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元春之死

2021-01-01 10:23 作者:孰谓堂  | 我要投稿

元春之死

 

北京大观园

如何解读《红楼梦》人物是一大难题,因为雪芹遗稿未尽,所以只能依靠前面判词和曲子以及文中的线索去推断。现如今流行于世的续本主要有高鹗所续(高本)刘心武所续(刘本)癸酉本石头记(癸本),其中皆有人物的结果,无不是根据前文所说去推断出来的,关于元春之死的描写三本也不相同。这无疑给读者的阅读也增加了难度,本着大胆设想小心论证的态度来梳理一下,从而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死法”。

  首先,流传最广的高本对于元春之死的描写甚是简单,因疾病而死,但是此文虽过于简单,但字里行间却有一二次其他意味,即病来的蹊跷。癸本是三本里最接近真实结果的一种(后言)刘本的观点与周汝昌接近,根据他的这个观点,元春死于宫斗,被缢死(告密)。这三种看将起来,似乎宫闱秘事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但是仔细想来,矫揉造作牵强附会的意味非常浓烈,读来也不甚妥当。

  这三本的依据来源很简单(刘本除外),一是宝玉在太虚幻境所看见的画册及判词,二是后面仙女所演《红楼梦》之恨无常的曲子,三则是第十八回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下面可以逐一梳理一下。第一,宝玉在正册所见那幅画:“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一香橼。”香橼即谐意元春,癸本则弃元从猿,意为猿是猴,猴有侯意,过于牵强。弓有两个解释,一则是宫禁之宫,元挂于宫,即元春入宫意。再者,弓弦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刑具,可将人缢死(南明末帝朱由榔即是如此),由此可推断,元春亦有可能被缢死,这与《长生殿》中杨妃的死法也相同,符合后面的脂批。这点,三本之中只有刘本符合,只不过刘心武和周汝昌都认为《红楼梦》是写康雍时事,认为秦可卿是废太子胤礽之女,周认为写的就是曹雪芹家事,曹府之失势和当时太子被废有很大关系,所以贾府娶了秦可卿也为下文败亡埋下伏笔。周是文学家不是史学家,只能从片语只字中提取一些信息认为和太子有一些关系,而刘心武在此基础上大谈特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宫闱密斗的“甄嬛传”似的图画。他写元春死因,其中很大部分是因为有人将秦可卿是废太子之女这一秘密告密给了皇帝,皇帝一怒之下让人缢死了元春。刘本已经放飞自我,只有死法这一条看似合理。

第二元春之判词。首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己本作辩是谁,两本均可有解释),有人解读为元春进宫二十年,其实不然,一定要注意其所在的册子在薄命司,若如此算则已经中年何来薄命,高本即如此,元春死时已四十余岁,不合理。应是元春入宫时的年龄(似乎已大),辩是谁本,可解释为元春只是作为家族的一个棋子被送入宫中从而迷失自己,故曰“辩是谁”。次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唐韩文公有“五月榴花照眼明”句,又得一时间,有解为死期为五月,我意应为入宫时间为五月,更有甚者因石榴多子将此句解读为元春有孕,牵强之极。周汝昌则认为此句亦与废太子有关。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三春者可为贾之迎探惜三春,此则为贾府之三姝皆争望元春之景,以希图家族之盛(后文中宝玉夜宴中招贵婿语,虽为探春结果,亦可见贾府之心),第二则是元春入宫景象,得宠三载,一旦家毁人亡。此大有可取处。但结合末句:虎兕相逢大梦归,可知富贵都是一梦,三春何必追初春之景。另外,贾府四春之名非止暗合原应叹息,元春着,虽曰为春,然终处于隆冬,冬既已过,春可迎也,春来探人,人亦探春,春景易过,惜春之景,四姝之名亦暗合盛衰轮回之意,曹公之笔何其巧也。末句最为要紧,是争论最多之处。此句应为元春之死因,虎兕为猛兽,《论语》有“虎兕出于柙”句,虎兕相逢即为动荡不安相。周汝昌坚持此观点认为是康雍朝交替所生,而曹府因支持废太子而遭祸(秦氏起因),但书中秦氏死后并未再言,高本癸本也将此条线抛弃,考证索隐不可轻信。又,京剧《失街亭》中有两国交锋龙虎斗句,故虎兕可也代指军队打仗,癸本即将元春因军事所死。高本刘本认为这是元春去世之时间,认为死于丑寅相交,判词中应有原因结果,而此二本只推出结果起因则由外寻,岂非骑驴找马。

