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花光500万,她建了一个“理想国”

2022-09-02 14:38 作者:We我们工作室  | 我要投稿


“世上如果没有我就好了。”第5次找工作被拒绝,孟泽蹲在村口痛哭。身高不到1.3米的他,尝遍了世间的冷漠与偏见。


“活着不容易,想死也很难”。


一场大病导致赵少彬肢体二级残疾。摇着轮椅找不到工作,歧视与怜悯的目光,犹如一把利剑,刺穿他残存的自尊。他开始上网搜索“死亡的100种方法”。


身处弱势者的江湖,他们曾与许多残疾人一样,被贴上模糊又具体的标签,得以窥见最真实的人性,渴望被看见,又害怕被看见。


幸运的是,他们遇见了河北行唐县的贾茹,这个47岁的女人,让许多残疾人重新开启了不被命运定义的人生。


特殊的直播间        


“感觉汗毛都竖起来了,出了一身冷汗”。


第一次在快手直播,孟泽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直播间20多个熟人,陪他艰难地捱了30分钟。


仓促收尾的首秀,让他沮丧得想哭。当时,刚进入残疾人双创园一年多,差不多每天都有成就感的他,第一次有了挫败感。


园长贾茹,看见角落里蹲着的孟泽,便把他拽到身边,坐下陪他聊天。


“你敢进直播间,就是突破,就算只有一个人看直播,你也赢了”。


距离第一次直播三个月后,孟泽便能在直播间谈笑风生。“一日千里迎风帆,两袖清风做高官”,每次开播,他还会准备几句开场白。


与大多数网络主播不同,孟泽全程站着直播。“坐着就看不到我了”,他用戏谑的语气说出残酷的现实。

孟泽

23岁的孟泽患有侏儒症,看着身体健全的父母和妹妹,他一度以为,全世界只有他一个残疾人。


他不喜欢白雪公主动画片,每次一大群孩子围着他喊小矮人,他都吓得直打寒颤。8岁那年,父亲外出打工意外离世,早已停止生长的孟泽,人生只剩下疯长的痛苦。


上学被嘲笑,出去玩被嘲笑,找工作也被嘲笑。


“你长这样,再把我的客人吓跑了”。去理发店应聘洗头工,店长的讥讽,让孟泽难过很久。去超市应聘理货员,被经理嘲笑还没有货物高。去学电器维修,却发现很多电器都搬不动。


他经常绝望的痛哭,“我怎么那么没用”。


2018年9月,孟泽无意在朋友圈刷到一份“特殊”的招聘信息,这让他裂开的人生突然照进一束光。


“双创园只招残疾人,重点招就业困难和家庭困难的农村残疾人”。


回忆初入园的怯懦,他觉得辛酸又好笑,“妈妈领我到贾茹园长的办公室,一进门,我就找个角落蹲下了,怕他们看出我个矮”。


一头短发,说话豪爽的贾茹,拉着孟泽妈妈的手说,“放心把孩子交给我吧,我一定好好教育他,培养他”。这句话让孟泽有些动容,他不自觉的从角落里站起来,“我听见的不是怜悯,是尊重”。


与孟泽的先天残障不同,1991年出生的赵少彬是后天残疾。14岁之前,他还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健康少年。一场脊髓肿瘤,外加手术失败,让这个怀揣梦想的少年,坐上了轮椅。


从健康到残疾的打击,成了他无法承受的生命之痛。


我国目前有8500多万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比 6.09%,涉及全国 1/5 家庭,关联到 2.6 亿家庭人口。与赵少彬一样,后天残疾的人数占残疾人总数的70%。


这个数字之高曾让赵少彬很震惊。他明白,不幸加意外,让残疾离每个人并不遥远,但他想不通,为什么这个人偏偏是他。


生病致残后,他就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在黑暗中行走。“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死了算了”。他在网上搜索各种死法,终因放不下亲人,而不忍心自私离去。


死不了,却也不容易活。“残疾人就业机会少得可怜,不是用工的地方没有无障碍设备,就是对方根本不想用我”。


就连左腿轻微残疾的尚浩,也曾遭受过求职的痛苦,“明明我能干的工作,就说我不行”。


他们和不幸的命运抗争,还要和世俗的偏见缠斗,直到来到双创园,犹如跨越了一座偏见的大山。

赵少彬

“归属感特别强烈,就像打开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行唐县这座小红楼里的温暖,让他们有了活下去的力量。


“残疾人真没有那么弱,要按能力被平等对待,他们一定能活得很好”。贾茹的愿景,在慢慢实现。


 建一个“理想国”     


