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 文学的起源和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

2022-07-12 10:41 作者:轻语-Echo  | 我要投稿

一、文学的起源和初期的文学观念

  1. 明确的文学观念之产生,和文字的创造紧密联系。

  2. 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萌芽阶段。那时文、史、哲不分,诗、乐、舞合一,还没有明确的、科学的文学观念。

    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长)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尧典》)

  3. 先秦两汉的文学观念:

    ①“文学”泛指学问、文教、文化修养等。 • 如《论语》中的《先进》篇,孔子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②文学:子游、子夏 (游夏)——指古代文献典籍 

    ③汉代,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文学”常指儒学。

  4. “言”、“辞”与文章:

    ①先秦典籍中有谈论“言”、“辞”的资料,指语言。以文字记录语言,就是文章。

    ②“文章”——先秦时,泛指文彩彰明。汉代时,指写作。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章 ”指一切用文字写下来的作品。

    ③“文学”也仍泛指学问、文教、文化修养。

 

二、文学批评理论的萌芽和“诗言志”的提出

  1. 萌芽:创造文字以后。

  2. 言有物,言有序:后世文学理论批评中有关内容和形式基本要求的滥觞。

    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3. 春秋时期出现了比较正式的有关文学理论批评的论述。

    献诗讽谏说、观诗知政说。

  4. 诗言志”:

    ①在诗、乐、舞三者之中,乐是三者的核心。舜命夔用“乐”教胄子,使他们“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②在礼乐文化中,诗作为乐的一部分而对应于礼,因此先秦诗学是乐论的一个部分。同时,诗也有其独立性。“诗言志”表达了诗在“四教”(诗、书、礼、乐)中的独特功能。

    ③礼乐之“乐”包含诗、乐、舞三个部分,乐主情,舞主容,诗主志,三者统一完成“乐”在礼乐制的基本功能。

    ④“志”的内容,郑玄注:“诗所以言人之志,意也。”《史记·五帝本纪》引作“诗言意”,“意”,即怀抱、情感等。《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⑤实质是把文艺看作人的心灵的表现。

  5. “三不朽”

    ①“三不朽”说,见于《左传》:

    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 ……穆叔曰:“……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太】

    ②三不朽”说,表明了当时统治阶级对言辞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言辞很重要,可以使人不朽,但其地位在德行、功业之下。



(一) 文学的起源和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