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睡莲见证痛苦,却也是一生挚爱?深度解析莫奈为何晚期画风突变

2023-09-06 00:03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克劳德·莫奈是著名的法国画家,一位毕生都在追求光与影的印象派大师。他就像一位居住在天然油画中的人物一般,塞纳河畔的吉维尼花园风光旖旎。


莫奈就居住在这里,他的笔下出来一幅幅惊世之作,连同这个著名的吉维尼花园一起见证了莫奈从年轻到晚年,不同阶段的不同画风,感悟着不同的人生之旅。


一、始于不好的印象的"印象派"

提到印象派,大家首先想到马奈、莫奈这两位印象派大师。印象派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注重整体的意境渲染,尤其是光与影的表现手法,强烈的色彩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这些线条与动静色彩完美结合,让印象派的画作生机盎然,而起初创立这样一个画作表现流派的是19世纪一群朝气蓬勃,颇有些想法的年轻画家,那时候的社会主流画作风格就是经典又传统的学院派。

学院派特点就是塑造真实感和立体感,画作典雅而优美。例如代表作品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弗拉戈纳尔《秋千》、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等等,但是这群年轻人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古典学院派,在他们看来学院派了无生气,缺乏特点。


共同的理想往往促进着不同的人群相互吸引到一起,他们发现巴黎城外的小村风光秀美,于是渐渐地都跑到那边去描绘风景。后来,这群年轻人终于在巴黎卡皮西纳的某处公寓里面举办了他们的画展。


莫奈的画作开始初露头角,就是那幅著名的《日出印象》,这幅画作对于当时不懂得欣赏的人来说,完全是一幅毫无章法的画作,于是大家嘲笑《日出印象》如同其名一般,完全根据自己的印象随意所作。

后来,这幅画被传得越来越广,这群画家被大家顺便安上了"印象主义者",莫奈心态很好地接受了这个称呼,并且自我改良为"印象派"。从此,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个惊艳众生的画作派系。


莫奈毕生都在为印象派的发展作出贡献,从年轻到年老,他的一生都笔耕不辍,景物在他的笔下跃然于纸上,美轮美奂。只是莫奈的画风在后期的时候急转直下,与前期的唯美光影和轮廓塑造相比,反差巨大,这又是为何?


二、晚年患眼疾,眼中的世界变了模样

莫奈在晚期的时候他的经济收入情况非常糟糕,基本的温饱问题无法解决,但是莫奈依旧坚持着为自己的梦想而画画。后来,他患上了眼部疾病:白内障。

基于此点,莫奈只能去动手术。手术的结果其实并不理想,莫奈面临的是视力几乎为0。靠着仅有的一点点视力生活,莫奈对作画的初衷丝毫未曾改变过。


我们常说天才的眼中,世界是另一番模样。莫奈将光影和色块的美学运用到了极致。这是他人生当中最困难却也是最有力量的时期,疾病的折磨下,他创作出了一幅幅灵动又生气的作品。


白内障让莫奈对色彩的辨识度基本没有,他的眼睛被干扰到可能只能看到黄色与蓝色,越到后期莫奈的画作越呈现出大片的蓝黄铺垫,给人一种孤傲、深邃、却又不肯向命运妥协的意味。

最终,这种独特又极致的美感渐渐为人们接受,大家终于对这些奇特美丽的画作有了深深的"印象"。一直到莫奈离世后的百年,他终于被社会认可,成为了印象派的大师。我们虽然看到的是他晚期的潦倒落魄,但其实早期的莫奈出身优越,少年意气。


三、少年莫奈的画作与爱情之旅

莫奈出生于巴黎一个经商的家庭。父亲开了一家仪器店,兼卖着一些杂货。母亲则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歌手,莫奈从小被母亲的歌声包围,他非常喜欢母亲带给她的氛围。


五岁以后,莫奈被父亲带过去生活,莫奈的艺术天赋开始逐渐显露。课堂上他经常自己偷偷画画,有时候放学莫奈会跑到海边玩耍,他喜欢大海带给自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感觉。

后来,莫奈在海滩边看到了欧仁·布丹,这是一位画家,他发现小小的莫奈在绘画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即使没有人教,莫奈的作画也是有章可循。于是,欧仁·布丹开始教莫奈作画,成为了莫奈人生中的良师益友。


可惜青春的欢愉是短暂的,莫奈16岁的时候,母亲突然撒手人寰。这对他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而这种打击不仅只有母亲的离去,还有画画受阻。