“我们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赵少彬文笔好,负责写快手短视频剧本。孟泽擅长直播、剪辑、拍摄,尚浩擅长唱歌,是园区的男主唱,也尝试写文案。


双创园把各类残疾人聚在一起,提供不同的就业岗位,免费吃住,每个月按照工作量领工资。有人做手工,有人做图文标注,100多名残疾人在这里找到用武之地。


“这里不是福利院,干多干少都行,必须用劳动找到价值”,这是贾茹对他们唯一的要求。

第一次开工资时,员工们把家人都请到园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那天,很多人都哭了,贾茹也哭了。


这个好像浑身有使不完劲儿的女人,终于卸下了些许的压力。


很多人不理解,身为健全人的贾茹,为何会对残疾群体如此共情。


事实上,她并非一开始便以平等的视角去对待这个特殊群体,甚至与大多数人一样,更多的是怜悯,同情。


小时候,她常把家里小卖部的食物送给他们。开菜店,会给残疾人留一把菜,干食堂,也要给残疾人多打点饭。


2008年,一个摇着轮椅来买菜的年轻人,给她上了一课。


两块多钱的菜,贾茹按照惯例又要减免,却遭到小伙子的严词拒绝,“我是残疾人,不是废人,不用照顾”。


那个受伤的眼神,让贾茹现在都忘不了。


也许对于残疾人来说,“特殊对待”有时意味着负担,而她这些年的善意,并没有切中要害。


此后,她尽力去找能帮残疾人就业的项目,开超市、开商场、开服装加工厂,尽量多聘用残疾员工。


一路走来,贾茹把关照残疾人当成一种习惯。可她没想到,2018年筹备创建双创园,却传来了各种质疑声。


“一家一个残疾人,都成为拖累,把一群残疾人放一起,还想让他们挣钱,简直就是笑话”。

“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图啥呢?”


“她肯定存心不良,弄着残疾人去挣钱呗”。


“屏蔽”了各种声音,贾茹卷起铺盖住进了园区。为了省钱,园区的装修全是她自己设计,这里也成了国内无障碍设施最完备的地方之一。创业20多年,贾茹帮1600多名残疾人就业,没人比她更了解残疾人。

双创园

之前,商场和服装厂的创业成功,让她有了一定财富积累。可为了建园,她不仅抵押了房产,拿出全部积蓄,还东借西凑,前后投入500多万,几年算下来,陆续投了2000多万。


那两年,她给自己起个外号“一睁眼两万”。当时园区还没有“造血”功能,要免费食宿,要给工作人员开支,还要陆续完善园区设施,每天至少2万块钱的费用。


“缺钱、缺钱”,那是贾茹从小到大都不曾体会过的窘迫。她后悔了,想要放弃,“真的太难了,每天都想哭”。


不仅缺钱,由于贾茹缺乏此类管理经验,残疾人类型也不同,园区陷入"一团糟":有人不会用马桶,有人餐餐需喂饭,有人满园子乱跑,还有人睡觉要抬上床。外界的不理解,也让她颇感心寒。


贾茹没有别的爱好,缓解压力的方式就是一个人偷偷地哭。一次出差,她开着车,哭了一路。


她不是不能放弃,是不忍心放弃。那些刚燃起生活希望的残疾人,总不能再把他们退回去。

双创园副园长王大志就是被贾茹的善行吸引。


2012年,他在网站看见贾茹面向河北省农村残疾人免费提供创业、就业帮扶。当时还怀疑这是生意人的噱头,便来行唐一探究竟。


“她的服装厂帮创业的残疾人免费发货,利润全给残疾人,卖不了的服装由工厂全部收回,没有任何压力和风险”。


此后,王大志便不顾家人反对,放弃了石家庄的事业,来到了行唐,与贾茹一起助残,一干就是10年。

大志和孟泽一起讨论工作

“我们都怕她心软被骗”,贾茹的善良,曾让身边人都很担心。


开车去办事,看见朋友圈转发行唐县一个孩子患有白血病。贾茹会让司机马上调头,去孩子家中,并掏出兜里全部现金3000多块钱。回去后,又帮助筹集治疗费3万多。


常年帮扶残疾人,贾茹说自己得了“职业病”。


一次,她看见街边坐着个衣衫褴褛的肢体残疾男子,便下车去问他家里什么情况,需不需要帮助。对方却怀疑她是骗子,扭头就走,旁边还有人说难听话。


贾茹是个急脾气,她总说自己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以前遭到质疑,肯定怼回去,现在听到再多风凉话,也觉得无所谓,“踏踏实实做事就行了”。


