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只能做对一半题目该怎么办?言语理解的关键点是什么?
总有小伙伴抱怨说言语理解难,做了40道错了有20道,言语理解难道真的这么难吗?该怎么办呢?言语理解的关键点是什么呢?快来跟着心心老师学习言语理解的做题秘籍吧!
言语做题秘籍
中心理解分三步,一审二找三匹配
先读文段找重点,带着重点选答案
细节理解审准题,选项原文逐一对
语句排序讲顺序,先定首句后配对
语句衔接忠原文,横线位置是关键
下文推断重尾句,话题行文两手备
逻辑填空看照应,语境选项结合定
一、逻辑填空

二、中心理解题

三、细节理解

四、语句衔接

五、语句排序

做题顺序
言语这一部分题目多,阅读量大,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可以按照正常的试卷顺序作答,也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情况进行调整。
在分别作答具体题型时,注意:
逻辑填空题:先找语境提示信息,多在横线的前后去寻找,牢记语境提示信息的内容(解释说明、标点符号、关联词语、文体风格),然后辨析选项,进行匹配选择。
片段阅读:一定要先看提问方式,确定具体的题型,然后按照相应的解题思路作答,最后确定答案。
语句表达:语句排序题和语句衔接题不需要看提问方式,因为文段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对于排序题,先看首句,根据适合以及不适合当首句的情况进行排除,不断缩小答案范围,之后再回归原文进行捆绑验证。作答语句衔接题时,注意看横线位置。遇到下文推断题,一定要先看提问方式,否则会与片段阅读混淆,或者忽略了重要信息(比如:最不可能讲述的是)。
篇章阅读:如果今年依然出现篇章阅读,一般先浏览问题,大致把握阅读重点,按照原文自然段的顺序做题。
效用最大化
言语因为有母语基础,相对于其他科目要容易上手的多,所以考生基本上都不会放弃言语。但在考场上有时会出现比较纠结的题目,这种题目既浪费时间,也不保证一定能答对,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注意效用最大化原则,往最有利的方向去做题。
(一) 知难而退,取舍得当
如果遇到篇幅较长的细节理解题,晦涩难懂,没必要把每句话都搞懂,只需要将选项对应的内容找到并且对比就好,如果不容易寻找或者不容易理解的话,建议先放弃该题去作答其他类型的题目,不要恋战,以免耽误做题时间;如果是排序题,10 秒左右能够找到作答思路或者突破口,可以作答,如果仍然没有头绪,不建议继续消耗时间,可以先舍掉。毕竟言语题量多,如果每道题都要做,尤其是篇幅长、千头万绪的题目,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言语题目没有做完,既浪费了时间,准确率也不一定有所保障。
(二)首因效应,相信自己
在做题的过程中,不少考生可能会遇到选项纠结的情况,即已经排除 2 个选项,剩下的 2 个选项在纠结,然后纠结来纠结去,完美避开正确答案,选择了错误答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分题型给出建议。
逻辑填空题:先观察横线前后的语境提示信息,然后从词语搭配、程度轻重、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去考虑,如果这些角度都考虑了,还是选不出答案,可以遵从第一感觉(首因效应)选一个答案,不要纠结,果断做下一题。
片段阅读题:遇到剩下的两个选项不能确定时,可以再重新阅读文段,根据文段意思从话题一致、相对绝对等角度比较选项差异,选出最符合文段重点的选项。或者由选项进行反推,比较哪个选项反推出来的内容与原文段贴近,那么该选项就是我们要找的答案。如果这两种方法用过还是不确定答案,可以凭第一感觉选一个答案,接着做下一题。
语句表达题:作答语句排序题时,可以考虑首句以及原文捆绑关系,作答语句衔接题时,可以考虑话题一致和横线位置,如果都没有明显提示的话,可以在纠结的选项中任选其一带入,通顺即可选择,不可纠结过长时间,果断做下一题。
(三)禁止加戏,切忌盲信
不少考生相信言语有绝对秒杀,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言语的秒杀技巧也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不可能出现看一眼题目,答案立刻出来的情况,因此“选项有对策要先选” “三长一短选最短”等的技巧都是无依据的,我们不要自己给题目加戏,而是要根据题目内容来进行,忠于原文,从材料本身来作答。
怎么样,言语理解的这些关键点,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