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性格内向是诅咒

2020-08-20 21:05 作者:小叶藏I  | 我要投稿

不久前,有个读者在公号留言里问我:

她的提问里有两个关键句:


社会是不是更需要外向的人?

如果我内向,为了适应社会,我是否要改?


这让我想起我一个朋友小K。


他是我见过最内向的男生。


和人交谈,只要对方不说话,他就不太会开口,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他的内向会表现得更加突出。


比如某次聚会,我和他都在,每个人都很开心,但只有小K看起来有点闷闷不乐。


有人问他,你怎么了?


他脸一红,没事,你们玩你们的。


别人让他唱歌,他说他不会唱,别人让他喝酒,他说他不会喝。


有人在我耳边嘟囔,你带来的这是什么人啊?闷葫芦?


我说,他只是有点害羞。


其实我知道,小K在和比较熟悉的朋友面前,更加健谈和开朗,只是处于这样相对陌生的环境下,就会拘谨一些。


聚会结束,我和他走在空旷的街上,我听到他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我说,不好意思啊,今天带你来这种场合,让你感觉不太舒服。


他说,没有,是我自己的问题,我太内向了。


我说,这又不是什么错。


他说,但我这样,就很煞风景,搞得大家都不开心,我就是太内向了,不会说话,唉,一直想改,但也改不了。


彼此沉默了一会。


他自顾自说了一句,内向真是我的诅咒。


-


说起内向,很多人对它,其实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误解。


甚至包括内向的人,可能都不自知。


人们说一个人外向,会说这个人自来熟,活泼,热情,说起内向,会说这个人木讷,沉默,尤其不善言谈,不太会和人打交道。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内向和外向的本质区别。


很多内向的人,并不是不善于与人交流,而是不喜欢。


从心理学上来说,内向外向的区别,是人们对于看待世界的途径不同。


外向的人,更擅长通过别人来了解世界,是对外的。


内向的人,更擅长通过自己来了解世界,是对内的。


这两者没有对立关系,只是有所不同。


但许多人在谈论起内向,都觉得它是一种错。


原因可能是,表面上看来,这个社会更需要外向的人,而内向的人,明里暗里会吃亏一些。不能主动与人产生交流,会无形中增加社交风险,也会对工作生活产生影响。


很多内向的朋友,可能都或多或少听过这样的话:


小的时候,家人会说:这孩子,见了生人就好怕,就躲,长大了肯定没出息。


上学时,老师说,孩子是个好孩子,就是大胆小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处得不够好。


找工作时,面试官说,我们更希望员工是可以积极和他人沟通的,要勇于表达自己,也更加上进。


找对象时,对方说,你太闷了,和你在一起完全没话说,你就和一根木头一样。


时间一久,耳濡目染。


只是因为内向的人可能是人群性格中少数派,于是就会有偏见和指责。


到最后,内向的人,都不用别人再去直接说,都知道自己性格好像不太好,是一种错。


-


于是,很多人渴望改变。


比如强迫自己从内向的氛围里走出来,走到人群中去,强迫自己去参加热闹的社交场合,强迫自己开口说话,强迫自己和身边的人强颜欢笑。


然后,把这种改变,称之为:改变性格。


有成功案例么?


可能有。


但我所接触的人里,没有。


要知道,性格这东西,一旦形成,是非常难以改变的,它具有强大的惯性,想要改变,必须要有无比坚定的动机和持之以恒的坚持。


并且,这个动机要完全发自本心,坚持也许多非常久的时间。


很多内向的人,他们想要改变性格的动机,往往都是觉得自己内向不太好,对工作生活不利,不适应社会,所以要改。


这种动机,是被动的。是被迫需要适应的。


那么,它从源头上,就可以预见改变的成功几率,微乎其微。


其实,内向不是什么错。


它没什么需要改变的。


有人说内向就是孤僻胆小,但实际上内向是心理能量指向了内部。


有人说内向的人都是社恐,但实际上减少社交是他们的自主选择。


有人说内向的人不善言辞,但实际上内向的人只是更擅长一对一交谈。


有人说内向的人郁郁寡欢,但实际上他们只是更加愿意安静和放空。


这些,都不是可以被称之为错误的地方。


没必要改。


-


在每个人的性格中,内向外向,都不是问题。


但,的确有一个问题是:


拧巴。


比如,很多内向的人,想要通过多参与社交活动来改变性格,硬着头皮去做自己并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事情。


然后发现,改也改不了,做也做不好,恨铁不成钢,觉得自己真是糟糕透了。


如果能够安于接受自己的内向,是不会有这种拧巴的。


反倒是,想要迈出改变的一步,却发现根本改不了,又不敢再退回到原地,让整个人都变得别扭起来。


所以我说,很多人的问题,不是性格内向。


而是你因为内向,让自己变成一个拧巴的人。


就像开篇的那位读者和我朋友小K,一直都在考虑内向是不是不好,是不是不适应社会,要不要改,这就很拧巴,会让自己不开心。


我来做一个心理分析:


一个内向的人,想要改变,是你意识到:我应该社交,我应该有人脉,我应该开朗活泼,我要善于交流。


但,你的潜意识听到的:我应该去受罪。


于是,潜意识开始反抗:我不想去。


然后,意识说:你应该去,这是为你好,你改变了性格,一切都会好的。


潜意识还在说:我不想去,我不喜欢,太焦虑太痛苦,不想去,真的不想去。


你的意识和潜意识,展开了一场PK战。


谁输输赢,不一定。


但有一个结果是一定的,就是你在内耗。


一个人,不管性格如何,一旦开始拧巴,又因为拧巴开始内耗,那么内向外向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重要的是,你在自我消耗。


这种消耗,会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你会感觉很疲倦,厌烦你现在正在做的事,从而产生抑郁情绪,进而会再次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所以,你瞧。


很多时候,内向并不会造成事故,拧巴才会。


-


既然,性格内向的人不用去改变性格,那要做到什么呢?


我的建议是,有两点做到和一点意识:


第一点做到:


你要学会接纳自己。


你要自己明白,性格内向并不是什么错误,它只是一种性格,是天然属性。


不会主动就不主动,不喜欢热闹就宅一宅,不适应快节奏那就慢慢来。


一个内向的人其实非常不容易自我接纳,但你要去尝试。


也有一种情况是,有的人不是时刻内向,只有和自己熟知的人才会外向,那就呆在自己舒适圈里,不必出来,真的没必要。


但首先,内向的朋友应该知道,自己的内向,不是错,没必要改。


只有接纳了自己,才不会拧巴,才不会产生事故。


别人的偏见是别人的理解,你要对自己有所笃定。


第二点做到:


学会表达这种内向。


如果你必须要去参加什么自己并不喜欢的场合,必须要应付一些可能会让你非常紧张的人。


你要学会首先表达出自己的内向。


你就直接告诉他们,你比较内向,容易紧张,比较害羞。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理解你,会换一种方式和你相处。


有些时候,并不是身边的人不接受内向,而是有时他们不了解你是如何的人,光凭一些你的表面现象就产生了误解。


这时,你应该坦诚说出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既顾全了大局,也会让自己放松一些。


说出来,并不丢人。


最后,还有一点意识。


注意,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在说到内向的人,往往会说这个人不善交谈,不会表达,也有很多内向的人觉得自己表达的确欠佳。


这是一个深深的误解。


内向是一种性格。表达是一种能力。


真正让人吃亏的,不是内向的性格属性,而是表达能力太差。


内向的人,因为性格原因,不喜欢和人交流,并不代表他们不能交流。


但有些,就缺乏交流的能力,在社交时显得力不从心,但这不是性格问题,这是在处理关键对话时的能力问题。


这与内外向性格无关,有些外向的人在处于关键对话时,也未必见得就很得体和高明。


要知道。


一个内向的人,不是不能交流,不是自闭,而是不喜欢。


但交流这件事,是一种能力。


如果你缺乏表达能力,不要把它归于性格,这是两码事,你需要做的,是培养和提升能力。


-


总而言之。


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会有偏差的观念。


对性格的认知偏差,就是其中一种。


你没有办法改变其他人对于性格的误解,但你自己可以学会接纳,认同,理解,包容。


要学着看清自己的内向,分清什么是心理,什么是能力。


更要学会,与自己和解。


我从来不建议性格内向的人做出什么关于性格方面的改变。


一旦改了,那就不是你了啊。


每个人都应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就算内向属于少数派。


你都应该允许自己是特别的那一个。


PS

多说一句:

其实很多人不是内向,而是选择性内向。

如图:


性格内向是诅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