有个叫付学净的女孩,先天性脊椎裂,导致双足内翻,来园区之前,爬行了21年。


“她是爬到我跟前的,腿上有些地方还有黄色脓水”。贾茹把付学净抱到轮椅上,又联系医院,帮她做了矫正手术,还给她买了一双鞋。


第一次穿上鞋的付学净,结束了爬行人生。但这并不是贾茹的最终目的,她想让这个群体从精神上也真正站起来。


 精神上“站起来”      


“何其有幸,我有了第二次生命”。


人生突然变得充实又有趣,唤醒了赵少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他不止一次发出感慨,感谢贾茹妈妈改变他的人生。


第一次去看电影是贾茹妈妈带着去的;第一次去吃烧烤是贾茹妈妈请的;第一次健身是在园区健身房;第一次和那么多同样命运的人聊未来;第一次感受到还有和家一样让人如此放松的地方。


园区没有保洁员,但干净得看不见一点纸屑。


“每天早上起来,大家一起打扫卫生,像一家人一样说说笑笑”,赵少彬原已冰冷的心,变得愈发柔软。


孟泽有件黑色的卫衣,起了毛球也不舍得扔。那是贾茹妈妈买给他的,花了88块钱,也是他穿过最贵的衣服。他说,贾茹妈妈总给他们买东西,却不舍得给自己花钱,一条黑裙子穿了好几年。


尚浩入园时,只有18岁。14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意志消沉,游手好闲,是贾茹妈妈不放弃他,推着他往前走。


入园后,他腰间盘突出,外加腿疾,无法走路,也是贾茹妈妈亲自开车带他去石家庄往返正骨,每三天去一次,连续去了一个月。母亲去世4年后,他再一次感受到了母爱。


“她每天看着精气神十足,其实很累”,孩子们都很心疼贾茹。


一次重感冒,又不想耽误开会,贾茹便把吊瓶拿到园里注射,“我不是矫情的人,那次真挺不住了”。


她也想休息,可没办法停下来,甚至没时间顾及自己的孩子。


有一次,她带着园区孩子到自己开的超市体验生活,结束后,便请大家在附近吃烧烤。恰好,大女儿带着弟弟、妹妹从超市出来,看见妈妈和一群孩子有说有笑,一句话也没说,转头走了。


“我的三个孩子,很早就央求我要来吃烧烤,可我一直没时间”。贾茹永远也忘不了孩子看向她的眼神,那次回去她哭了很久。

贾茹园长和她的孩子

幸好,孩子们慢慢长大,理解了妈妈,甚至开始为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自豪。大女儿学着妈妈的样子,用自己的压岁钱给残疾人买衣服,买生活用品。


贾茹获得过许多国家级荣誉,但她最大的成就感来自园区每个残疾人的成长,每一张生动灿烂的笑脸。


赵少彬自学考上了河北开放大学法律专业,还计划考驾驶证。从不敢奢望未来的他,梦想以后成个家,带着一大家子人去旅行。


如果不是坐在轮椅上,没人看出他是残疾人,那整日笑意盈盈的脸上,一双眼睛好像会发光。


孟泽再也不怕有人喊他小矮人了,他与命运和解,接受了自己的样子。唱歌、跳舞、演讲,现在的他,俨然成了园区的红人。开工资,他还给家里添置了冰箱、空调等大件。


尚浩也不怕别人嘲笑他是“瘸子”,他大大方方的在县城里逛街。还考了驾驶证,又买了二手车。


付学净尝试过图文标注、快手主播、短视频编剧等互联网新职业。如今做编剧的她,每个月能收入2000多。她计划等疫情过去,带着父母去三亚旅行。


为了让他们看到不同于行唐以外的世界,园里成立了励志报告团。赵少彬、孟泽、尚浩、付学净等20多个残疾人都是报告团成员。他们去过央视、河北卫视,还去过大中小学演讲,怯场这个词,似乎离他们已经很遥远了。


有位大学生在听完演讲后说,“我真的不再患得患失了,是他们给了我面对的力量”。


一样的青春,一样的路,相互治愈的年轻人,成了彼此的光。


“不要同情他们,给他们机会和尊重”,贾茹让许多残疾人学会了接纳自己。在她眼中,残疾和健全之间本就没有鸿沟。她从不把他们当残疾人,园里的残疾人也在忽略着自己与健全人的不同。


贾茹鼓励他们拍快手短视频,但不许卖惨卖可怜,就是把骨子里不认命、不服输的精神,传递给更多残疾人。


“快手可以让他们最快建立自信,打开内心,也能感受到外界的温暖”。总有粉丝在视频下面评论,“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爱会创造奇迹        