父亲不喜欢莫奈搞画画这些事情,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不务正业",只有帮着他一起打理店铺的生意才是莫奈要做的人生大事,以前,母亲在世时,她支持莫奈作画,时不时地帮莫奈挡了父亲。现在,母亲突然离世,为了继续自己想要的画画事业,莫奈只能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故乡。

虽然莫奈因为人生爱好离开了母亲,可是,在1861年的时候,莫奈被迫要求服兵役,那时候服兵役是强制性的,如果实在不愿意就得交一大笔钱来免除服兵役。莫奈的爸爸为了让儿子回心转意,用交钱来逼迫他回家经营生意。


固执的莫奈拒绝了父亲,他心中有梦想,就算服兵役也不肯回家打理店铺。听闻此话父亲非常生气,他直截了当地拒绝为莫奈交付钱款。于是,莫奈被迫开始了自己的军中生涯。


莫奈进入的是非洲第一骑行兵团,军中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莫奈还因此染上了久治不愈的伤寒。他的阿姨得知以后非常心疼莫奈,将莫奈从军中领了出来,直接联系当地的艺术学院送他进去上学。幸亏阿姨心生善良,才让他免受七年兵役之苦。

从艺术学院顺利毕业以后,莫奈发现用画作可以愉悦身心,可以寄情山水,唯独赚钱这一项非常困难。父亲此时已经不想跟儿子继续折腾下去了,他终于决定支持莫奈的画画事业。


有了家里面财力的支撑,莫奈终于可以继续心无旁骛的画画了。此刻,年仅二十出头的莫奈,少年恣肆,洒脱洋溢。他决定做一幅画来参加当时的一个著名的沙龙,因为那个社会,跻身沙龙才可以出名赚钱。


莫奈想画《草地上的午餐》致敬大师马奈,因为画作意境是写生,所以他必须放一位女模特,后来莫奈找到了一位叫卡米尔的女模特,而就是这个卡米尔,使得莫奈陷入了她的笑容之中再也没有出来,就连画作的主题都换成了《穿绿裙子的女士》。

四、痛失一生挚爱

这份魅惑直击莫奈的内心深处,他们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莫奈一直守护在卡米尔身边,他的眼中都是卡米尔,画她撑伞回眸的瞬间,画她海边吹风的情形,画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莫奈心中最美的画面。


1870年,莫奈终于如愿以偿地迎娶了卡米尔,在1877年的时候卡米尔第二次怀孕,但是这次怀孕却让卡米尔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彼时,莫奈的画作被沙龙给拒绝了,家里面的人认为莫奈不适合再从事画画,于是直接断了他的经济收入。

莫奈跟卡米尔直接陷入了窘迫的生存环境,孩子出生不久之后,莫奈甚至一度要用画作抵押房租,实在没办法交的时候,甚至会悄悄带着孩子跟卡米尔潜逃。


最终在四年以后,卡米尔在贫病交加中去世。我们能够想象到,莫奈对着那副《撑洋伞的女人与她的儿子》有多难过,又有多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让他重新为妻子再画一幅风姿绰约,撑着阳伞微笑的美丽画面。


五、惊世之作—《睡莲》


卡米尔去世之后不久,莫奈便画出了一幅惊世之作《睡莲》,就是《三十而已》里面,富人太太花重金买的名作真迹,认得,富人却不懂得欣赏。

不懂得欣赏没有关系,至少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睡莲》,一个荷塘,色彩各异之下睡莲呈现绽放之姿。莫奈的创作其实没有随着心爱的女人离去而变得黑暗,相反,他的画作始终充满生气与活泼的色彩。


结语

莫奈这一生,颠沛流离,既尝过了"少年不知愁滋味",也得到过爱情的盛放,尽管晚年遭受了眼疾与贫困,但是他的心中始终开着一扇不一样的窗户—作画让阳光照进他灰暗的后半生。


莫奈曾经表示过,他想要画无际的水与云影,睡莲在光影之下流动。这个穷尽一生的"光影"追随者,"印象派"创始人,画作流传于世却价值斐然。

在1926年绘作完成最后一幅作品之后,与世长辞。葬礼之上,好友将棺材的黑布换成了花布。现在,莫奈终于可以永远沉浸在没有黑暗,只有爱人与光影声色交织的美丽世界中了。莫奈,永远不会有黑暗。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睡莲见证痛苦,却也是一生挚爱?深度解析莫奈为何晚期画风突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