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么今年

2023-01-22 16:29 作者:icefloww  | 我要投稿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家乡,身体之外,唯有黄土。心灵之外,皆是异乡。”


你过年有没有给新生发红包呀?

没有诶。

可以发一个,她本命年呢,没人发老惨了。

是吗?好。


过年又不回家?

你在逃避人生的责任吧,所谓的寻找真理。

不是的,我十分清楚,“回家”这个过程也是真理的一部分。

嗯嗯对。

......唉。

哪有用孤独逃避责任的呢?

我必须更专注于自我,必须在困境中找到变化的方向,无论是救人还是想抓住些什么,没有力量都不过镜花水月罢了。


结账时对方突然问了句,你是学生吧?

面对这个熟悉的起手式,我已经提不起究因的念头,然后很不要脸地应了一声。

她接着说,看出来了,难怪这么桀骜不驯。

嗯...她在骂我油盐不进,但她夸我年轻,这波不亏。


逐渐不再为微信的即时消息感到焦虑。

周身宁静,能听到的只有自己的声音。

思绪浮沉,文字琐碎。

缺少来自现实的体感信息,身心便失去活力。

如此,这就是我给自己制造的困境,并且相信人的自救本能。

搁浅社会关系,封闭自我,放大感知,重新定位。

孤独的人多少沾点自毁倾向,将其驾驭的人便成了逐火之蛾,被其驾驭的人......不,无需作此方面的考虑。

让我不悦的皆是庸俗,让我喜欢的皆为我道。

必有志同道合者同行。

我的内里从不孤独。


意识到了「我」这样的个体的本质。

此前的我极度容易被周遭环境所影响,或者说会下意识的模仿学习。可是,为什么?

为什么那些认知程度不高的人,却能比我更快的成就「自我」?

而我只能对环境感到不适,迷茫。

当身边没有适宜的学习对象,我就会陷入封闭。


以当下的眼光来看,我和他们的区别在于缺少「凭依」的对象。

他们可以凭依着自身的无知,相信着这份无知,成为了一个真实的人,也许品质不高,但确切真实。而我不满足于这份无知,可又找不到与之匹配的认知,便无法定位自己。

好比此前我喜欢的女性一定是要知性的,因为知性二字,在我的潜意识里就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


阿宵是第一个符合我想象的凭依对象。

因富有学识而知性,因孤独异化而混沌。

我凭依着她的思维与哲学观反溯自身,并假想出了能够定位自己的「认知」。

后辈和苏小姐便成了我的证道人。

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份认知在与现实的磨合中历经失败捕获养分,再以此为根基,凝结出「自我」。


只是随着认知的水涨船高,凭依的胃口也与日俱增,

那么今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