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看了《中国文献学》之后我幻灭了

2020-08-22 22:38 作者:基酒非酒  | 我要投稿

最近买了一本张舜徽的《中国文献学》,想补充一点文献学的最基础的知识。

这些天抽空了就在看,如今已经看了三分之一的章节,老实说,今天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幻灭。

 

简单列举一些书里让我感到幻灭的内容,比如讲到古代文献的散亡,这是令历史爱好者最为心痛的部分。

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序》指出:《汉志》所载之书,以《隋志》考之,十已亡其六七;以《宋志》考之,隋唐亦复如是。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书籍也一天天在不断散亡,尤其是我这种搞魏晋时期的,那个时候的资料,不知道今天散亡了多少,想必是大部分都没了。所以很多东西,我们想知道,也可能没有机会去了解到了。或许靠考古之类的手段,拿到一些金石、帛书、古写本等等的资料,还有那么一点点希望。

 

这已经令人痛心,更令我感到惶恐的还是了解到版本和校勘之后。

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都由手写。手写我们从小都写过的,这个过程就很可能出现错误。

有时候一个字多加了或者减了一笔,就变成另外的字了,然后意思就变了。

在长期写和刻的过程中,还可能增字或者减字,这也直接影响了内容。

书中举了《后汉书》作者范晔,在郑玄传里自己想当然,多加了一个字,导致记载让后人难以理解的例子,所幸通过其他的文献资料比对,还原了真相。

这种有毒的例子,肯定不止范晔这一个。这些抄写印刷传下来的文献资料,有没有这些问题,这都是需要后世耗费大量的精力去校勘的。有的时候因为资料不足,可能就无法还原本来的文献内容了。或者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也未能统一结论。

 

诚然,古往今来,已经有很多文人学士,在做校勘工作,用卓越的治学能力,为大家留下各种善本精校本。这是了不起的工作。

但是如果从完美主义的角度来说,我们恐怕很难再穿过这些被建构了一次次的文献,触达真正的历史真相了。

或许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抱着这样的思想,我作为历史人物粉丝,必须承认,自己就算再高明,得到的认知肯定不是历史上那个真实的人。

 

这不免让人感到幻灭,感到一种气馁的挫败感。

但是事实如此,在了解了这些文献学的非常基础的知识之后,也必须坦然接受。

 

然后我找认识的一个业内的大佬姐姐请教了些问题,她一直是认为搞爱好就搞爱好,和学术圈是完全不相干也不应该有瓜葛的两码事。

我听她讲了一些,加上自己增加的知识,也逐渐明白了这一点。

 

不过我本来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去搞严谨的治学,我就是图个爱好,自己反正也喜欢看书,什么书都会看。

可能我看了书能真的搞点有意思的东西,当然肯定不是什么能上的了学术台面的东西;也可能我脑子思维诡异,剑走偏锋。

反正我就是图着自己的兴趣嘛,觉得做这样的事,很有意思,就做了。也没有什么经济收入,也没有人逼我这么做。

姐姐还给我分享了比较专业的书单,我也收藏了,慢慢消化。

我今后能走到哪一步,我自己也不知道。

但是就如我说的,慢慢来,反正喜欢历史人物钟会,是我一辈子的事。以为喜欢这样的一个人物,多读些书,多开些脑洞,多动动脑子思考些事情,是挺美好的事。


看了《中国文献学》之后我幻灭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