每个月15号是园区开支的日子。


起初,王大志不理解,为什么贾茹园长每次都要给大家发现金,发卡里不是更方便。后来园里有个残疾人,看见别人拿现金自己没赚到,大受刺激,开始发奋努力,接了钉扣眼计件的活,最多一个月赚了3000多。

贾茹园长给大家发工资

王大志明白了此番良苦用心,但他发现,每次开工资,大家都很高兴,只有贾茹园长,“又高兴又难受”。


“大伙挣得太少了”。贾茹想让大家赚得更多一些,便常去外地找适合残疾人的项目,做拉花、灯笼、马甲。


双创园有了名气之后,也有爱心企业上门联系业务。贾茹不想被认为是在照顾他们,便在产品质量上严格把关。如今,在双创园加工的产品,都能被企业高质量验收。


最近,她又忙着建立“残健融合电商直播孵化基地”。这是与快手公益联手,通过短视频互动关注、联动达人直播、直播带货等形式,将残疾人和健全人两个群体连在一起。


贾茹有个梦想,要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改变人生。


双创园成了全国推广的成功模式,她的梦想也慢慢成真。很多省市来行唐取经学习,河南浚县的双创园已经破土动工,陕西也在选址。


“假如全国的残疾人都因此受益,我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提到假如,她又想到了自己的名字,贾茹并不是她的原名,14岁时,她偷拿家里户口本悄悄改的。


“那天上课,老师让用假如造句,我就觉得这词太好了”。


假如我有很多力量,假如我可以帮助更多人,假如会有奇迹发生。


好像说了假如,后面的事情就都能实现。


“真的就有奇迹发生了”,说起这个事,贾茹有点兴奋。

园里有个男孩叫张旭,智力二级残疾,今年18岁的他,从没上过学。


可他竟然照着园区的展板,学会了写字,写的第一个名字就是贾茹。


有人给他一块糖,他偷偷留起来,捏得皱皱巴巴,脏兮兮的,看见贾茹,就直接塞进她的嘴里。


贾茹吃着糖,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

张旭给贾茹园长吃糖

还有一次,她去市里开会,好几天没来园里,看见她的车,张旭大老远地跑过来,一下车就把她抱住了。


那种被需要的感觉,让贾茹再一次热泪盈眶。


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智力残疾的大男孩,曾给她带来多少麻烦。打扫卫生时,他会把树上的叶子敲下来,在干净整洁的园区随地大小便,不知道冷热,找个地方躺下就睡觉。


很多人劝贾茹,这里不是福利院,让他走吧。贾茹动摇了,便给张旭妈妈打电话,可她正在外地打工,赶不回来,便恳求再多留他一个月。


这一个月,贾茹也没放弃。


她带着张旭去园区菜地摘黄瓜,一遍遍告诉他这是黄瓜,让张旭送到厨房,看着厨师做成菜,再告诉他,这是他努力的成果。


张旭越来越懂事,也越来越聪明。他慢慢会写园区所有人的名字,打扫卫生,即使掉片树叶,也要扫得干干净净。


“他还学会了偷懒耍滑”,贾茹笑着说,张旭一看见她,立马找活干。


无论生而残障,亦或后天残缺,在健全人的世界,残疾人总是带着一点模糊的不同,在人群中被特殊的看见。


在我国,差不多每16个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总有人问,8500多万的残疾人去了哪里?为什么在大街上看不到他们?


不是他们不想走出来,是路上的指指点点,是无障碍设施的不完善,是冷漠与偏见,让他们不愿意走在阳光之下。


大多数残疾人都带着难以释怀的隐痛,试图努力靠近普通人的生活,一生也无法与自己和解。可双创园的残疾人,突破了生命残缺的局限,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与其说他们战胜了命运,不如说是坦然接受了命运。


“你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面对智力低下的阿甘,母亲曾不止一次地对他说。这是电影《阿甘正传》最经典的一句台词。


生而健全,是我们的侥幸,没有人会永远站在大多数那一边,即使没有意外,我们也终将会老去,暮年时,我们也将成为需要关照的人。


“接受他们的不同,就是理解我们自己”。


贾茹以最大的善意,让许多残缺的人生,有了崭新的可能。



一个叫We的工作室出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小未

编辑:裴大哥 | 丑橘

图片:贾茹园长(快手ID:cjrscy2018)

残疾人双创园(快手ID:cjrscy2022)


花光500万,她建了一个“理想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