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art教授:论空名与定语从句的真值性
如果一篇文章有个脚注没看懂,其他部分都看懂了,我们算不算看懂了呢?比较保险的说法是:基本上看懂了。如果只有“懂”与“不懂”的二值逻辑,那就不太好回答了。一般来说,大多数的脚注都不太重要,只要看懂文章的主体,我们就可以说是看懂了文章。但也有一些脚注包含着文章主体的证明细节,对于要求比较高的读者而言,必须把它也看懂才算是看懂了文章。
脚注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哲学问题的通俗版,它来源于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这里Strongart教授把它解释为定语从句真值性的问题。定语从句“A(S)是B”是否为真,要看这里的从句S是不是重要:
1)如果S重要,那么“A(S)是B”为真 iff “A是B”为真且S为真;
2)如果S不重要,那么“A(S)是B”为真 iff“A是B”为真。
然而,还有一类定语从句是脚注模型不能解释的,那就是所谓的空名问题。对于空名做主语的情况,严格来说是没有真值的,但我们依然可以考虑一种虚拟真值,不妨就以“【真】”来表示。说“A(S)是B”为【真】iff 对所有可能世界中满足S的对象a,“a是B”都是真的。下面我们看一些例句:
1)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子。
这句话不【真】,我们可以在可能世界中假设一个不是秃子的当今法国国王。
2)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男人。
这句话也不【真】,即使在法律上规定国王必须是男性,也可能出现更改法律的情况。经验上的规定无法约束可能世界的假设。
3)当今的法国国王是国王。
这句话是【真】的,对任何假设可能的当今法国国王,它在逻辑上就必须是国王。
4)最大的自然数是自然数。
乍一看,似乎和句子3)差不多,但这句话甚至没有【真】的意义,即使在可能世界中,我们也无法假设有“最大的自然数”。这里空名的存在也是先验的,可能说一种绝对的空名。
5)结婚的单身汉是单身汉。
这里“结婚的单身汉”也是绝对的空名,但日常语言在不协调的时候,常常会产生一些变形的效果。这句话很可能被隐喻的解读为:有个被妻子赶出家门的丈夫,去参加单身汉的聚会,然后自我辩白说:结婚的单身汉是单身汉。实际上,这里的“单身汉”已经不是其原意“没有结婚的男人”了。
思考题(难):请分析定语从句“A是B(S)”的真值性问题,并尝试构造相应的例子。
大约10年前的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