术语;
5) 如何将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转化成"内校规程"
6) 企业开展仪表、量具的内校需具备哪些要求和条件,方可进行"内校"
7) IS0要求仪器、仪表、量具如何进行有效管理(IS0管理体系的要求)
8) 现场实际操作演练(有教具与相关修理工具).
计量员检定校准管理内校员校正培训班每月开、常年办;费用:计量员证书一证一项,分级管理:初级费用1800元/人、中级费用2000元/人、高级费用2200元/人,(培训费、资料费、及 午餐费等,可以培训报到现场缴纳,报名不预收任何费用,交通及住宿自行安排、费用自理。另计量管理员证书不分级别,费用2200元/人;内部校验员、内部校准员、计量校准内校员证书不分级别,不限项目,费用1600元/人。)
二、传统计量设备与现代计量设备的区别
1传统测量设备
传统测量设备以机械原理为主,设备可拆卸,易清洗,适合在实验室里检定。实验室模拟理想环境与现场使用环境条件的较大差距,决定了其检定结果与现场实际结果的差异,从而降低了结果的可信度。
2现代化测量设备
现代化测量设备以电子集成技术、数字模拟和计算机控制为标志。设备在测试和校准时,不受环境影响,无需拆卸并可随机携带,校验时间短,操作简便并可随机校验,测量结果接近真实。
常年开展如下项目:
1.化妆品检验员(微生物检测员、化妆品包装材料检验、化妆品添加剂检验)等职业培训;
2.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
3.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员、粮油质量检验员、食品检验员)等职业资格培训;
4.化学检验员(化学检验员、化妆品检验员、材料物理性能检验员、水质检验员)等职业资格培训;
5.内审员(ISO22716化妆品GMPC内审员;ISO22000化妆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内审员;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内审员;ISO17025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等内审员培训;
6.化妆品检验员、微生物检验员、医疗器械检验员、卫士消毒产品检验员;
7.计量员、內校员、计量管理员、内部校验员、仪校员计量校准员资格证培训;
8、化妆品安全管理员、化妆品安全管理师、化妆品质量管理师、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师、中式烹调师、健康管理师等化妆品招投标加分证书
9、化妆品、化妆品行业出厂检验技能培训(理化检验及微生物检验培训)常年开设。

三、计量管理所面临困境
1设备新、旧转换的矛盾日趋尖锐
传统的量值传递建立在传统测量设备基础之上,随着设备新旧的转换,现代测量设备已无法在量传体系中找到适合的上一级标准。而为了确保量传的正确,企业不得不放弃先进的测量设备,尽可能选用量传体系的测量设备, 这就造成了生产设备不匹配现象。 随着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测量设备新、旧选型的矛盾日趋尖锐[1]。
2计量成本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越来越多新型测量设备的出现,已超出了传统测量设备检定体系所包含的范围,使传统的测量设备检定体系中计量标准覆盖范围不断锐减,为维持计量传递链的正常运转,不得不提高单位测量设备的检定费用,上世纪 90 年代末到 21 世纪初,检定费两次上调及多次地方性调整使检定费和修理费上涨了 10 -15 倍,同时运输费用也不断增加,要将原有的测量设备周检维持下去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3值监控与测量设备周期检定脱节
测量设备周期检定是根据其性能、使用环境、使用频率及测量介子等综合因素所确定的。测量设备检定间隔期,是为了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量值的统一性而采用的一种强制性手段。由于使用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测量设备周期的科学界定就成为计量管理的一个难点。为了便于操作,目前企业测量设备的检定周期主要源于国家检定规程和实验室检定结果,使在用测量设备检定周期的确定过于模式化和理想化( 即由检定人员依据检定规程,确定首检后的第一个检定间隔期,以后则根据该测量设备检定时的维修和调试情况对检定间隔期予以调整,并固定形成周期)。这种模式化的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使得相对稳定的测量设备也必须不断周检,从而花费不必要的检定费用,造成了浪费;对于一些使用频率较高或环境条件较差的测量设备,周期还未确定就已报废,使其量值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尤其是化工企业的工艺流程生产线,在确定测量设备周期时针对性较差[2]。其次,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和处理周期内现场测量设备失准所带来的数据偏差,从而给误差数据的追溯带来困难,造成周期检定与量值监控的脱节,使周期内测量设备量值变化得不到有效控制。
4企业结算矛盾凸显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企业内部各单位部门间也基本形成相对的独立核算单位,在传统计量传递链中测量设备的检定,主要在实验室标准环境条件下完成,忽略了同一测量设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测量值的差异。另外,由于原有的计量管理体制只重视测量设备的管理,忽视各结算测量点的综合平衡和全面监控,造成结算数据的差异,导致各单位间结算矛盾不断加剧,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形成企业管理的木桶低板。