  第三个线索即是“恨无常”的曲子,这个曲子主要表达了世事无常,富贵转眼即消之意,但其中有一重要条件——梦里相告,很有可能元春死前向贾政或王夫人托梦(秦可卿同事)。脂批道:凶险之至,这样一个表达富贵无常的曲子到底凶险在哪呢?须知朝中为官,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大概就是凶险的意思。

  最后一个重要线索——《长生殿》,长生殿中应有元春之死的原因,盖杨妃对元妃,杨妃因外族入侵兵变缢死,元妃大抵也是缢死。且恨无常曲中意颇有《长生殿.弹词.梁州第七》中“正担承雨露深恩,蓦遭逢天地奇灾”之意。但无论是死于密事,死于皇位争夺,死于外族兵灾,其死离不开政治斗争,其本人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最后,综上所述可以归结一下这几本的差异。先说高本,高本中的死因是病死,虽然写的含糊,给人以蹊跷意,但没有主要证据写其死于政治斗争,且高本曲解原意,完全不按照判词所写,最后竟还有皇帝念及元春之死对贾家网开一面之语(此种大团圆结局为中国小说通用,而红楼梦出于众书即是因为其与众不同,不落俗套)虽然流传较广,但也是害人不浅。刘本之死因是因人将秦可卿是前朝遗女之秘告于皇帝,加之以宫闱密斗最后被皇帝下令缢死。刘本之意起自周,二人皆认为其死因,小于秦可卿相关,大于皇位争夺相关。但是周也只是大胆怀疑,毕竟彼氏非史学家,也只能从元妃五月初三打醮来推断和胤礽有关。但是刘本将这一观念贯彻到底,一篇皆是不为人知的宫闱秘事。所根据也只有缢死,丑寅交替的时间,虽然承自周,但是朝局动荡只成了他写宫闱秘事的客观条件了。亦不可靠!最后是癸本,这是符合条件最多的一个版本,甚至于完美到无可批驳。癸本认为元春死于外族入侵,自家领兵上阵,最后因为皇帝猜忌被凌迟处死,死前给父亲托梦。第一,死于军事,合虎兕相逢句,第二外族入侵合长生殿,托梦合恨无常。但是,这本书实写明末,看着上面的几个条件大家会不会想到一人?此人就是——袁崇焕!另外此本漏洞奇多,元春知兵就为其中之一,虽然贾家是武戚世勋,但是至此已是末世,不要说元春,就是她父亲一辈的武事都已经荒废了,想他们家男子尚且不习武事,为何单单教一个闺门若女习学兵法呢?其次,其背景就亦有可疑,虽然和长生殿非常契合,但是其中无不透露着民族主义,这是曹氏书里没有明显出现的。种种原因,虽癸本是符合条件最多的一个版本,但也是可信度最低的一个版本。

北京大观园正殿

  我认为,政局动荡是最可信的版本,既合虎兕之相,又有凶险之意。所以我一家之言认为元春应是二十入宫,得宠三年,因政局动荡(虽然不认同周的说法,但现在看来是最合理的一种解释,兵变实在说不通,外族入侵只有后金,当时承平日久,且文字狱盛行,曹氏很大概率上不会明写入关实事,参加孔氏桃花扇)权利交替,触犯新君被下令缢死(中有夏守忠一人,谐音下手重,与高力士相对。宫闱秘事者不可多言)其死前与父托梦,告以时局,后因元春之死,贾府渐败。

  孰真孰假,非前人不知我亦不知。大抵顺其意者为真,逆其意者为假。庚辰本红楼梦第五回中脂批:“[甲眉]妙!设言世人亦应如此法,看此《红楼梦》一书,更不必追究其隐寓。[甲墨侧]此结是读“红楼”之要法。”可笑可笑,不但是我,彼之大家亦落此道也

北京大观园省亲别墅



元春之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