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结清欠款就能立即修复征信?是真是假
声明:本文来自公众号《诚意财商》, 可学习技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修复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信用信息修复工作,维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但文件发布后,一些不法分子故意混淆概念,“最新征信修复文件发布,可以贷款买房买车了”“只要结清逾期账款,就可以申请修复征信”的谣言在一些网络媒体出现,误导社会公众。

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2023年5月1日执行。

而上述办法中的“信用信息”,针对的是企业信用信息的行政处罚修复,不是央行征信中心的个人征信报告,个人征信不存在“修复”一说,将两者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偷换概念”,信用信息修复≠个人征信修复,大家一定要注意分辨清楚!
征信“修复”?征信“修复”是不存在的概念。
我国所有规范征信业、征信机构的相关法规、文件、制度中,均未提及“征信修复”的概念。网络上关于个人征信可以进行修复的说法属于虚假宣传,实质是故意混淆征信异议概念,误导信息主体认为可以对正确记载的征信信息进行更改或删除。

事实上,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等规定,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有如实报送信用信息的义务,无权随便更改、删除征信报告上展示无误的不良信息。但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征信异议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改正错误”的纠错机制,有别于“失信后”为重塑信用而进行的修复。征信“更正”
那如果个人征信确实有部分错误信息,能不能修改更正呢?答案是可以的,而且是免费的。征信“不良”那如果个人征信有不良记录,应该如何处理?

首先如果是常见的贷款或者信用卡逾期,应该尽快的还清逾期本息,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而实际上,因一些不可抗力原因,短时间无法处理,产生不良记录也不要恐慌,征信记录不会伴随终身。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免责声明:可移步公众号《诚意财商》,个人中介都可学习技术!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转载内容,内容为作者《诚意财商》所创,内容涉及的相关法律条款均可自行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