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创作形象理论第四课:关于从情境到形象再到生理心理行为方式上的某一特征的衰减问题

2022-09-06 17:56 作者:老迷路讲创作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老迷路。

  这一课,我们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情境→形象→生理或心理或行为方式上的某一方面特征的逐级衰减的问题。

  抽象中逻辑上,一个个体可以经历无数情境的洗礼,就算其中只有百分之五十对个体产生作用,那么个体因之所产生的形象种类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可以说,每个个体理论上在经历过足够的情境后,都会具有千种面目。

  但是具体中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我们每个人在大多时候还是以一种形象示人,而别人他者看我们,就算我们复杂多样,也倾向于赋予我们一种形象。

  那么那些多余的形象都跑哪里呢?

  其中一小部分形象会得到强化,并完整遗留下来,潜伏在个体身上,等待与之相应的情境再度出现好出场。而留给大多数形象的命运则是衰减。

  我们知道,每一个形象都具有与自己最贴切的外貌面目,都具有与自己最相应的内在心理,也都具有自己最契合的行为方式。但是随着与之相对应的某一情境的彻底消亡,其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走向衰减消亡。

  比如曾经我们每个男人都是狩猎者,我们每个女人都是采集者。

  而狩猎者这一形象早就在男人们身上消失的荡然无存了,要说那遗留的痕迹,那估计只剩对吃肉和玩暴力游戏的爱好了。

  而采集者这一形象在女人们身上遗留的痕迹,那估计就是对气味的敏感和喜欢逛街了。

  其实衰减不是从形象开始的,而是从情境就开始了。我们从信息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如果说情境之中记录着百分之一百的信息,那么到这个情境之下诞生的某个形象的时候,也许信息就只剩百分之五十了,而当这个形象脱离了这个情境来到其他情境中,得不到强化,并开始衰减过程,最后变成生理上的或心理上的或行为方式上的某种特点,那估计信息也就剩下百分之十了而已。

  比如这里有一位在大酒店当大堂接待的女士,她的举止是得体的,她的话语是温柔的,但是在没人看见她的时候,她总是喜欢随地吐痰到水池里。这个不文明的行为不正是曾经她的精神小妹形象遗留下来的恶俗吗?

  当然反过来我们可以从这百分之十的生理的或心理的或行为方式上的某一方面补增出原来的形象,又由这原来的形象补增出原来的情境。

  上一课,我们得出结论,一个具体的个体形象其实是由多种形象面组成的,那么这一课我们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具体的个体形象其实是由几种形象面与几种形象面遗留下来的生理上心理上或行为方式上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共同组成的。


创作形象理论第四课:关于从情境到形象再到生理心理行为方式上的某一特征的衰减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