5代化程度越高的生产设备其测量设备的失控面就越大
现代化程度越高的生产设备其配备的测量设备就越先进,它们在拆卸、溯源和整机调试上难度都很大,以往检定只能在实验室里进行,一台设备往往有多个或多种测量仪器、仪表组成,实施检定就有可能将设备解体,处理不当适得其反,会给企业带来损失。那么进厂安装和调试时没有进行分别检定和整体测试,以后就无法进行。这就导致了使用过程中测量数据准确性的失控,从而降低了仪器的使用精度。
四、计量管理的信息化
1计量数据信息管理的特点和方法
计量数据管理是指:使用测量设备经检测而出具的数据,也叫“ 量值”或“ 测量结果”。采用计量数据管理是以生产工艺流程各测量点的测量数据为主要管理对象,按照“ 数出多门、量出一家、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从测量点数据入手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整理——信息反馈——测量设备检定——报废的过程。这种管理方式主要是依据管理学中的木桶低板原理,按照测量设备的测量特性,找出最薄弱的环节,分批逐项地建立数据采集网,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测量数据库和测量设备台帐库,根据采集数据的分析结果确定检定的时间和A、B、C 管理流程图范围,从真正意义上消灭重复检定和漏检情况的发生。企业计量管理从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的链式管理到计量数据管理,是摆脱目前企业计量管理困境的有效方法,是企业基础管理薄弱环节的突破,由于它涉及的面广,采集的数据多、计算量大,因此必须借助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网络的技术才能有效地实现,所以这一转换过程是一个分期逐级实现的过程。
(1)首先对企业计量管理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一批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测量点( 即低板点),第一批测量点的确定一定要集中在计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上,如结算点、检定链以外的质量控制点等。其次,确定数据采集点,绘制数据采集点网络图。第三,建立检测点测量数据库及测量设备台帐库。第四建立采集点管理网络。
(2)根据各个数据采集点采集的数据计算单位时间( 月、季、年)的标准偏差,结合测量设备的使用精度确定其控制范围,监控测量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异常波动情况,从而达到监控测量设备准确性的目的,防患于未然,真正做到经济、合理、准确、及时。根据各测量点数据波动情况由计量管理部门拟定检定和校验计划,安排检定部门对相应的测量设备进行修理和检定校验( 测试),合格的继续投用,不合格的转入报废程序。根据测量数据的变动是否异常确定测量设备需要检定的时间, 这样可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有效合理地使用检定费,降低检定成本,使检定和校准满足测量点的需求。
(3)对数据波动较大的测量设备首先考虑现场校准,减少因拆卸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同时减少因测试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精度损失。
2以数据信息管理为中心,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管理程序建立企业测量数据采集和输出中心。该中心除了监控测量设备数据波动情况,保障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量值的一致性外,还可将生产经营用数据准确及时地传递到数据使用各部门。真正做到数出多门、量出一家,为生产过程提供质量控制依据,同时为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对一个企业来说有多少在用测量设备就存在多少测量点,无目的的统抓只能适得其反。因此可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点和经营方式实行测量点分级管理。将数据区分为生产指示监控、内部经营管理( 包括质量控制数据、投入量、产出量等流程监控数据)、安全防护、对外贸易结算等数据及为决策者决策提供的参考数据[3]。
3以测量数据管理为主,逐步扩大现场校验和测试的范围
以测量数据管理为主,逐步扩大现场校验和测试的范围,缩小实验室检定的范围,并通过以上计量管理程序把计量数据和测量设备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企业计量管理体系。

结语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准确、快捷、节省的新型测量设备将成为企业的首选,这使得传统计量技术及管理模式和量传链受到强烈冲击。企业基础管理必须服从经营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计量的传递与溯源及其管理职能的消失。计量传递方式开始从检定为主向简便、快捷的现场校准为主方向转变,计量管理也开始从以测量设备的管理为主逐渐向数据管理为主方向发展。计量作为生产过程监控的眼睛、质量保证的手段、贸易结算及企业管理者决策依据的作用,不是被淡化和削弱而是更加突出。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测量设备的更新换代促进了新的测试和校准设备与方法的产生,同时带动企业计量管理进入信息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